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教育教学的相关论文

2017-06-14

当前,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而形成的各种问题,给农村历史及其他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面对现状,在应对当前国际化,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解决农村教育教学的困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论农村教育教学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论农村教育教学的相关论文篇一

《农村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摘要]当前,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而形成的各种问题,给农村历史及其他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面对现状,在应对当前国际化,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解决农村教育教学的困境。必须全社会共同关注,携手共同培养适应当前国际化,知识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培养现代新形势需要的新型人才,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学 留守儿童 物欲横流 基础教育 应试教育

“空巢”现象带来的后遗症及应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大多数的人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大量农村人口大规模的群流现象,造成农村出现的人群自然结构空心断层。中青年劳动力几乎整体外流,而留守在农村的就主要是老幼两级悬殊的两个特殊的群体,农村自然社会生态结构遭到破坏。一方面老人本身就辛苦一辈子了,希望晚年能守天伦之乐而颐养天年,但是现在,他们对儿女的寄托确变的遥遥无期,反而担负抚养教育新生一代的任务,要说在一定程度上遣散老人的孤独落魄。但是对新生一代的教育方法方式是不是能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趋势,会不会给新一代的成长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另一方面儿女对父母相依也变成一种缺失,这些孩子从小就在一种缺失的环境中成长,父母对他们的印象就像梦幻,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加之隔代护养对孩子过分溺爱,他们极有可能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不仅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难度,也给整个社会的基础性教育教学都增加了难度。我们农村面对大量的“缺失和缺位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农村教育教学得多管齐下,协调管理,让学生重新定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首先,作为实施教育的教师必须言行必果,正其言,正其果,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用教师的人格引导学生。中国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请陶染,言笑举止,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其次用爱心冰释一颗被阴霾的童心,在农村因为性别或超生等造成的心理伤害的学生较他们表现出来的一方面是过极、蛮横、叛离;另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则是消沉、孤僻、怪异。我们必须用爱心,友谊和善去感化、温融,让他们重拾爱心,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永远拥有一颗火热的心,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领神,信实的眼睛;永远抄着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构建和谐校园,打造人文课堂。这样让学生树立新的人生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问题儿童”,从而促进这些“问题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再次:就是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立体教育体系。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宜居的成长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解决农村教学的难题,当然也是解决农村中学教育问题的重要条件。

社会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所衍生的世俗影响及应对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社会经济全面搞活,家庭经济比较富裕,这本来对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是件大好事。但现行社会都商品化,物质、人情经济化,父母从小就把孩子留在农村,自觉对小孩的亏欠太多,于是在经济上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孩子,以此用来弥补对孩子的歉意。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根本就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念,他们又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更没有较强的自律自制能力,过分充足的物质会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奢侈生活习惯。这些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反而会形成厌学、好吃、好玩、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惯。缺位的金钱换亲情会使整个学校物欲横流,而整个社会世风日下,面对这一现实,给整个教育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这就需要我们重视人文主义学科的人文教育。所以在中学的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过程中,人文教学尤为重要,承担起重要的使命,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其特色作用。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玉不磨,不成器。”对初中生来说,他们还很小,可塑性是十分强,就犹如玉石。只要我们认真去打磨,我相信他们都将成为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大玉器,并颗颗价值连城。怎样去打造?首先,我们要用理解的心理与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让家长明白一个道理――物欲的满足不是家长能给与孩子的全部,金钱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用心去理解、关心和爱护,父母对子女爱是不能用其他任何东西代替地。父母要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是首要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的良性引导和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任何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其次,要求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地教育。同时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在各学科中都必须加强对学生理性、科学的人格培养,形成一个具有优良氛围较浓厚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环境中熏清陶染、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再次,就是结合各学科特色把各学科都融入理性的人文教育,像古代名人成功事例和名人典范加强对学生的熏陶,这就要求在教学地过程中要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故事性,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自觉的接纳、喜欢学习。由此,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树立起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培养新型社会主义人才。

前期基础教育的滞后和学生对依法执教的误解的应对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广大农村学校,教育软硬件落后,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代课教师或过去特定时代转型过来的文化水平较低的教师。同时农村孩子比较零散,大多数都离学校教远,他们的教育就相对困难,许多书本知识地学习任务都是在应付形势而草草而过,因而对学生的理性、价值观的教育基本没有涉足。这些学生加之从小离开父母,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许多学生都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更多的是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诸如厌学、贪玩、生事等问题。同时在应试教育特别是在应考压力下,学校往往有针对“升学生”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差生和后进生的教育管理,于是很多不良习惯开始显现并不断随年龄增长而膨胀,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就要求基础教育要加强对学生书本知识的传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投入大力气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加强育人环节的强化。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过程,育人是第一,而传授知识是第二位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行为,就成就不了大事的,即使成就了大事,也只能给社会,人民带来灾难的,所以学生基础教育的育人环节是第一环节,这就要求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个性的培养要加强,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就提到我们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塑造民族精神也是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当前,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对基础教育这一块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颁布实施。一些学生对这些法律曲解,认为这些法律、规章制度是保护学生无限的自由,而对老师是无限地限制。他们却把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的美德抛于脑后,加之经济浪潮的物欲化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知识的趣味化,提高学生对学习识的兴趣,以达到教与学的目标。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创设好课堂艺术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理解,让学生真正理解法律知识,在让学生理解、明白了法律知识的内涵的同时,通过学生影响家长,让家长也简单了解我国的法治理念,从而达到教师、学生、家长共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以保证教学和谐、稳定、有序,健康的进行,从而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课改教改过程中带来负面影响及解决办法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受封建文化影响较深,现代教育起步较晚,使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科技为龙头的经济实力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现代教育,培养适应现代、世界、未来的新型人才也刻不容缓,进行的课改和教改也是必要的,但探索实践,失误是难免的。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受旧的课程内容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短时不适应新课标、新课改的内容。现在课改、教改还探索阶段,形势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课改教改体制,比如在课改教改时,还没有建立起配套的学生升学考试体制,考分依然还是学生升学的唯一途径。素质教育倡导多年了,课改教改也推进多年,但在落后的农村地区,为了应付考试升学,能进重点高中、大学,不乏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如此,学生依然,家长更是如此要求,特别是教改课改中一些人文学科在升学考试中分值比例大幅度下降,老师学生不够重视,这就给学生带来一些错误的学习信息,为了应付考试,平时所有的时间都放在数理化上,从而偏废了对人文科学的学习。当然,这就给人文学科教学带来严重的困扰,使人文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能顺利的保质保量完成,为了培养新型人才需要,适应社会需要。首先,我们要做好人文科学教师思想观念、技术业务和教学方法的转换,加强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同时加强相应的业务技术能力的培训,积极组织教学研讨,多组织人文教研交流活动,使教师适应新教改、课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业务水平,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其次是在实施课改教改的同时加大对应的素质教育体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即适应课改、教改的升学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这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教改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相应配套的健全教育体制,学生一方面要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要应付当前考分定终生的残酷竞争,无形中增大学生的压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虽说素质教育与课改、教改的考试是一至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两难。再次就是加强学生新的学习理念培养,在考试时是对我们学习综合素质能力的测试,而非简单的A、B、C……D的记忆。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达到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加强各个学科知识的整合,才能全面发展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时代是要求较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对待学科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学生思想观念的转换,综合素质提高了,我们的考试成绩自然也就可以提高,对我们成长都有积极意义。

地区条件落后带来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农村学校,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欠发达、思想观念落后、教育教学设施简陋,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样带来严重的影响。经济欠发达,农村人为了改变现实经济条件,大量的人不得不外出务工以补家用,却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扉,使他们许多人不安心学习,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而厌学辍学、弃学;思想观念落后,在许多中老年人看来,孩子读书要当官发财是不可能的,让其识几个字就可以打工挣钱而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还可以早点结婚生孙,完成父母“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简陋,在农村学校依然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基本和现代化不沾边,多媒体只是一个名词,网络技术更是童话。要解决地理条件落后和教学实施上的困难问题,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激活。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仪”,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家也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随着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政策的倾斜,经济的扶持,西部经济发展正待时。在国家帮助同时,我们西部地区的人自身已必须抓住其中的机遇促进其发展。其次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必须跟上并为其服务,加强学校对学生教育之外,还要加快媒体通讯技术的建设,通过影响促进农村思想观念的转变。再者要加强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投入,让教育现代化不再是传闻和童话。

我国农村占绝大部分的比例,农村教育直接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水平,影响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村教育教学在整个教学教育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解决农村教学的难题,就必须建立一个以学校为核心的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为一体的整体配套的工程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其农村现代化。农村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教育科研》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中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