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科际学科,其学科定位以及与管理学的关系一直少有定论。事实上,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在共通中存在着差异,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彼此借鉴,相互超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管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排污企业环保诚信制度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环保诚信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是社会主义诚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排污企业环保诚信是建立在环保诚信制度基础之上的顶层设计,社会许多环境破坏事件造成的原因追根溯源至企业排污不诚信、不遵守法律。因此,要想使排污企业做到环保诚信,应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排污企业环保诚信制度建设。
1环保诚信的含义
环保诚信,是一种以底线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的价值观念,是指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将人大脑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主观意识植入环保理念,使人的实践行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人的生态理念的道德化、理性化、人性化。企业生态理念的终极追求就是环保诚信。传统企业的诚信理念则主要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而现代企业的诚信理念不仅讨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而更加重要的是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道德”关系。
2排污企业环保诚信存在的问题
2.1遮掩实情
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比较大的项目,在报批阶段,排污企业经常会考虑污染因素会影响项目审批的结果,往往会不报或少报排污量和排污种类。环保诚信意识消失殆尽。在排污企业没有据实申报的情况下,有一少部分企业确实是对工艺不了解,无意少报污染物种类和排污量,但大部分企业都是有目的的不据实申报。在信息不对称理论背景下,使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变成了“天方夜谭”,更是极大的剥夺了老百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2偷排暗排
一些排污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扩大企业利润,一方面使本应该在运转状态下的污染处理设备处于停工状态,工业废水不加或者少加污染治理药剂直接排放,更为严重的是,排污企业私自设置暗管,工业废水直接通过暗管(或者雨水管道)向外排出,有的排污企业干脆在夜间用潜水泵将积存已久的未用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向外排放,这些违背环保诚信行为的现象在政府监管部门节假日期间或夜间突击抽查中时有发生。
2.3逃避责任
一些排污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首先想到的是尽量封锁相关信息,尽可能内部消化。不但未能及时运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信息,反而相互推卸责任,有的甚至在事实面前还推诿扯皮,拒不承担法律责任。漠视法律的制裁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从而导致排污企业社会上的名誉受到影响。
3排污企业环保诚信的重要性
3.1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排污企业环保诚信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表面上看是排污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缺乏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不道德、不诚信的问题。排污企业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知情权和破坏了公民环境权,而且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从长远来看影响了排污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排污企业做到环保诚信,不但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求得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3.2实施环境有效监管的必然要求
排污企业尽量隐瞒排污种类和排污量从而造成了政府监管部门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对企业排污行为未能及时进行调控,不仅危害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而且对公众的身体健康也造成极大危害。如果排污企业把环保诚信的理念植入到企业文化中,在企业日常运转中就能自觉遵循环保诚信的义务,更加自觉地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因此环境的有效监管力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使有限的行政资源实现帕累托最优。
3.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环境污染事件(或者环境纠纷)影响扩大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排污企业践踏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如果排污企业运用环保诚信底线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就不会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相互推诿扯皮,即使偶尔发生超标排放情况或谎报排污情况,只要排污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立即整改,就能争取到公众的了解和支持,避免引起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4推进排污企业环保诚信制度建设
4.1推进公众参与制度建设
公众参与环保,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一环。暴露在阳光之下的环境污染丑行必将遭人唾弃。完善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公民监督举报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公众参与制度,制定更加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更加可行的程序,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监督权、诉讼权、知情权,使排污企业接受公众的监督,彻底改变乱排乱放的局面。政府要善于聚集民意、团结民力、表达民意,让公众以主人翁的角色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浪潮中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信息公开加上公众参与的广泛化就等于环保诚信制度常规化。
4.2推进新闻媒体参与制度建设
新闻媒体被冠以“无冕之王,布衣宰相”之号,由此可知新闻媒体监督力量之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媒体开展对企业污染事故的公开报道,建立和完善媒体参与排污企业行为治理的法律和相关法规制度;另外,经媒体报道的污染事故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立即展开调查,并且对污染处理情况要及时向媒体公开信息;最后,政府执法部门也应保护报道事故记者的生命安全,确保记者敢于报道污染事故,维护记者的合法权益。
4.3推进非政府组织参与制度建设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环保领域发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强化非政府组织的环保参与程序,提高政府环境规制的公信力和外部监督能力,比如在政府的应急决策议事机构中应有慈善部门、红十字会的相关人员代表,这不但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而且有利于非政府组织深入了解政府的决策目的,从而更好协助政府开展减轻污染处理事故的活动。
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国有建设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我区国有建设公司现状
2011年我区按照行业和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相继整合成立了八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国有建设开发公司。但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责、权、利划分不清,有关的监管体系也没有能够完善起来,造成开发业主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形成了业主行为的不规范现象严重。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
(4)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没有有效开展。
(5)企业内外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国有建设公司虽然不少已经从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利制衡的效果,很多企业内部的董事长、总经理仍是一人担任,其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经理层人员担任,致使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的作用,监事会成员也大都由经营管理层人员担任,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受重视内部控制起源于西方,2008年我国才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颁布了《企业内部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一定程度上讲,内部控制真正引起国资和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在内部监督上。
(三)考核业绩机制不完善对国有开发建设公司高管的业绩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合理,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核。
(四)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的高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不同,就不能形成本企业自身的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理念、方式与风格。因此,也就无法实施本企业的内部控制。
(五)内外部监督乏力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四、加强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一)从企业整体层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注重企业顶层设计
1、组织架构方面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的的制度安排。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和联签制度。
2、发展战略方面企业要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通过内部各层级会议和教育培训等有效方式,将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企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和评估,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要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3、人力资源方面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根据人力资源能力的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核与评价。
4、企业文化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渗透于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中,是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从企业业务层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详细介绍了内部控制应关注的风险和主要的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措施,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参照性标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要重点关注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的建设,这是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企业应依据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
(三)强化内部控制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要有计划对其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使其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准。
(四)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收到实效要坚持企业自查与经济监督部门组织检查相结合,至少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并且要将其与企业经营者的年度考核奖惩挂钩。检查、考核与评价只是手段,目的是督促企业建立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五)强化外部监督,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监督部门要强化对企业的外部监督,通过合理分工,建立部门责任制,适时交流监督信息,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