《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篇1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
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
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篇2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在教学时,我比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把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来”,从而让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
但在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显得有所牵强,课堂上还没能实现收放自如。还有,在时间安排上,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状况。看来,以后还要加强随机应变的能力,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篇3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
”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往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进一条金鱼,观察水的变化。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所见,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有效轻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对别人所说的话,要通过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抓读的训练。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力求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老师抓住了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味伊琳娜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2、抓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理解“哄骗”,让学生给“哄骗”找个近义词。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让学生把“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改成陈述句说一说,促进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3、抓说、写的训练。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并让学生在说后写一写,锻炼了学生写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