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法的简介
刚柔法,又名纸篷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兼阴柔之气。此功完全练拳部,虽曰硬功,但实系软硬相辅之法,故曰刚柔法。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刚柔法的简介。
刚柔法的简介
1、刚柔:源自《周易?系辞上》“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在传统武术中常用“刚柔”作为对立而统一的矛盾双方的代称。例如,坚实、沉稳、抗力、显露于形等为刚;虚软、轻灵、化劲、隐藏于内等则为柔。武术理论认为纯刚易打、纯柔易痿;讲究“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和“刚柔相济”。
2、刚柔相济:武术运动中对劲力运用的要求。刚劲与柔劲交替使用,称之为“刚柔相济”。在武术传统技法中,一般刚为阳劲,柔为阴劲。也有把明劲称刚劲,暗劲称柔者。“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又成为各类拳派共同的要求。与此同时,把一刚到底或一柔到底,看作是劲道上的缺陷。各门各派在刚柔比重上,不尽相同。有刚柔参半,有七刚三柔,有三刚七柔,也还有外刚内柔和外柔内刚等不同的劲道要求。马凤图著《游艺录?渤海通备八极合讚》中有:“岳山八极,开门短拳,七刚三柔,龙翔虎潛”。
刚柔法的练习
初练之时,以败纸用细绳紧束之,使成一砖形。其宽窄大致二尺见方,两侧略长,正中系以长绳,用为拉挽之具。此物即称为纸篷。将纸篷置于长桌之上,桌长约两丈,阔约三尺,两端之板,钉固于架,中间有活落横板十数块,可以移动抽去。习技者先在桌之一端处,踏正马步或弓步,左手拉住长绳,右手则握拳将纸篷向外猛击。初时仅略见移动,及后渐能向外跃出,于是纸篷随拳出后,即用左手所持长绳,向后倒曳,将纸篷拉回,然后再击再拉,至力尽而止,或左右手相易而行之。
每日晨昏,练习一次。在初之篷,全系败纸,重不逾二十斤,击之尚易。其后于纸中裹铅,逐渐加重,至数十斤或百斤为度。至此,如篷能应拳出而随手收回,功已大半告成。然后,更将中间活路之板,抽去最狭之一块,使长桌中露出缝隙,依前法将纸篷系挽,初必不能应拳而过,应手拉回,数月之后,始能跃过。然后再抽去一块,依法练之,逐渐将活路之板抽尽,长桌中间,露出丈余之隙地,纸篷能应拳跃过,应手拉回,凭空来往,不致坠落,则全功告成。以之击人,虽不如马鞍功重伤,而人必颠扑于二丈之外。若敌众我寡时,用此功击之,最易取胜。
相关少林七十二艺
根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种硬功、三十六种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寺秘传,但无详细文字记载。现在所说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功夫的总称。常在传说和近代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作神功。
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分别是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铜砂掌(竹叶手)、蛇形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功、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登高超远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椿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壶功、拔山功、金龙手、推山掌、踢椿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摩擦术)、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飞檐走壁法、一线穿、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廉功、浪裹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功、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