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的老妈妈阅读题答案

2017-03-18

《巷子里的老妈妈》是张晓风写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巷子里的老妈妈》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巷子里的老妈妈》阅读原文:

巷子里有个妇人,一手提着一篮菜,一手提着个大袋子,正在东张西望。看到我,她讷讷地开了口:“请问,你,是住在这条巷子里的人吗?”

“是的。”

“我是刚搬来的,我听人说这巷子里有个箱子可以丢旧衣服,你知道在哪里吗?”

“哦,本来是有一个,但最近不知什么时候给拆走了,听说是违章……”

“哎呀,”她叹了口长气,“真是糟糕,我的小孙子长得快,这一大包都是他穿不下的衣服,儿子让我把它们当垃圾丢,我是丢不下手的呀!我们这种年纪的人是丢不来衣服的,都还是新新的嘛!可是要搬回去,我家又住四楼,我又买了一篮子菜……”

“这样吧,你把衣服放在我车上,我这两天要去内湖,内湖有个收衣站。我来替你丢。”

“啊!这就好了,”她的表情如获大赦,“太好了,没想到遇见贵人了。我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在她口中我变成了“贵人”,不过顺便帮她丢丢旧衣服,居然也可以做人家的“贵人”。但是转而一想,她说的也许很对,世上高官厚禄的显贵之人虽然很多,但刚好肯替她去丢衣服的人也许真的只有我一个。

那妇人是六十出头的年纪,穿件朴素的灰色衣裳,面容白皙洁净,语音柔和迟缓。看得出来家道不错,平生也不像吃过大苦,但她显然属于深懂“惜物”之情的一代。

女儿每次和同学郊游回来,总带着烤肉用剩的酱油、色拉油、面包……一大堆。

我问她为什么要拿这些东西,她嗔道:“都是你害的啦!从小叫我们不要丢东西,而我们同学都说丢掉丢掉。我如果不拿,他们就真的去丢掉。我不得已,只好拿回来。不然,难道眼睁睁看他们丢?”

我想,我实在是害她活得比别人辛苦些,但我们反正已属于“不丢族”,就认命吧!偶然碰到其他的“不丢族”,我总尽力表达敬意。像今天能碰到这位老妇人,或者说今天能被这老妇人碰到,真是很幸运的事,值得好好为她提供额外服务。

我甚至想,台湾之所以还没有坏到极致,全是像老妇人这种人物在撑着。她们不开车,不喝可乐或铝箔包装的果汁,她们绝不会把衣服只穿一季就丢掉,搞不好她们身上的那一件已经穿了十年,而她却从来不觉得有汰旧的必要。

是她,坚持不倒剩菜。是她,把旧汗衫改成抹布。是她,把茶叶渣变成肥料。是她,把长孙的衣服改一改又给了次孙。

这些老妈妈真的是社会之宝,虽然从来没有人给她们颁过一个奖。但我们真的不能少掉她们,她们是我们福泽的种子,我们大部分的官员如果撤换也不算什么,但这批老妈妈是不能撤换的,她们是乱象中的安定,是浮华中的朴实,是飞驰中的回顾,是夸饰中的真诚。我向老妈妈致敬。

《巷子里的老妈妈》阅读题目:

1. 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看到我,她讷讷地开了口……

(2)我问她为什么要拿这些东西,她嗔道……

2. 文中画线的句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文中写作者女儿的段落能否去掉?为什么?

4. 作者为什么说“这些老妈妈真的是社会之宝”?

《巷子里的老妈妈》阅读答案:

1.(1)“讷讷”在这里指老妈妈问“我”是否知道丢旧衣服箱子的位置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2)“嗔”这里指“我”问女儿为什么带回大家郊游时剩下的东西时,女儿稍微有些责怪“我”。

2.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首先写出了老妈妈找不到收衣站的失望,不忍心丢掉衣服但搬回去又无能为力的矛盾心情;接着,写出她听说“我”愿意帮忙将衣服送到收衣站后的欣慰、喜悦以及感激之情。

3. 参考示例一:不能去掉。这些段落体现了女儿的节俭,这种品质和巷子里的老妈妈的品质相同,体现了我们都是“不丢族”及“我”对“不丢族”的敬意,深化了主题。 参考示例二:应该去掉。文章的题目是“巷子里的老妈妈”,写女儿的段落与老妈妈无关,应该去掉。

4. 因为她们非常节俭,懂得珍惜,这种品质是当今社会福泽的种子,是乱象中的安定,是浮华中的朴实,是飞驰中的回顾,是夸饰中的真诚,是当下难能可贵却值得坚守的品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