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鞋市场分析

2016-12-26

在确定销售计划之前,应先进行市场调查,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鞋市场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2015年我国女鞋市场业绩现状分析:

女鞋行业的疲态越来越明显。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女鞋行业就进入了营销和利润增速放缓的通道,相当一部分女鞋品牌店面采取的是谨慎扩张,甚至是纷纷收缩的局面。

中国的女鞋企业像国内服装品牌一样,陷入了颓势。如今以中档市场爱鞋女性为目标人群的,“百丽”、“千百度”、“达芙妮”等女鞋零售商们,也开始怀念起四年前,以20%增速,疯狂开店的日子。女鞋行业的发展现状可以通过部分企业的经营业绩来显示。

2015年我国女鞋市场业绩现状分析:8月31日晚间,女鞋品牌千百度公布了截至2015年6月末的中期业绩。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总收益为14.16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为1.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2015年上半年同店销售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4%。

不过,千百度的业绩表现并不能代表行业的整体状况。更多相关女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女鞋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8月25日达芙妮国际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额减少13.9%至43.74亿港元;净利润为250万港元,同比大减98.5%(去年同期为1.72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其核心品牌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跌至1%,而去年同期为5.7%。

达芙妮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费意欲仍然疲弱,反常的天气加上延迟的春夏季节更进一步影响购物意欲,一些激进的同业提早提供大幅度折扣,导致大众化女鞋市场出现激烈竞争。上半年,其销售点净减少181个。

同样深陷低迷期的还有佛山女鞋品牌星期六。公司8月25日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45亿元,同比下降3.81%;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18.91%至2702.4万元。

星期六把利润的下滑归结为“公司主要渠道百货商场竞争激烈,销售持续疲软以及上半年自营店和分销店数量的减少”。

中国女鞋市场基本呈现几家独大的局面,其中,百丽、达芙妮、千百度和星期六等算是行业龙头。星期六、百丽等品牌喜欢扎推商场竞争,而达芙妮采取的是街边店战略。

因为计算周期不同,百丽目前尚未公布中期业绩,不过,在截至5月底的第一财季,其在内地的零售网点数量净减少了167家。与此同时,百丽的核心主营业务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了7.8%。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鞋类行业的竞争较激烈,受电商冲击尤其明显。此外,由于行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基本每个企业对市场的开发都处于较饱和的状态,眼前消费的频次并没有增加,品牌要有大的发展已比较困难。

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必然选择,包括百丽在内,几大品牌均在积极发展自身的电商业务,并寻求线上下业务的融合。

不久前的股东大会上,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表示,尽管目前电商业务的销售占比不大,比例少于3%~4%,对整体销售的帮助有限,但其已逐步看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向,将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上个月,达芙妮同天猫亦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计划将其在全明星营销方面的优势延伸至电商平台。千百度方面则表示, “本集团进一步发展在线对线下(O2O)策略,以便更好地营销产品及推广品牌。其他在线活动包括拓展天猫(Tmall)及京东商城(JD)等在线销售平台。”

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品牌来说,电商是竞争者也是可以帮助品牌传播销售的渠道,对于女鞋品牌商来说,发展线上业务是一件好事,不过,目前,品牌多将电商视为清理库存的一个渠道,在和线下互动等方面并未实现品牌推广的预期效果。

女鞋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国内女鞋市场持续疲软:

近期,达芙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中期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集团营业额43.74亿港元,同比下滑13.9%,盈利暴跌95.4%至1100万港元,关店181家。

百丽集团公布的2015/2016财年二季度营运数据也显示,百丽二季度零售网点净减少162家,尽管运动、服饰业务同店销售增长6.5%,但作为核心业务的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7.7%。

几年前疯狂开店的日子已经过去,传统渠道的衰弱、电商冲击等令包括达芙妮、星期六众多品牌在内的国内女鞋企业渐渐走入增长乏力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谨慎扩张甚至大举关店。

是什么导致了鞋企的低谷?国内鞋企何去何从?

中国女鞋品牌告别“规模为王”时代

东莞不少原先上万人的厂房,演变成三五家甚至十来家几百人或几十人的微小鞋厂,貌似一个小型的工业区,订单开始直接对接淘宝、微店等新零售端。然而,制鞋厂纷纷化整为零,对百丽、达芙妮等内销品牌来说或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一方面,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微小鞋厂难以满足品牌的产能需求,另一方,这对品质监管等方面来说是极大的调整。过往将绝大多数订单外包给代工厂的百丽等品牌,近年来陆续在湖北、安徽、贵州等内地开设自己的工厂以保障正常的运转。

整个鞋类产业链正在发生变化。而电商的兴起,对鞋企来说未必是一个福音,至少现阶段让许多鞋企陷入“阵痛期”,有鞋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反映,线上价格厮杀,冲击到线下,预计八成鞋企都陷入亏损状态,大家日子普遍都不好过。

无论是外销还是内销的制鞋订单,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东莞大型代工鞋厂缩小规模或关闭的鞋厂比比皆是,这些工厂没有被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垮,现在却被节节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内外销订单缩减的“寒流”共同夹击而难以生存。2008年,制鞋工人月薪大约1000元,目前月薪普遍上涨到3000~4000元,但制鞋工人的专业水平以及责任心并没有随之提高,生产效率并没有提升甚至下降,而订单价格上升有限,加上东南亚不少国家实施关税优惠政策,为海外品牌代工的大型鞋厂纷纷加速将生产线迁移。

相比之下,为百丽、达芙妮等内销品牌代工的鞋企情况稍为稳定些,但随着国内经济放缓,国内女鞋消费也趋缓,以及此前产能过剩,大量的库存削价冲击终端零售价,这又反噬新鞋订单的价格,越来越多为内销品牌代工的鞋企也扛不住成本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大型工厂因管理成本以及经营风险日益增高而举步维艰,也陆续选择“瘦身”或关闭。

鞋企持续疲软谁之过?

达芙妮方面表示,集团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消费意愿疲软;电子商务渠道快速增长,使其与零售商的竞争加剧。集团管理层认为,春夏季延迟,带来额外挑战,大众女鞋市场部分地区提早大幅打折,形成促销、折扣主导的竞争环境。此外,零售商利润被持续上升的经营成本所挤压。

达芙妮的低迷并非个例。百丽一季度核心业务鞋履业务同店销售额下降7.8%,门店净减少167家,相当于每两天就要关闭一家门店。星期六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8.45亿元,同比下降3.81%。曾经是女鞋行业中的佼佼者如今都风光不再。

面对业绩的下滑,这些品牌对外声称的主要原因多为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强;作为产品主销渠道的百货商场持续萎靡和电商的不断冲击导致销售疲软;店铺租金上涨等因素带来的成本抬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中低端女鞋品牌受到电商和国外品牌的冲击,腹背受敌的形势下发展很不乐观。

纷纷转型欲发力电商

据了解,为了拯救业绩,百丽早就计划其跨界转型的事宜。2013年8月,百丽以7.33亿港元收购巴罗克日本公司31.96%股权。仅隔一周,其又与意大利蓝诺(LNUOI)签订收购协议,直指高端时尚服饰市场。此役,宣告中国“女鞋大王”正式跨界服装领域。

此外,电子商务也被同业鞋商们寄予厚望。比如,百丽旗下的电商网站优购获得集团2亿美元的注资,2014年实现大幅减亏,首次接近盈亏平衡。百丽方面表示,虽然百丽目前的电商业务的销售占比不大,比例少于3%~4%,对整体销售的帮助有限,但其已逐步看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向,将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而另一个女鞋巨头达芙妮则在不久前同天猫亦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计划将其在全明星营销方面的优势延伸至电商平台。此外,千百度方面则表示:“本集团进一步发展在线对线下(O2O)策略,以便更好地营销产品及推广品牌。其他在线活动包括拓展天猫及京东商城等在线销售平台。”

新的鞋业生态圈正在重建中,传统的制鞋业遇到新兴的互联网浪潮,如同诸多制造业一样正经历痛苦的“磨合期”。但是,不管如何,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鞋产品,市场需求依然在那里,伴随着新的商业模式建立,机会将属于不断创新的鞋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