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性探讨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性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性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对如何构建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于一体、突出其相融性的实践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专业技能 相融性
职业素养是一种隐性素质,它是任何一个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品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能至上”的现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相对边缘化。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高职院校如何在技能培养中注入新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教育程式,开设紧扣高职学生素养养成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麦可思公司对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就业后离职率普遍高于普通高校学生,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高职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跳槽频繁,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文化的养成和内化等问题,这些都源自高职专业教育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脱节。[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教育理念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没有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全过程,未能建立起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其根源在于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展岗位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加之,高职院校未能打破狭隘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情怀等的塑造,削弱了对学生思想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
2.素养教育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受功利思想影响,重技能轻素养,过分追求专业技能,忽视素养教育。[2]其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以单一专业教育取代职业素养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素养教育仅是纯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
3.课程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仍以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体现行业特色的职业文化内容,特别是缺少职业文化的熏陶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实践实训场地也缺少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缺乏职场应有的素质教育,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4.教学师资方面。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理论功底以及就业规划、指导等实践经验。[3]而高职院校符合这种专业化要求的教师极少,从事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般都是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职场经验、人生阅历有限,缺乏实训与实习的指导经验和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背景。
5.培养机制方面。高职院校缺乏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校企互动、实训教学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培养机制。课程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内容涉及较少,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未能构建起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虽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的养成、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这应引起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现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增强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深化教育理念。
高质量的人才应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有机统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只是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职业素养则更多地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才是理想的人才教育。[4]为此,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理念,切实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彻、渗透到学校事务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培养的全过程。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以提升学生潜能为重点的职业素养教育新模式,要彻底改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或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文化讲座的狭隘认识,切实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注重素养培养的过程教育,并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多方参与,共同制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标准与体系。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力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职业素养的情感体验,将素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2.建强师资队伍。
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态度及实施能力直接决定了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化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每一位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自觉地将素养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一是多渠道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和职业素养能力;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让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二是创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教师培训工作,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要适时安排职业素养课程教师指导专业教师的渗透性素养教学、课程设计,提高技能培养与素养教育的相融性;定期开展以素养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素养教育校本培训。三是聘请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把企业对员工的的素养要求引进学校,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
3.构建培养机制。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探索并建立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行为准则等职业素养要素,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依据,并构建技能培养、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一是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做好职业素质教育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同时,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二是融职业素养教育于专业教学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并贯穿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课堂讲授和实训实践为主阵地,课堂上有理论支撑,课下延伸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把职业素养的养成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三是整合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科性公共基础课程,实现与后续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的有效衔接,不断探索专业技能与素养教育的独特载体、途径、方式与方法,形成一批职业导向、素养融贯的优质课程,通过课程文化的感染力来承载专业教育的人文理念和职业追求。
4.建构评价体系。
建立标准,丰富手段,构建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建立与企业对接的技能与素养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分析研判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认真编制对接适应企业需求发展的人才培训、培养计划,科学制定与企业对接的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考核中,要避免理论与专业实践考核的脱节、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评价的脱节,考评应在真实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场所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企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现场对学生进行考评,逐步将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考核要求转换为学生在校考核的评价标准,构建技能考核、操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开展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评估,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创设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三是建立标准,丰富手段,形成机制。可先从课程考核入手,突出对职业规范的要求,细化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体系,将职业素养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实践项目、活动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逐步形成一套层次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5.对接校企文化。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具有各种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利用社团、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搭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职业素养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注重校企文化的对接渗透。不同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应将各行业特有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融合,让学生认知、感受企业文化。再一方面,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经常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讲座,传授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与企业文化接轨;鼓励并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实现校企文化零距离对接。
如果说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硬实力”,那么职业素养则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软实力”,二者互为补充。既然社会需要的是有较高职业素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就应当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文章:
1.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论文
2.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刍议论文
3.高职学生幸福能力培养的道德根源探讨论文
4.高职教学改革融入企业文化的研究论文
5.新经济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
6.增强社会对职校学生认同度研究
7.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对比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