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图书馆论文发表

2017-01-12

知识自由是人类的普遍诉求及价值目标。图书馆事业是人类追求知识自由理想的产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图书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图书馆论文范文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

1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含义

1.1管理机制创新

在自动化目标控制下进行的图书馆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工作的重建和再设计过程,就是管理机制创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自动化作业就是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打破传统的分工理论及方法,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自动化图书馆管理机制,以更快地适应愈加复杂的信息环境。内部管理机制、外部管理机制是图书馆管理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就是指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重组。而外部机制创新则是建立图书馆外向型信息管理机制,新时期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从物质流转变为信息流,面向更为广泛的信息需求,扩大高校图书馆职能范围。我们可以以自动化为先导,制定更加适宜的信息政策、法律,主动投身于现代化信息建设和完善当中,建立完善的图书馆信息保障体系,增加高校图书馆信息容量,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范围,充分发挥高校信息技术服务优势,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内部机制创新是指构建面向全体用户的快速反应管理机制及自动化新业务模式重组。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并总结实践经验,确保新的业务模式的有效性及适用性。一旦内部控制制度批准实施,就应严格根据其各项条款执行。

1.2信息资源管理创新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图书用户的需求、提高馆藏信息的利用率,就必须开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增加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了解和图书馆对用户信息需求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从而建立切实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可以说进行信息资源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使用需求。在当今方便快捷的网络环境下,用户传递和使用信息也更加方便,为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和最佳转折点。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并完善图书馆联合书目。实现馆藏信息网络化是建设馆藏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是提供更加优秀信息服务的前提条件,其主要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书目数据库,奠定良好的馆藏信息上网基础。高校图书馆网络化、计算机化的实现,建立书目数据库是必经之路,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联机检索和区域性联合书目的广泛应用。其次,利用网络信息资源。Internet以其信息容量大、涉及知识范围广被众多用户所广泛应用。虽然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但其使用起来却有着一定的限制,有部分资源是要收取费用的。但其有限的免费资源量也是极为可观的。我们若能够将这部分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就会创造出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们又一重要的馆藏资源。我们可以将其与传统的馆藏信息资源划分为两个部分实行统筹规划,建立若干虚拟图书馆,采用新型管理与开发模式,确保虚拟图书馆与所有信息源的互补性和不重复性,实现各结构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信息存储和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规范化和统一。再次,建立专业指引库。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指引库也就是建立数据库,它存储的是与主题相关的服务器或数据库地址等信息,而并不是各种实际信息资源,它可以指引用户获取信息的地址。Internet具体有多少站点是不可计量的,搜索引擎提供的仅是有限的站点,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将日常不经意间发现的相关专业站点记录下来,而专业指引库就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浏览器本身检索功能的不足。

2结语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要想创建一个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具有活力和较强竞争力、应变能力的高校图书馆,唯一的方法就是创新,只有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全方面、多层次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满足不断提升的用户需求,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

有关图书馆论文范文二:图书馆员职业素养论文

一、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技能素质的专业化

要从事图书馆工作,必须要有图书馆学理论作为基础,必须要具备图书馆学科专业知识。我国公共图书馆藏书的包罗万象、囊括古今,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多学科性,就要求公共图书馆的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馆学、信息科学、情报学等主干课程知识,还要具备图书馆学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作为个体,公共图书馆馆员应该掌握一门或多门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作为群体,公共图书馆应该拥有与本馆服务对象大致相对应的各学科专业人才。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要实现技能素质的专业化。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信息资源获取、整序、传递、利用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都要求公共图书馆馆员要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以我自己为例:作为国家公共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在参考咨询室、成人外借、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各个部门都有工作经历,在这些部门的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在成人外借、电子阅览室等部门,如果我的计算机技能素质不过关,那我就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当今,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的必备工具就是计算机,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技能素质,使之拥有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计算机技术技能已变得至关重要。

(二)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图书馆馆员想要适应信息新时代的需求,就必须具有深厚的的专业文化知识,力求成为专家型的学者。馆员要达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求,除了掌握及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本专业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技术知识。因此,除前面提到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外,馆员还应该具备外语知识。随着信息网络的全面开通,图书信息工作正逐渐走向广阔的空间,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外语知识。其它方面的知识:在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技术和多元化信息用户的时代,作为馆员还应该熟知文学、数理化、心理学、公关礼仪、教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基础。馆员是图书馆的首要资源,激活知识价值、指导阅读、提升职业形象、开展知识组织服务等,都需要馆员具有相应程度的综合文化素质,以树立图书馆馆员的良好专业形象、充分地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势。

(三)在事业上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使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工作逐步沿着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馆员除了要完成对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流通等工作以外,还需要很好的完成运用现代化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现代信息技术,对越来越多的知识信息进行接收、处理等工作。因此,所有的图书馆馆员都必须要树立自己的科研创新意识,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图书馆工作做得更完美、更深入,使信息支撑作用和导航作用在教育科研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止步于原有的工作状态中,那么就不能去适应新形式下的新要求。图书馆工作的完善取决于馆员在事业上的不断创新。因此,馆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勇于打破陈规,抛弃以往的旧的管理体制,力求开创图书馆工作的全新局面,以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二、图书馆学专业学位的主要教育功能

(一)选修课程的拓展

要想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馆员就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学识,这就要求学校拓展选修课程,能留给学生足够的选修余地,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多选修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方面的课程,努力发展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二)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国外的图书馆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形成了以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2]。应届本科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我国图书馆研究生招收的主要生源,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但基本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提供一个真正的社会实践平台,既可以让研究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就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变,力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由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明确图书馆学教育的核心,核心的课程一定是这个专业最本质的东西,培养出的才是名符其实的图书馆学专业学生。

2、专业教育层次的调整

要完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功能,还需要调整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层次,也就还要调整并充实教育内容。图书馆工作中,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背景、文化层次、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实现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多层次化,明确每个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完善图书馆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内容,提高图书馆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图书馆学专业的在职硕士教育;要克服目前教材中的技术落后和内容空洞问题,适当改革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同时要强化专业课程的内容实用性,特别重视方法与技术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注重把握当今世界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高图书馆行业的影响力,加强图书馆学专业的吸引力,为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图书馆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传统课程过多过细,而侧重于新技术的课程却比较薄弱,相近学科的课程知识面比较狭窄等。现代的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虽然已经延伸到了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与通信等领域,但是相关的专业知识由于受课时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浅尝辄止,散乱而缺乏系统,到最后并没能切实掌握多少有用的知识。由此可见,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设计培养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图书馆学自身的特质,围绕图书馆学的专业内容,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去考量,注意培养学生在图书馆学的实证研究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作用,重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一些必备的工作技能,加强社会实践,尽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如我在国家文化部学习的时候,承蒙上级的错爱,特邀我去做服务案例现的场表演嘉宾,在表演过程中,我对图书馆服务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服务就是工作的生命,是职业素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三)综合教学模式的发展

综合培养可以增进图书馆学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融合,也可加强非重点院校与重点院校、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综合培养可以是校内各专业的综合,即校内相近的专业综合起来共同制定对图书馆专业的培养计划。也可以采取与校内的外专业、外系统综合,或者与校外的教育教学机构综合,以及与国外的大学综合等方式对图书馆学的学生进行专业的教育培养。还可以与企业进行综合,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科研实践的基地,还可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很多方面依然落后于国外,再加上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不均衡,发展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就显得更加必要。

(四)知识管理的加强

我国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大多以办、部、室为主,这种组织结构使馆员的工作被限定,也使得许多新的业务无法归口,一些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施行知识管理可以充分考虑新业务发展和信息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通过拆散、合并、更名、设立等形式,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职责明确、灵活机动的部门架构,从而实现图书馆组织模式的合理、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在从事馆员工作时加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延伸思考

(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在图书馆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开设与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相关的课程课题,就像会计专业一样,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参加馆员资格认证的审核。这样,就可以使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辅相成,从资格认证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保证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质量。

(二)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图书馆专业学位教育、馆员职业资格认证之间的关系

图书馆馆员得职业素养就是指馆员在图书馆进行工服务时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和职业技能,它不仅需要馆员在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更需要贯穿在馆员的整个专业学位教育的过程之中,促使馆员在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同时,自己的职业素养也能得到提升。而馆员职业资格认证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进行的执业资格素质的考核,不能仅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之前通过审核,不能让这些人员觉得通过职业资格审核就只是为了得到图书馆的工作,因为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审核不仅仅是敲门砖,而应该要求其在培养专业的职业素养和接受图书馆专业学位教育的过程中就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的审核,这三者之间是一种连带的、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对图书馆员同时进行这三种素质的培养。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种素质,才能符合现代图书馆工作对馆员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不可替代的、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优质图书馆馆员。

总之,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致力于教育和帮助图书馆馆员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成功实现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转型,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促使馆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以高超的业务技能和精湛的经验来展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以适应图书馆事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成为新时代图书馆管理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有关图书馆论文发表相关文章:

1.图书馆论文发表

2.图书馆核心论文发表

3.有关图书馆的论文

4.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论文

5.有关图书馆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