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成功人物故事

2017-03-21

“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富豪成功人物故事,欢迎阅读!

富豪成功人物故事1:

20岁时,他是沃尔玛的一个保安;39岁时,他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前天他以39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富豪榜。他是郑耀南,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老板。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传奇,他的公司总部位于东莞凤岗镇。

十几年,很多人营营碌碌一事无成。郑耀南却从社会底层,变成了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屌丝逆袭记。

1看门也要看得跟别人不一样

1995年,郑耀南20岁,那时正是改革春风吹满地的时候。郑耀南从福建古田老家带了500块钱,跑到深圳。只有中专毕业的他,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沃尔玛中国总部做保安,看门。

即使看门,他也要做看门人里面最优秀的。他会留心记住每一个进出的人的名字,见面时能直接叫出来。由于他的聪明,几个月后,他从总部大门的保安调到卖场做保安。对别人来说,这不过是换个地方看门。对郑耀南来说,却是他人生一个很大的转变。

在卖场做保安的时候,他用心观察学习,研究消费者买东西的心理,研究销售员是怎样把东西推销出去的,研究超市是怎么管理商品的。当他知道一瓶小小的化妆品可以卖到300块的时候,他内心受到巨大的冲击,坚决改行做了销售。两年后,他辞职创业,凭借自己手头的2万多元,开了第一家化妆品店。一年后就开到了8家。

日子似乎过得不错。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卖文胸的小摊,一件10元的内衣,一小时营业额竟然卖了差不多1000元!他又坐不住了,创办了都市丽人风内衣公司,也就是现在都市丽人的前身。

郑耀南的成功,与他身上这股钻研劲分不开。如今郑耀南每年至少上课40天,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每天晚上写日记。他身上随时带着一个本子,跟别人聊天时发现有用的点子就记下来。见过郑耀南的人都说,他说话非常有水平,谁能想到他竟然只有中专毕业呢!这都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郑耀南一直相信四个字:天道酬勤。这也是他给创业者的最大经验。

2他的扩张策略:逆势抄底

郑耀南做事颇有李嘉诚的风范,他的扩张策略就是逆势抄底。到2013年底,都市丽人终端销售额接近60亿,门店数量超过5800家。其实,他最重要的扩张时机就是两次。

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间。那时铺位成本低,郑耀南借机从十几家门店扩张到50家。

第二次是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郑耀南发现国内市场并没有真的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收购成本却低了很多。那一年,他只用原来一半的价钱就买了厂房,还收购了几家企业。

3他的开店策略:抓四个要点

开店本来就不容易,把店开成功更难。郑耀南总结了开店成功的四个要点:一是选址,二是货品管理,三是店长和员工管理,四是有效的开店指导。

选址,郑耀南的秘诀是开到社区、商业街、大学城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他很少打广告,每个店本身就是广告。

货品管理上,他会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做调研,制定相应的货品供应计划和营销计划。这也源于他一次失败的经历,当年他将广东的经验直接复制到湖南,却发现当地消费者并不买账,原来两个地方顾客对货品的选择和购买习惯很不一样。现在,通过联网系统,他在总部已经可以掌握全国每个店的销售情况,从而判断出不同地方消费者的偏好。

郑耀南还有一整套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比如一个店到底配几个员工,可以利润最大化。

4他的发展策略:轻资产重设计

都市丽人原来是一家产销一体的企业,现在,郑耀南已经向“轻资产”的方向转型了。他逐步剥离制造环节,把工厂逐步卖掉了,将资源投入到研发设计等领域。目前东莞公司生产的产品,都是用在研发上的。

每一年,郑耀南的公司都要研发1000多款新品。在郑耀南看来,好的设计和好的品牌才能卖钱。他的目标,是将都市丽人打造成内衣界的耐克,蝶变成品牌运营商和中国商业零售领导企业。

5他的创新绝招:好创意奖100万

郑耀南在创新上很有一套。除了充分用好自己的设计师,他还很重视来自一线的意见。都市丽人在2008年就成立了创新委员会,拿出30万到100万,奖励员工的一个创意。

有一次郑耀南巡店,有员工向他建议,能不能在店铺卖男士用品,因为很多女顾客到店里来都会问起。郑耀南一听,当即就找了部门调研,确实有90%的男士内裤内衣袜子都是女士购买。最终敲定,每个都市丽人的门店都有10%的男性用品。这个创新的作法为公司增加了10%的利润,当初提建议的员工也得到了重奖。

富豪成功人物故事2:

提到买车大家都会先上网进行对比,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车型。“汽车之家”就是专为购买者打造的汽车网站,全方位均衡您的需求。然而这位创办“汽车之家”的创业者就是李想。今天就让园长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80后的奋斗青年。

李想,这个80后一代创业者的佼佼者。当网上推他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的时候,他还是泡泡网(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现如今这名80后创业者,有了新的头衔——汽车之家网站创始人,现任汽车之家总裁。李想是80后的典型代表,1998年还在上高中的李想就开始做个人网站,2000年注册泡泡网并开始运营,仅凭借着自己对IT产品的一腔热爱和滚雪球式的资本积累,高中学历的李想让泡泡网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独树一帜。 2005年,李想带领团队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目前,汽车之家现已成长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2012年底,汽车之家实现了月度覆盖用户8000万,日均网站流量过1亿。

为了“理想”创立汽车之家

李想2005年创立汽车之家的时候已是亿万富翁了。据公开报道,李想2000年注册泡泡网,2002年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泡泡网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泡泡网收入2000万,利润1000万,李想一股独大,身价超过1亿元。李想是为了做成第一汽车垂直网站而做汽车之家的。他曾说过:“我们做泡泡网的时候错失了周期,被中关村在线抓走了。中关村在线是后来者,但市场转换的时候,它抓上了时机。当时我们没在意这个机会,时机过了以后,就得多好几倍的努力才行。就像现在的汽车之家,我们抓住了机会,我们的努力没有下降,我一天工作十个小时,你能一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二十个小时吗?泡泡网做到了第三名,做不到第一。做汽车之家,我们看到了一个市场机会,而且全力以赴抓住了这个机会,其实就能成为第一。我们做得不早也不晚,正好赶在汽车增长的高发期。另外一方面,汽车网站的对手比IT行业要弱得多。我自己认为我们是所有汽车网站里最会做互联网的,因为现在的汽车网站百分之九十九都算不上互联网公司,他们根本就没有运用互联网的生产力。

为了做成事,甘做副总裁

2007年,李想引入职业经理人秦致做汽车之家的CEO,而他甘当副总裁。秦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获依阿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在国外多家知名公司工作,回国后加入265上网导航任首席运营官,并促成了其与Google的并购。李想说:“秦致2007年来公司,我们团队光和他见面就有好几个月,团队所有人都几乎认可了,他才进来的。我觉得秦致很适合,他有我们所缺的东西。我们一帮人擅长做产品,了解用户,但是管理经验、销售经验都非常欠缺。”

善于利用风险资本

2008年,李想把他2000年创立的泡泡网“相当于卖给了”澳洲电讯,据传价格是5亿元左右。这固然有当时泡泡网因为资本市场泡沫的破裂,上市难成的原因,卖掉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更核心的原因是,李想可以凭借这笔资本收入,聚焦资源,把汽车之家迅速做到行业第一。果然,一年后,汽车之家成为汽车类垂直网站绝对老大,第三方调研显示汽车之家流量占所有汽车类网站资讯的50%。

发挥产品和技术的优势

李想是石家庄最早摸计算机的高中生。“我是高三时开始上的网,当时上网还很贵,一个月要700、800块钱。”在此期间,李想迷上了个人网站,除了上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计算机上,像许多电脑迷一样,他也建了一个个人网站,“一开始是自己做着玩,但我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别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他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3、5个月后访问量达到1万人次/天。他靠建站掘到第一桶金10万元,并因此成为他后来创办泡泡网的资本金。

学历低但受教育程度不低

即便李想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创业,但他受的教育程度并不低。他是石家庄最早使用计算机的高中生,1998年前,他曾给《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中国一流的IT刊物撰写稿件。他2000年创业,5年后身价过亿,当时被树为80后创业代表人物,无论是做泡泡网还是做汽车之家,他都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靠对互联网的娴熟应用,靠对用户的理解和把握成为行业的前茅。

做成汽车行业重要的平台

“2009年我们开始跟随厂商做渠道下沉,我们做了一个全国的布局,做经销商业务。现在全国80个城市有我的办公室和员工,我能让经销商把最新的信息都发出来,审核哪一些对,哪一些错。给经销商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服务,随时能让客户知道80个各城市你所关注的新车价格信息和到店信息。例如,一个别克的4S店,想全国80个城市同一天,每一个城市找两个别克4S店做看车团,我就能做,有人和没人差别还是很大的。”李想的汽车之家已把用户和汽车厂家以及渠道牢牢地团结在周围,平台和生态初显,“现在我们的渠道价值越来越大,很多4S店,我们占到它全部销售额的15%到20%,对它们来讲,我们就是渠道。这些经销商不会在乎汽车之家媒体的属性,更多的是在乎渠道属性,当然也会在乎互动属性。”

李想的创业史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很多触动,想要做的好不仅要有对事情本身的热情,还要有争做第一的决心,只要肯努力,肯付出,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