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创业案例

2016-12-0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53岁创业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案例一

陈钦华:53岁创业大器晚成

53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到了抱孙子准备安度晚年的年纪了,但陈钦华却在他53岁的时候,选择放弃安逸生活,来到新罗区雁石镇天宫山下种起了玉露水蜜桃!

7月22日,陈钦华对记者说,只要敢于追求,敢于吃苦,创业不受年龄限制!如今,经过10年的奋斗,近200亩的水蜜桃已进入丰产期,仅今年就产果近3万公斤,加上农家乐带给他的收益,一年收入近50万元!

老来创业只因为水蜜桃好吃

2004年,新罗岩山新引进的玉露水蜜桃品种开始结果,又香又甜的水蜜桃一下子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在那个时候就卖出了近10元一斤的高价。

“这是什么样的水蜜桃?这么受欢迎?”家住铁山,当年53岁的陈钦华很感兴趣,于是花钱买了一斤品尝。这一品尝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太好吃了,我要自己种!”

不顾家人的极力劝阻,说干就干!为了找到一块适合种“玉露水蜜桃”的“风水宝地”,他请来区农业局经作站的专家一起帮忙寻找。

“铁山附近的几个乡镇的各大小山头都去寻觅,直到从天宫山往下看到黄土庵这块地时我们都兴奋了!”这里海拔730米左右,泉水很是干净,环境一点没有被污染,“当时我们立马就决定选这块‘宝地’!”

租下这块地之后,他邀上自己的亲兄弟一起干,当年就整理出荒废的土地100多亩,种上了5200多棵的水蜜桃树,盼望着能够早日开花结果。

风险之大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精心管理了3年,到2007年终于迎来第一次开花结果,“激动啊!那段时间真是有睡不着觉的感觉!”尝着自己种的水蜜桃,那香甜让老陈激动不已。

转眼到了2008年,水蜜桃园开始大规模地结果,但让老陈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家的水蜜桃产量很多,就是个头小,还不怎么甜。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价格上不去不说,销售还很困难,这下可把他急坏了。

雁石镇农技站干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主动上门帮忙查找原因。虽然刚从江西农大毕业,但谢志清还是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果树修剪不到位,留下太多枝节。本想让桃树多结一些果,老陈最终还是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

谢志清请来专家帮忙指导老陈进行修剪。2009年,他家的水蜜桃确实变了一个样,又大又甜!然而,这一年老陈亏得更多。因为大家都丰产,他家的水蜜桃卖不出去,“近4成的水蜜桃烂在树上,心里那个痛啊。”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想着2010年总不会运气那么不好了吧,于是从2009年到2010年,他再次投入近40万元用于农家乐设施建造、道路改造、施肥和其他基建设施。然而,2010年3月份,正是水蜜桃采摘时间,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彻底地让老陈的愿望落空了,他也忍不住流下了久违的眼泪。

想起那几年的“一路风雨”,老陈至今还是心有余悸。

政府帮扶让天宫山下蜜桃飘香

风雨过后就是阳光!2011年、2012年老陈家的水蜜桃持续丰收,让他赚个盆满钵满!

即使是在去年,虽然也受采摘期大雨影响,产量锐减,但因为老陈在雁石镇政府的帮助下投保了“三农综合保险”,当年就赔付了13万元的保费。“政府帮忙出了6000多块钱的保险费,自己就垫了一点,幸好有这个保险弥补了我很大的损失!”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雁石镇把自己设置在省道边上显目的广告牌留给陈钦华免费使用两个月做广告,除此之外还安排干部一对一进行帮扶,主动上门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老陈现在又有了新的想法,他重新装修了农家屋,准备大力发展农家乐。

案例二

杨秋萍:从53岁开始的创业人生

放弃公务员身份,从零开始创业,这样的道路,有多少人会选择“愿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不一定敢尝试的选择,一位即将退休的镇海女人,毫不犹豫接受了。

再次创业,依然从零开始,这样的决断,三四十岁的成功人士都会皱着眉头犹豫,她却义无反顾,又将事业干得风生水起。

“要创业,找杨老师!”很多人这样说。杨秋萍,从徐汇软件基地创始人,到复旦软件园总经理、“兆联天下”董事长,一位芸芸众创者心中的“女神”,她的成功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

关于杨秋萍的经历,注定是传奇的。而所有的传奇,又都从她的53岁开始。

从零开始

如果没有17年前的那份《徐汇区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如今的杨秋萍或许和许多老太太一样,正安然地享受着平淡的晚年生活。但生活总不是那么简单索然。

1998年,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制定了《徐汇区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决定尝试以企业化的模式创办徐汇软件基地。

筹办这一重要事项,谁合适?在徐汇区科委负责同志看来,事业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杨秋萍是筹办软件基地的不二人选,因为时任徐汇区科委高新技术认定办副主任的杨秋萍,负责的正是IT、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工作。

虽然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岗位,但代价并不小——放弃稳定的公务员身份,错过正常退休年龄,一切从零开始。

杨秋萍并不在意这些。她只知道,做了多年的科委工作,见了许多创业者的辛酸失败,如果有一个平台能给予创业者们机会,她愿意为做好这个平台而努力。

次年4月,53岁的杨秋萍手握100万元的初始资金,抱着“只能成功不准失败”的决心起步了。

事业开局,一如想象中的困难。

一开始,徐汇软件基地办公面积小,为了扩大规模,杨秋萍“借鸡生蛋”,选择租赁办公楼进行招商,但条件是租金的收益、物业管理费都归楼宇出租方所有,并没有软件基地的盈利。没有了盈利来源,仅剩的资金在维持基地正常的运营和发放人员工资后显得捉襟见肘。

雪上加霜的是,没有资金、没有政策、没有知名度,就没有企业入驻。

接下去的路,怎么走?那段时间,在杨秋萍的日程中,没有上下班,没有双休日、节假日,除了忙碌,还是忙碌。她很清楚,软件基地是在和企业共同创业,只有基地的企业发展了,才有基地的发展和品牌。

如何让企业发展?服务是关键。于是,杨秋萍就带着团队做服务——企业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从材料办理到难题解决,杨秋萍团队贴心到位的服务,很快赢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切围绕企业,把服务做到极致。别人竞争不过我们了,我们才能留住企业。”杨秋萍说。

事实证明,选择杨秋萍和杨秋萍的选择,都是对的。经过十几年发展,徐汇软件基地的产值达数百亿元,并孵化出了携程、巨人网络等7家上市公司。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