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_种鸡的饲养方式
种鸡第一年配种性能较强,而繁殖季节过去之后,应立即淘汰,以免浪费饲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管理方式
1.笼养方式 蛋用种鸡笼养可采用金属大方笼,每笼装18只母鸡和2只公鸡,蛋槽集蛋,料槽喂料,水槽或乳头饮水器喂水。肉用种鸡笼养必须在底网上加泡沫塑料网或竹底网以防止胸部囊肿,每笼装12只母鸡和2只公鸡.喂料喂水和集蛋同于蛋用种鸡。
大笼饲养 笼底离地面60—70厘米,每个笼可容纳20一40只母鸡和2—4只公鸡,
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公母鸡可在笼内本交配种.蛋可以滚到笼外。大笼饲养的主要问题是种蛋受精率不高。尤其是在新组群时,由于鸡群的相互调换,鸡与鸡间不合群而出现打斗的现象。饲养员必须认真观察,合理调配。
小笼饲养 小笼一般为阶梯式多层笼养。有两层、三层或四层,种鸡多采用两层笼
养,方便入工输精的操作:每笼容纳3或4只母鸡,公鸡与母鸡分开饲养,采用人工输精
的力式,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易管理和有利疾病控制,单位面积饲养只数多,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值,便于观察鸡群,鸡的伤残率低,受精率高.饲养的公鸡数量少,故多采用此方式。
2.条板一垫料饲养方式 蛋用种鸡和肉用种鸡都可以采用条扳一垫料饲养方式。此方式用料桶喂料,钟式饮水器喂水,产蛋箱集蛋。在一幢鸡台内进行大群饲养。此方式比笼养方式的受精率高,但垫料不易解决而且容易造成公害。
(二)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
肉用种鸡的繁殖期通常为40周。要求每只肉用种母鸡能繁殖尽可能多的健壮且肉用性能优良的肉用仔鸡。
1.饲养方式与饲养密度 传统饲养肉用种鸡的全垫料地面饲养法,由于密度小,舍内易潮湿和窝外蛋较多等原因,现今很少采用。目前采用比较普遍的肉用种鸡饲养方式有如厂3种:
(1)漏缝地根:有木条、硬塑网和金属网等类漏缝地板.均高于地面约肋厘米e金属网地板须用大旦金属支撑材料,但地板仍难平整,因而配种受精率不理想。硕塑网地板平整,对鸡脚很少伤害,也便于冲洗消毒,但成本较高。目前多采用木条或竹条的板条地板,地板造价低.但应注意刨光表面和棱角,以防扎伤鸡爪而造成较高的趾瘤发生率。木(竹)条宽2.5—5.1厘米,间隙为2.5厘米。板条的走向应与鸡告助长轴平行。这类地板在乎养中饲养密度最高,每平方米可饲养种鸡4.8只。
(2)混合地面 漏缝结构地面与垫料地向之比通常为6:4或2:1c舍内布局常是在中央部位铺放垫料,靠墙两侧安装木(竹)条地板,产蛋箱在木条地板的外缘,排向与舍的长轴垂直,一端架在木条地板的边缘,一端悬吊在垫料地面的亡方,这便于鸡只进出产蛋箱.也减少占地面积。混合地面的优点是:种鸡交配大多在塾料上.比较自然。在两侧木板或其他漏缝结构的地面上均匀安放饲槽与自流式饮水器(槽)o鸡每天排粪大部分在采食时进行,落到漏缝地板下面,使垫料少积粪和少沾水。这类混合地面的受精率耍高于全漏缝结构地面,饲养密度稍低一些,每平方米养种鸡4.3只。
(3)笼养 近年来肉种鸡笼养方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较早的笼养是群笼,每笼养2只公鸡16只母鸡。由于肉种鸡体重大,行动欠灵活,在金属底网上公母鸡不能很好地配种,受精率偏低,产蛋后期更严重,因此实际生产中采用者甚少。而每笼养2只种母鸡的单笼,采用人工授精,既提高了饲养密度,又获得了较高而稳定的受精率,因而采用者日趋增多。
(三)种公鸡的管理
(1)单笼饲养:繁殖期人工授精公鸡必须单笼饲养。一笼两只或群养由于应激,如公鸡相互爬跨、格斗等往往影响精液品质。
(2)温度:成年公鸡在20一25℃环境下,可产生理想的精液品质,温度高于30℃以上,会导致暂时抑制精子产生;而温度低于5℃时,公鸡性活动降低。
(3)湿度:在育维期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65%一70%,从第2周开始调节为55%一60%。
(4)光照:光照时间12—14小时公鸡可产生优质精液,少于9小时则精液品质明显下降。光照强度10勒克司就可维持公鸡的正常繁殖性能,但弱光可延缓性成熟。
(5)体重控制:为保证繁殖期公鸡的健康和具有优质精液,应每月检查体重一次,凡体重降低在100克以上的公鸡,应暂停采精和延长采精间隔(5—7天采1次),并另行饲养。
(6)断啄、剪冠和断趾:人工授精的公鸡要断啄,以减少育维育成期的死亡。自然交配的公鸡为不影响其以后的交配能力,应只烙不切,但还应断趾,即断去内趾及后趾第一节,以免配种时抓伤母鸡。
(7)其他管理要点 20周龄以前,公母鸡最好分开饲养;控制母鸡的生长速度(限饲),最迟不应晚于4周龄开始;要使鸡群保持一个稳定的生长速度(每周增重90一110克);喂料量由每周抽测鸡数(抽测比例视鸡群的大小而定,群越大,抽测比例越小,一般抽查5%一10%)的平均体重与鸡种标准体重的差值顺定。抽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适当增加喂料量,反之则适当减少饲喂量。饮喂器具在舍内应均匀分散布放,并要在不超过3米的范围内,使全群每只鸡都能找到这些设备。从7—8同龄时开始喂砂砾,每周喂1次.喂量为每1000只4.5千克;要重视垫料管理;定期对鸡群进行免疫和抗体监测,及时掌握鸡群健康状况。
(四)肉用种鸡的选择
对祖代种鸡和父母代种鸡都要进行外貌选择通常分三次进行.即在1日龄,6—7周龄和转到种鸡合之时选择。
1. 一日龄选择时,母雏绝大多数留下瘦弱的和畸形的。公雏选留那些活泼健壮的.17%一20%。只淘汰那些个小的、疫数量为选留母雏数的。
2. 6—7周龄时的选择。此时种鸡的体重与其后代仔鸡的体重呈相当高的正相关,选择的重点是公鸡。6—7周龄时的公、母鸡,外貌不合格都已很明显,首先将那些鹦鹉嘴、歪颈、弓背、瘸腿、瞎眼和体重小的淘汰,然后按体重大小并结合胸、肌肉、大腿等的发育情况进行选留,将外貌合格、体重较大的公鸡,按母鸡选留数的12%一13%选留下来,其余淘汰(转为内用仔坞)。
3. 转入鸡舍时进行第三次选择。这次淘汰数很少,只淘汰那些明显不合格,如发育差、畸形和因断喙过多而喙过短的鸡。公鸡按母鸡选留数的11%一12%留下。有些种鸡场在母鸡群开产后,对发育欠佳,近期内尚无繁殖能力的公鸡也予以淘汰。
(五)蛋用种鸡的选择
种鸡在上笼时,要经过挑选,特别是公鸡,按照不同品系的要求进行选择。转群和选择应结合进行,转群是选优去劣的好机会。在转群时要测定体重,检查是否符合该品种标准,以便根据体重情况来调节日粮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并结合体重淘汰发育不良的、有疾病的、破腿的残鸡,若鸡数过多,应淘汰体重过大或过小的,使鸡群的体重较为一致。
鸡群如果在育成期是限制饲喂的,在转群前2—3天应改为自由来食,同时在饲料中加多种维生素,以防转群的应激。为避免惊群,转群前可将育成舍的照度降低,对散养的鸡群,先用隔网将鸡慢慢赶到鸡台的一边,每次抓的鸡数不要太多,否则易造成踩压,笼养的育成鸡因骨质脆弱,要抓双腿,不要抓翅膀以防骨折。
进鸡前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好充足的饲料,使育成鸡转入蛋鸡舍内,尽快吃到饲料。
种鸡的饲养方式
(1)漏缝地板有木条、硬塑网或金属网等漏缝地板,均高于地面约60厘米。金属网地板需用大量金属支撑材料,但地板仍难平整,因而配种受精率不理想。硬塑网地板平整,对鸡脚很少伤害,也便于冲洗消毒,但成本较高。目前多采用木条或竹条的板条地板,地板造价低,但应注意刨光表面和棱角,以防扎伤鸡爪而造成较高的趾瘤发生率。此类型每平方米可养5.2只。
(2)混合地面漏缝结构地面与垫料地面之比通常为6:4或2:l。舍内布局常是在中央部位铺放垫料,靠墙两侧安装木(竹)条地板,产蛋箱在木条地板的外缘,排向与舍的长轴垂直,一端架在木条地板的边缘,一端悬吊在垫料地面的上方,这便于鸡只进出产蛋箱,也减少占地面积。混合地面的优点是:种鸡交配大多在垫料上,比较自然。在两侧木板或其他漏缝结构的地面上均匀安放饲槽与自流式饮水器(槽)。鸡每天排粪大部分在采食时进行,落到漏缝地板下面,使垫料少积粪和少沾水。这类混合地面的受精率要高于全漏缝结构地面,饲养密度稍低一些,每平方米养种鸡4.3只。
(3)笼养近年来肉种鸡笼养方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较早的笼养是群笼,每笼养2只公鸡16只母鸡。由于肉种鸡体重大,行动欠灵活,在金属底网上公母鸡不能很好地配种,受精率偏低,产蛋后期更严重,因此实际生产中采用者甚少。而每笼养2只种母鸡的单笼,采用人工授精,既提高了饲养密度,又获得了较高而稳定的受精率,因而采用者日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