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配插图
成语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经典成语故事配插图。
经典成语故事配插图1:固若金汤
秦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部下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区。武臣自己也被加封为武信君。这时,武臣率军攻打到了范阳城,范阳令徐公准备誓死保城,到处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抵抗到底。
当时,范阳城里有一个名叫蒯(kuǎi)通的人,口才极好,得知武臣已经兵临城下了,就去拜见徐公。他张口就向徐公致哀,然后又向他道喜,弄得徐公莫名其妙,连忙问他究竟怎么回事。
蒯通说:“大人当范阳令十多年来,杀戮抢掠,作恶多端,弄得百姓对你怨声载道,只因先前有严厉的秦法在为你挡灾阻祸,你才幸免于难。现在天下大乱,秦法不管用了,百姓还不把你剥皮剔骨以泄心中怒气?但大人若听小人的话就不会死,而且还会富贵。”那范阳令一听,就赶紧让他给自己出主意。蒯通就启程去求见武臣。武臣此时正在招揽四方豪杰,非常愿意接见他。
蒯通对武臣说:“您来到这里,肯定是要先战胜范阳令,然后才能攻克范阳城,这未免大费周章。我现在有一个良方,可不伤一兵一卒就让您得到范阳城,而且只要一纸檄文,就能让您得到几千里土地。不知您意下如何?”
武臣一听就急忙问道:“有如此妙计,赶紧说来听听?”
蒯通说:“范阳令听说您要去攻城,正在整顿兵马,守城力保,但他是个贪生怕死、爱慕官职的人。他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不肯归降,实在是因为您先前打下十个城县后,把守城的官吏都给杀掉了。他觉得投降是死,守城也是死,而且范阳城固若金汤,料您一时半会儿也难强攻下来。退一步想,就算范阳的人民对范阳令恨之入骨,起义杀死他,也未必会愿意投靠武信君您,说不定会拼死守城不降的。为您设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赦免范阳令,给他个一官半职,他喜得富贵,自然会愿意开城投降,而范阳城的人民也不敢随便杀他,这范阳城您不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吗?您还可以用豪华的车辆去接范阳令,让他乘坐此车到附近的守城去巡游一番。附近城县的官员就知道投降大人后非但不会有性命之忧,还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那他们一定会很快向您投降。如此一来,您不需花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得到天下,不用牺牲一兵一卒就使四方臣服。这就是我所说的用一纸檄文可定天下的良方!”
武臣听完蒯通的计策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果然在范阳令投降后不久,附近几百里的守城官吏也都纷纷向武臣投降了。
经典成语故事配插图2: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经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极了。
经典成语故事配插图3:舍本逐末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愉悦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她一高兴,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行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
使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漂亮的:那雕梁画栋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描述过很多次,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等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游览游览邯郸,饱饱眼福。
到了邯郸,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果然不负贤名。当齐王使者被一位美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严正气,满脸的慈祥。
齐王使者以礼拜见之后,便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对齐王使者说:“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老百姓们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齐王使者回答完问话,心里感觉很异样。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问出来:“尊敬的威后,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专程向您来问安。照说,您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
赵威后笑着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们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更是一脸迷茫,问:“您有什么道理?可否详述?”
赵威后慢条斯理地解释说:“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老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没有老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这……”齐王使者哑口无言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那“舍本逐末”的话语,比什么礼品都贵重,都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