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探析

2017-03-14

摘要 网络阅读经过多年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读者的第二个读方式。图书馆应当抓住这一机遇,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为开创我国社会阅读的新局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网络阅读;社会阅读;公共图书馆

2007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一则消息令人瞩目:根据《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与人民网读书频道联合推出的“读者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网络阅读已经成为我国读者的第二大阅读方式,达到24.5%,仅次于读书,超过报纸和杂志。另据报道,与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相反,近年来我国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6.5倍。而我国目前的网民人数已经超过1.5亿。显然,一个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并重的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面对网络阅读的浪潮,公共图书馆界却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许多人还在大谈网络对阅读的冲击、对图书馆的冲击,或者认为网络阅读是快餐式的“泛读”而轻视它,或者认为网络阅读分流了大量图书馆读者而抵触它。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网络阅读服务还极其有限,无法满足读者巨大的需求,以至于读者到公共图书馆网站阅读的比率很低。对于迅猛发展的网络阅读,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应当如何有效地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图书馆界对此应当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

1 网络阅读的优势与局限性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并无本质意义上的不同,所不同的只是文献信息的载体和阅读的方式,读网和读纸,只有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没有阅读内容的差别。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网络阅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内容丰富、检索便捷、互动性好、时效性强、共享性高、跨越时空、多媒体运用等。计算机的存贮空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纸质载体无法比拟的,网络的连通又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主机之间跨越时空限制而互通信息,加之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多姿的图文声像信息,使网络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但是网络阅读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用时需要专用设备、权威性与可信度较低、安全性与保密性差、版权保护困难、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迷失、阅读选择困难等问题都是网络阅读不可否认的弱点。下面具体分析网络阅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1 容易流于浅尝辄止的泛读

网络阅读是基于超文本、超链接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读者通过鼠标点击来翻阅、链接自己所需的阅读内容。由于网络媒体的漫游特性,加之网上读物多偏重于休闲性、娱乐性和新闻性,很容易使读者倾向于通俗和流行,网络阅读更多的不是精读,而是浏览和选择,阅读是快速的、跳跃性的,是快餐式的“浅阅读”,往往缺乏深层次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1.2 信息泛滥,容易迷失,阅读效率低下

互联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信息量过于庞杂。而超文本的固有特性使网络结点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每一结点上往往存在多个并行选择,频繁跳转加上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容易使读者迷失在网络世界里,偏离原来的阅读主题,难以发现真正需要的信息,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1.3 有害的不良信息很多,容易影响读者心灵健康

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侵害着读者的精神世界。不良信息包括颓废信息、煽动性政治宣传信息、网络色情、网络谣言、垃圾邮件、虚假信息等。读者上网阅读时,大量不良信息夹杂其中,如果读者自控能力差,鉴别能力弱,或是出于好奇不自觉地涉猎这些内容,长此以往,对读者心灵的健康成长将构成严重威胁,甚至诱发很多犯罪。

1.4 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不足

总的来看,网络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监控和管理,且内容繁杂、混乱,缺乏规范,精度低,信息污染严重。而印刷型文献经过了长久的历史发展,已建立起完善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因此,网络文献在学术和质量上很难与纸质文献的权威性、可靠性等同。

可见,网络阅读虽然拥有诸多优势,得以迅速崛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可能取代传统阅读,二者各有所长,应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存发展。有个比较经典的比喻:在阅读的世界里,过去使用传统的纸本书籍,如同步行,而网络出现之后,好比有了汽车。有了汽车,没有理由不利用这种交通工具的方便性,但也不表示每个人从此都不需要步行了。

因此对于读者而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适当地交互使用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在进行文献检索或进行信息浏览时,我们采用网络阅读的方式是很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的,因为计算机检索快捷,且途径很多,甚至可以进行全文检索。但要做深入研究和潜心阅读时,就要采用传统阅读的方式,慢慢地、细细地、深入地进行经典式的阅读,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我们求知和阅读的目的。对于图书馆而言,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和延伸传统阅读服务,一方面则要积极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