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结尾能给演讲画龙点睛

2016-11-12

美国演说家乔治·柯赫说:“当你说再见时,你必须使听众微笑。”在一场演讲中,精巧的结尾如绕梁之余音,袅袅不绝,会使听众余兴未阑,回味无穷。但是如何“炮制”精巧的结尾却并不容易,怎样结尾才称得上新颖巧妙呢?且看下面介绍的几种结尾方式——

以“道具”结尾,诗词点缀

“道具”式结尾,即在演讲的结尾,妙用某一“道具”展开话题,其间以优美的诗词点缀,完美地收拢演讲全文。在一次国际大专辩论演讲中,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谭琦这样结束演讲道:

和对方辩友倾谈主观客观,不如我们拿出一个具体的客观实例来。请问对方辩友,(举着一枝玫瑰花)在大家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枝花,但在大家心目中是不是有着不同的美的感受?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喜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客观上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我主观的认为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掌声)

这段演讲稿的结尾,通过对“道具”——一枝玫瑰花的展示,独具匠心地嵌进精彩的诗词,融诗意、画意于一体,给听众带来了美妙的精神享受,自然会受到听众的欢迎。可见,结尾借“道具”,演讲效果好。

以高潮结尾,妙语相佐

以高潮结尾,即把演讲的高潮放在最后,采取层层推进、逐层累积的方式,打动听众心弦。恰如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所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达到高潮时果断收束,未尽时戛然而止。”在一次有关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演说中,林肯是这么结尾的:

这使我们回忆起过去。当哥伦布首次发现这个大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当摩西领导以色列人通过红海,甚至当亚当首次从造物者手中诞生时,那时候和现在一样,尼亚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经绝种但其骨头塞满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当年也曾以他们的眼睛凝视着尼亚加拉瀑布,正如我们今天一般。尼亚加拉瀑布与人类的远祖同期,今天它仍和一万年以前一样声势浩大。而那些早已死亡,只有骨头碎片才能证明它们曾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巨象,也曾经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在这段漫长无比的时间里,这个瀑布从未静止过一分钟,从未干枯,从未冻洁过,从未合眼,从未休息。

这段演讲结尾以回忆过往的形式,连用四个“当……”畅谈哥伦布、基督、摩西、亚当等时代,彰显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悠久历史,如滚滚春雷,气势不凡。最后,连着五个“从未……”在将演讲主题推向高潮的同时,突地戛然而止,却余味未尽,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结尾有高潮,演讲效果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