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的常见原因
宝宝便秘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小宝宝的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腹胀及便秘的现象。凡是三天以上不排大便就可称为便秘了。宝宝便秘后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只要妈妈细心喂养,科学护理,宝宝的康复就指日可待了,下面介绍便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 食物成分不当或进食过少
对于牛乳喂养的宝
小宝宝的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腹胀及便秘的现象。凡是三天以上不排大便就可称为便秘了。宝宝便秘后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只要妈妈细心喂养,科学护理,宝宝的康复就指日可待了:
1. 食物成分不当或进食过少
对于牛乳喂养的宝宝,牛奶冲得太浓,或糖分过少。因为牛奶中蛋白质较多,大便已很干燥了,如果牛奶浓了,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如果缺乏适当糖分,大便干结就不容易排出。如果再吃钙粉,则会形成钙化酪蛋白,使大便更干,日复一日就会引起便秘。大便干结后,食欲减退,进食量少,每天形成的粪质也少。粪质在大肠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水分被吸收的时间就越长,大便也就越干而越不容易排出。大龄儿童如果只喜欢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也容易引起便秘。改进的方法是吃牛奶的宝宝要适时地添加润肠类辅食,如蜂蜜水或者蔬菜汁、新鲜水果汁、西红柿汁等。一般这类水果自己在家里制作,既方便又卫生,一次不要做太多,让宝宝一天吃上几次。到了宝宝4个月后,就可以吃些菜泥、菜末、粥类或水果泥了。另外要保证宝宝有一定的饮水量,不能因为牛奶中含水份,就不给宝宝喝白开水。大龄儿童多吃些水果、蔬菜、玉米、红薯等五谷杂粮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 缺乏定时排便的习惯
肠蠕动受神经机制支配,但如果每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到了时间就会排便。这样粪质在结肠内停留不会太久,大便也不会太干而较容易排出。有时因为大便干,排便时引起肛裂,排便时引起疼痛,越怕痛越不肯排,隔得时间越久便秘也就越顽固。改进的方法是父母自幼培养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一般从3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训练。婴幼儿可于每天清晨吃奶后由大人双手扶持排便;大的孩子可坐便盆。连续训练1个月左右即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 肠功能失常
由于生活不规律和缺乏按时排便的习惯,以致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终至肠肌松弛而便秘,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特别是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致使肠壁及腹壁肌肉松弛,大便不易排出,个别儿童因先天性巨结肠症等先天的缺陷,致使经常便秘。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原发病。
4. 吃母乳的孩子也会发生便秘
当母乳不足时,小儿会隔2---3天排一次大便,而且大便的数量也较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母奶很足,质量较好,含钙量也很高,大便会偏碱性,这种大便较硬而干,不容易排出。改进的方法是改变母亲的饮食结构,适当减少乳母的蛋白质的摄入,鸡蛋每日不超过一只,牛奶每日限半磅,增加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可以吃点肥肉、核桃、面条、蔬菜之类。这样母乳中所含的脂肪和糖类会相对增高,另外可以多吃点含水份的食物,乳母多喝汤,婴儿两顿奶之间喂点开水,都可以使便秘得到改善。
5. 精神因素
小儿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突然的精神刺激等都可以引起轻重不等的短时间便秘,小儿心理压力大如不解大便受到家长责备,心情不畅,家庭不和睦等等,应减少孩子排便的心理压力。不要责备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要是宝宝严重便秘,有干硬的粪块堵塞肛门时,可用开塞露5---10毫升注入肛门,并用双手稍加压力,防止药液流出,直肠受到刺激后即可排便;也可用较软的肥皂条代替开塞露插入肛门。只是这两种方法易致不良习惯,非特殊需要不可滥用,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促进肠蠕动或润肠的药物,如液体石蜡、镁乳等。不少中药有滋阴润肠的功效,也不防试用。如郁李仁、三仁丸及麻仁滋脾丸等。
另外,便秘的宝宝也可由家长用手掌进行揉腹,方法是右手掌根部紧贴腹以肚脐为中心,自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方向边揉边推,按此方向反复进行,手法不宜太重,每次持续8---10分钟,每日行2—3次,直至便秘好转,再坚持1---2周,以巩固疗效。揉腹有促进腹部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肠蠕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