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尿频是怎么回事

2016-12-09

宝宝老是嚷嚷要去尿尿,次数多且频繁,那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小婴儿进水量较多而膀胱容量小,日排尿可达20次左右,1岁时日排尿15次左右,至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则日排尿6~7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

尿频的原因很多,首先要排除泌尿道感染,往往尿频同时伴有尿急、尿痛,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也可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尿常规白细胞数明显增多可以诊断。另外局部因素如包皮过长、包皮炎、外阴炎、蛲虫刺激阴部,内裤太紧身等也会引起尿频。此外,季节因素,如冬季多尿是正常现象。有一些特殊疾病如高钙尿症、尿路结石、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输尿管反流、隐性脊柱裂等等也可引起尿频,需要查尿钙、泌尿系B超、腰骶椎X线等除外。

一、 病理性尿频

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小儿尿路感染以后,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数却明显增加,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

由于疼,孩子排尿时往往哭闹。此外,患了尿路感染后,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增高、食欲减退、呕吐等等。做尿常规检验可帮助诊断。治疗时要多给孩子饮水,让他们休息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等药物。

会引发小孩尿频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蛲虫刺激,在孩子被蛲虫感染后,成虫就会爬到小孩的肛门处产卵,在检查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白色的细长小虫。

治疗时要给孩子剪指甲、纠正孩子吮手习惯、烫洗内裤和被褥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剂。

除了上述的病因外,还有一类称为神经精神性尿频,即白天尿频综合征,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而且每次排尿量很少,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几滴,在睡眠后则无尿频,这样的尿频症状经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的时候加重。患儿多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但多次化验尿均正常,在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

二、 生理性尿频(精神性尿频)

生理性尿频除了饮水过多、天气寒冷、裤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见的当属精神性尿频。短时的尿频往往与孩子希望引起父母注意有关。

小儿神经精神性尿频的原因一方面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够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紧张、对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对刚入托,入学心理准备不足,被寄养给他人抚养,父母的突然分离、亲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这些都可能使小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结果表现出小便次数增多。

神经性尿频的诊断包括:

1、小儿夜尿不增加。

2、精神集中时小便次数减少。

3、有便意时,可因其他事件转移注意力而暂时忘记上厕所。

4、无发热等全身不适。

5、多次化验尿均正常。

对于短时间的神经精神性尿频患儿,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家长要找出引起孩子心理紧张的原因,如不愿意去幼儿园、怕老师批评、父母吵架等,并针对性的进行安慰和心理辅导,不要训斥打骂,应创造轻松愉快氛围,解除其焦虑和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另外可以加强膀胱训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忘记去小便,并鼓励两次排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取量,少喝糖水和高热量饮料,少吃橘子和柑等具有膀胱刺激的食品,晚饭少喝汤和粥类。经过上述干预治疗,大部分患儿会神奇般地自愈。对于个别持续尿频时间较长,且影响日常生活的孩子,可以适当应用药物进行干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