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成功案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意识及其能力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引擎,因而很多实事与理论指出知识经济的时代即创业的时代。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80后创业成功案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80后创业成功案例1:寒门学子的创业故事:从5个U盘到年营业额超千万
讲述一个寒门学子的创业故事,从5个U盘到年营业额超过了千万
他叫贺靖,四川宜宾一个寒门学子,云南西南林业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创办一家创业学院,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
贺靖说,“我深知寒门学子创业的艰难。”
原因很简单,贺靖的成长经历告诉他: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和创业平台对怀揣梦想、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来说有多么重要。这个在25岁时就荣获第四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的年轻人也深知,创业之路多崎岖,创业过程中每一步前进都来之不易。
他一直坚信,成功失败皆是金,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勇敢前行,总会有创业成功的一天。
靠学校帮助顺利完成学业
创业之前,贺靖的学习之路就荆棘遍地,好在家里人一路不离不弃,助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坎。
贺靖的家乡在四川宜宾的一个乡村小镇。高一时,父母到浙江一家鞋底厂打工,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由于往返车费昂贵,他和妈妈6年没有见面。爷爷奶奶长期摆地摊维持生活,为让孩子吃好一点,托人给住校的贺靖带来了500元,用塑料口袋装着,都是1元、5元、10元的零钱。
2005年,他考上西南林业大学。父母把家里的公房转让出去,凑了一点让他来昆明上学的钱。每年,因交不齐学费,每次都要找到学院领导签字,靠学校的帮助才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期间,他加入了学生会,他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他的踏实获得了大家赞许和信任,独立承担了学校的不少大型活动的筹办。
贺靖也很懂事,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做兼职,也是在这期间积累了经验,为创业打下基础。
5个U盘的故事
大一时,贺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只要帮一家企业销售出3箱快过期的牛奶,就可以在国庆期间去兼职,于是他自己买了3箱,一箱给自己,另外的卖给两个老乡,得到了这份工作。后来他又通过中介公司做过家教、在手机卖场举着牌子大声叫卖手机。
大三时,他人生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在云南省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了铜奖。然而要把这个项目变成资金却十分困难。每天,他拿着创业计划书游走在各类商家之间,却不断遭到白眼。终于,一个经营小数码的老板因同情他,给他5个U盘让他试卖。
为卖出这5个U盘,贺靖和几位同学摆地摊。“拿货价50元,市场价90元。”贺靖清楚记得,他们的U盘“售价”是70元,比市场上低。带着赚到的100元钱,贺靖进了更多货。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一年的时间,他和同学在昆明16个高校校区摆起了地摊,在风吹雨打和被呼来唤去中,成为云南高校第一地摊,整个数码城的老板都让他帮助销售数码产品,一年下来年营业额过百万元。
后来,贺靖在团云南省委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YBC和“贷免扶补”各5万元的无息贷款。拿着这10万元,他注册了昆明赢携科技有限公司。
6年来,贺靖从摆地摊销售单一数码产品开始,到拥有7家实体商铺、22所高校的校园传媒和云南彩程茶叶有限公司、云南肆只猫咖啡有限公司,以及云南滇养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规模,年营业额超过了千万元,员工近百人。
他把父母也接到了昆明,让他们开了数码店,自己当起了老板,父母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立志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
“作为一名从大学生成长起来的创业者,我深知大学生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和创业平台对那些怀揣梦想、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来说有多么的重要。”贺靖说,他在做好自己企业的同时,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支持和帮助更多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为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此,他出资与母校西南林业大学合作共建赢在协诚大学生创业文化交流中心,直接或间接指导的团队有8个,每个公司都实现了较大的盈利。从2009年至今,在团组织等的带领下,他参加了电视台、电台、微访谈、大学校园宣讲会共100余场,传播创业理念,倡导大学生“以知识奉献社会、以才干服务人民”,走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为大学生创业作出表率,作出贡献。
“成功失败皆是金。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勇敢前行,总会有创业成功的一天。”他说,他希望广大的青年朋友都能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不怕吃苦、不怕失败,朝着自己的目标勇敢前行,“我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云南有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能够创业成功,在创业的征途中展现自己、成就自己,并回报社会,把自己无悔的青春融入这片美丽的红土高原”。
80后创业成功案例2:东北农大学子修脚创业,5年时间拥有30家足病修治连锁店
这位大学生创业者叫胡志国,200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在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那一刻,他感觉到大学四年的美梦和对人生的憧憬破灭了,就业形势严峻,几乎没有理想的岗位。找工作之余,他也尝试着做点小买卖,挣点小钱。卖盒饭、泳装、手机,在校园里磨过冰刀。慢慢的,在心中就孕育出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创业不好吗?挣钱还快!还多!也没有上班那样拘束。”就这样他决定不找工作了,自己创业做点什么。
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他第一次知道了修脚这个中华传统的民间手艺。通过调查了解,患足病的人群比例非常之高,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可患者到医院治疗时,医院却没有这一科门诊,所以去医院只能简单的处理,无法治愈。去街边早市,浴池里修脚,又怕工具不卫生,得上传染病,有时还存在很多江湖骗子,收完钱就人走高飞了。这时他真正意识到修脚这个行业的前景,它不是简简单单意义上的修脚,如果把这项技术传承好,发展好,而是填补了中华医学的空白—《足外科》。就这样,我萌发了干修脚的创业梦想。
他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师傅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而他是受过大学四年高等教育的时代青年,从事修脚这个行业应该比一些老师傅占些优势,如果能掌握这项技术,不但解决了工作问题,还能给更多的足病患者解决痛苦,把这个行业发展的更好。
南下拜师求艺七平米小屋开始创业
就这样,胡志国南下拜师求艺,开始创业之路。见了师傅他才知道,拜师求艺可没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本事的师傅是打死都不会轻易教外人的,绝技绝不外传。由于没有钱,夜里他睡在工棚里,当时正是南方梅雨季节,外边瓢泼大雨,屋里水流成河,他犹豫过、动摇过,“我这样选择,这样付出,我的未来会怎样呢?会成功么?值吗?”他问自己,突然心里蹦出一个念头:既来之,则安之!我认定这辈子就当个修脚的了!
就这样,每天帮师傅烧水、做饭、擦地,能想到的活他都干。慢慢的,师傅对我的印象就好起来了,最后终于接受了他。每天他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练功时双手全是大泡,泡上罗泡,刀割的满手都是口子。每当感觉特别疲惫时,就唱起“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了那些期待眼神”这首那一年非常流行的《重头再来》,这首歌流行了一年,他兴奋了一年。就这样,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和好评,真正掌握了这门精湛的修脚技术,归心似箭的回哈尔滨开始创业。
七平米小屋开始当老板
没有资金的胡志国,在七平方米的小房,开始他的第一家门店。一天,两天,三个月过去了没有几个顾客,生意非常冷淡,可他对待每一位顾客的服务都十分热情,从进屋帮顾客换拖鞋、陪顾客聊天、到送顾客离开,精湛的技术和细致热情的服务,得到了顾客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就这样,他的顾客越来越多,小屋子都挤不下了,他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于是开了一家形象店《健足斋》。
经过五年的努力和拼搏,他的事业已发展到拥有全国30多家《健足斋》足病修治连锁机构。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健足斋》和多项发明设计专利,并建立了全国修脚培训基地。2006年我被评为感动中国候选人,2007年获全国两会大学生创业标兵称号,2008年哈尔滨电视台《创业》节目冠军,2009年获得了“中国修脚大师“称号,2010年获黑龙江省青年创业十佳,并成为黑龙江省青联委员。日本国家电视台NHK来华录制《亚洲华人精英—足病专家胡志国》纪录片。《健足斋》成为了行业内领军企业,并树立起了较好的行业口碑。现在慕名学习修脚技术的学员和治疗足病的患者遍布全国各地。
五年的创业中,他不仅自己有了工作,也有了很高的收入。我还帮助几十个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帮助他们创业,就业,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他义务到大学做报告,引导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要从基层做起,服务社会,创造价值,改变人生。义务为哈尔滨市近百家养老院老人免费修脚治脚。
80后创业成功案例3:80后创业者专注外语培训创业,打造义乌最优秀的外语学校
异乡创业,功夫不负有心人
欧文是年轻的80后,今年30岁出头,与外语教育结缘,至今已有13个年头。大一当外语老师带学生,大二创办“新阳光外语”,毕业后在沈阳又做了3年的外语教育。从学业到事业,也许正是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和坚持精神,造就了欧文如今在外语教育界的高度专业。
如果按照最初养家糊口的想法,当年沈阳的事业和收入,完全可以满足欧文的需求。但是在他心里,总觉着做外语不应止步于此,还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去深造学习,去发现外语教育的新机遇。于是2006年,朋友告诉他义乌缺翻译,来这边工作或许还会有出国的机会。“抓住机会,走出去!”他毅然放弃已经小有成就的事业,只身来到了浙江这块陌生的土地。
作为国际贸易之都的义乌,商业发达,人群汇集,各国文化融汇交错。这里所缺的又何止是翻译?这里的环境,受众和需求,为外语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欧文一眼便看到了商机,于是他暂时中断了深造的念头,开始着眼于义乌的外语教育。
按照欧文的说法,来到义乌,才是创业的开始。因为举步维艰,因为四处碰壁,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从苦涩中创造生活的经历。身在异乡,无亲无故,只有一个共同创业的叫作Michael的老伙计。他们一起做小广告,发传单,聘教师,找生源。考察,摸索,询问,前进,折返……只有经历过创业的人,才知道亲手创造,从无到有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体验。
让欧文记忆最深的是2007年的一天夜里,他和Michael骑着摩托车上街发传单。天黑加上劳累,他们没注意路上的隔离墩,摩托车就径直撞了上去,连人带车都飞出去好几米远。“我们当时只是觉着很沮丧,到小卖部买了一包烟,不到一小时抽完,满脑子就一句话:难!真是太难!可事后再想起来才觉着后怕,两人当时脑子里全都是办培训中心的事情,竟然没人反应过来车飞出去的那一瞬间,其实是命悬一线。”
欧文说,类似这样的经历在创业之初遇到过很多,但他却从没想过放弃,并且原因很质朴。“我想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在家吃苦的日子,比这更难。‘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心里很清楚,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走出来,必须做出个模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的创业总算有所收获。欧文和Michael创立的培训中心,第一节课就有十几个学生报名。历经9年的时间,欧文外语的校舍经过了搬迁,扩大,目前已有稠北、江东、绣湖、南方联四个校区,总教学面积2000余平方米,教职工近60人,一跃跻身于义乌最优秀的外语培训学校之列。
感恩感谢,共荣共助,有梦就去追
欧文外语一路走来虽然没有飞速壮大,却少有波折,整个学校发展稳得超出想象。
说起如今取得的成绩,欧文对成绩本身和自我总结少之又少,谈及最多的,还是他的Michael,他的团队。“现在条件好了,吃穿用的都改善很多,但最喜欢的还是和Michael去当初常去的面馆,吃一碗面,随意聊聊天。”
在欧文和Michael的口中,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感谢。“回顾一路创业的波折与成绩,我们感谢当初所有人的帮助,感谢兄弟的相互扶持,相互陪伴,感谢一路走来能相互包容,不离不弃。”在欧文心中,这份被视若珍宝的兄弟之情,也许是整个团队稳定的基石。
谈到教师队伍,欧文更是津津乐道:“你知道吗?曾经有人要高薪从我这里挖老师,都没有成功,团队的稳定,是我最大的骄傲。”
载舟覆舟的道理,每个领导者都懂,但能成功维稳的却很少。而且欧文外语的教职人员,来自各个国家,文化、理念差异都很大,究竟是如何做到在存异的情况下能够求得大同?从欧文外语老师们的口中,我们便能找到一些答案。
学校有一位嫁给了中国丈夫的美籍外教,丈夫家境不佳,需要她来支撑家庭。偏偏中国妈妈又得了癌症,他们倾其所有给妈妈治疗,整个家庭状况雪上加霜。欧文知道了他们的情况后,在学校里从各个方面为这个外教开绿灯,并且个人出资联系了在杭州的朋友为中国妈妈购买了上万元的抗癌药品送给他们。
对于身边的人,但凡力所能及可以提供帮助的地方,欧文无不倾尽全力。他认为这是他的老师,他的责任。也正是欧文的这些善举,让正面影响和良性循环在学校中蔓延。
2014年暑假,一名初中生来学校学习,家长希望学校能为孩子提供住宿,因为家中的小二得了白血病需要在杭治疗,倘若要照顾两个孩子,作为家长实在分身乏术。学校的老师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带学生回寝室住宿并照顾。而学校方面,欧文则为学生免除了一切学费和住宿费。
这些义举、善行在欧文这些年的成长路上比比皆是。源清流洁,本盛木荣,最初只是一两个核心人物的为人处事理念,在经过身体力行的传播和感染后,已然成为了整个团队的价值观——感恩感谢,相信交给,团结协作,共荣共助。
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往往可以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就像欧冠教育的企业文化,就像欧文本人的坚持专注。
提起企业未来的发展,欧文回答依旧很朴实。“我只是众多创业者中的一个,人生的轨迹很奇妙,至于未来,我和我的团队会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走出任何的精彩。”
2015年8月,欧文受邀参加中国教育联盟澳洲国际教育友好访问,学习考察了澳洲的中小学教育模式,私立贵族学校、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著名学府,同时得到了澳洲教育部部长的热情接待。秉承着欧文一贯的做事风格,年轻就要去追求梦想,回国后,他又有了新的计划:“我希望带领学校走向国际化,培养世界公民,帮助中国家庭成功规划出国留学和语言培训一站式服务的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