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宗教发展的认识论文
新疆吐鲁番在丝绸之路上也承担起了宗教传播中转站的作用。多种宗教的交融共生,也彰显出吐鲁番地区宗教文化的异彩纷呈,使其成为文化荟萃之地,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形态。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新疆吐鲁番宗教发展的认识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新疆吐鲁番宗教发展的认识论文篇一
丝绸之路与吐鲁番宗教文化的传播融合
摘 要:在丝绸之路要道吐鲁番地区,宗教数量繁多,各种宗教并行不悖,交融共生,教义相互吸纳融摄,有的宗教甚至借助其他宗教之外衣进行传播。吐鲁番在丝绸之路上也承担起了宗教传播中转站的作用。多种宗教的交融共生,也彰显出吐鲁番地区宗教文化的异彩纷呈,使其成为文化荟萃之地,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丝绸之路;吐鲁番;宗教融合
吐鲁番自古以来即为东西文化的交汇之地,民族种类、语言文字、宗教文化等异彩纷呈。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依仗丝绸之路要道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吐鲁番地区曾有17种文字24种语言流行,萨满教、佛教、道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发展。宗教是在人们信仰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其教义也影响着信众的日常生活。不同宗教之间因主张不同,或因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多发冲突,因宗教战争带来的人间悲剧贯穿古今。然而纵观吐鲁番地区的宗教发展历程,所见尽是多元宗教和睦相处,交融共生与和谐发展之画面,是为世界宗教史上稀有之例。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洛阳,西至罗马,不仅是东西方政治、经济联系的大动脉,同时也是一条宗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印度的佛教、印度教、耆那教,波斯的祆教、景教、摩尼教,西亚的伊斯兰教,以色列的犹太教,还有欧洲的基督教、天主教,中国的道教等,都是沿此路来往于中国,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仅是贯通亚欧的经济之路,同时还是连接沿途的“宗教之路”。
2003鄯善县洋海墓地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开了萨满巫师的神秘面纱,身穿法衣、佩戴法器,震惊中外。萨满教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至今吐鲁番仍有萨满教的遗风。
祆教是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时间约在公元前4世纪初。其传入吐鲁番与塞人入居息息相关。关于塞人的宗教信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记载,塞人“在诸神中只崇拜太阳,他们献给太阳的牺牲是马。他们把马作为牺牲来奉献的理由是:只有人间最快的马才能配得上诸神中最快的太阳”塞人还特别崇尚虎、豹等猛兽纹图案的艺术形象,这与其游牧狩猎生活密切相关。塞人除了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外,还信仰祆教,交河沟北台地,规模宏大,结构负载,庞大的圆形石堆和大量的殉马坑,既是塞人崇拜太阳的体现,1976-1978年,在托克逊县阿拉沟的古墓葬群中发现了一件青铜双兽铜盘,中间立二兽,似狮形,应为塞人的祭祀用品。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其僧侣便开始积极的对外传播宗教。吐鲁番在佛教的传播发展史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对于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尚无定论,但佛教自印度北部创立之后无论是从新疆南部传入中原,亦或是从新疆西部传入,吐鲁番都是必经之地。正史中记载关于佛教传入中原的时间为东汉时期,《魏书》有载:
[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信了也。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祭�帧⒉┦康茏忧鼐暗仁褂谔祗茫�写浮屠遗范。�秩杂肷趁派隳μ凇Ⅲ梅�兰东还洛阳。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①
自此时起,佛教便在中原深深的扎下了根直至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据载佛教传入中原的时间,加之吐鲁番乃必经之路这一事实,可得知,佛教传入吐鲁番的时间应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20世纪初,日本大谷探险队在吐峪沟石窟获得一件《诸佛要集经残卷》,这部佛经是敦煌高僧竺法护在长安(今西安)翻译而成。西晋元康六年(296年)三月,酒泉僧人竺法首次抄写了此经,后来辗转流入吐鲁番。这是吐鲁番地区发现的有关佛教的最早记载。
吐鲁番地区的佛教,由车师佛教和高昌佛教两部分组成,车师佛教于高昌佛教之间并不存在传承关系,车师佛教明显受到龟兹佛教的影响,属于佛教东渐的产物,而高昌佛教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河西佛教的影响,即所谓汉传佛教。吐鲁番的佛教一直兴盛至10世纪,受到了来自中亚伊斯兰教势力的冲击,直至16世纪初,吐鲁番地区彻底伊斯兰化。
道教何时传入吐鲁番尚无定论,但从吐鲁番出土文物中发现最早的随葬衣物疏是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来看,至迟在5世纪初在高昌地区已经开始流行。前凉张氏政权曾于该地置高昌郡。特别是在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断,中原和河西居民大举西迁高昌避难,也带来了包括道教思想在内的中原文化。
继印度僧侣及河陇移民之后,在丝绸之路上充当文化使者的还有波斯和粟特商人,他们善于经商,为密切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不仅学习当地的语言,还接受他们的风俗和宗教。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宗教活动也随之开展起来。
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216~277)在波斯创立之后,屡遭打压,教徒纷纷逃往国外。逃亡路线大多选择东进,传到中亚时形成了中亚摩尼教教团,嗣后陆陆续续通过商业来往而传入中国,但具体时间史无明载。有一点似乎不存在争议,即摩尼教传入中原的时间当不晚于唐延载元年(694)。初入中国时摩尼教的传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时的佛教在内地发展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其影响已根深蒂固。
虔诚的传教士将摩尼教传入回鹘,便是摩尼教在中国命运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将摩尼教立为国教,使其在回鹘汗国的地位扶摇直上。
西迁回鹘则继续以摩尼教为国教,在河西与西域地区,摩尼教继续存在,直至12世纪末期。虽然在回鹘西迁之前的西域乃至高昌已有摩尼教传播,然而其地位与回鹘入主之后,不可同日而语,摩尼教在高昌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柏孜克里克石窟这样的佛教场所看见摩尼教壁画②的原因。回鹘的上层并没有毁掉佛教石窟,相反还在佛祖旁边绘上回鹘供养人,足见其对于佛陀的敬意。
这是为宗教之间相互接纳融合最为显著之案例。
景教于6世纪后期至7世纪初传入新疆。将景教教义及其文化习俗引入高昌贡献最为巨大的便是波斯人,在吐鲁番发现有回鹘文《圣乔治殉难记》《巫师的崇拜》的叙利亚文、粟特文的景教祈祷书断片等③。此时的吐鲁番应是景教的一个中心,在高昌故城城北附近遗址中原存一副《圣枝节》图,由勒柯克将其携归,现藏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亚洲艺术馆。景教在吐鲁番的传播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仅是在民间传播。但其对沟通中西经济贸易往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前,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即已开通。自张骞西行始,丝绸之路更趋活跃,吐鲁番的地位日益凸显,大批移民涌入,民族成分日益复杂。吐鲁番文明独特之处即在于其多元性。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各种宗教纷至沓来,首先是祆教,继之是佛教,后依次为道教、摩尼教、景教及伊斯兰教等。然而,一种新的宗教传入并未使已有宗教渐趋消亡,而是寻求共生发展之出路,才造就出了世界宗教史上鲜见宗教大融合的吐鲁番文明。(作者单位:新疆博物馆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