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怀散文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情怀散文,供大家欣赏。
端午情怀散文:端午忆亲
年年端午节商场里的粽子总是让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每当看到这些粽子我的思绪总是会飘回年少时。
记得那时端午早上,奶奶会在我的手腕上缠一根五彩丝线。告诉我不要弄丢了,要下雨了才能丢河里。那时小,不知道为什要这样,长大了才知道民间有这种说法“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 ,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那年也不列外,奶奶给我戴好了五色丝后,让我把红豆拿到河里洗一下包粽子要用。我笑着答应了奶奶,拿了个笸箩装上红豆,一蹦一跳的出了堂屋门,看到我家的乘凉间里,同村的小伙伴们在跳橡皮筋,然后飞快的跑过去,顺手把笸箩往旁边一放就和她们玩在了一起。
奶奶从屋里端来早已洗好的香糯米,还有我们在后园的竹林采集的箬叶。见奶奶过来了,我才想起因为玩耍而被我忘记的红豆还静静的躺在笸箩里,赶紧三步并成两步的下河滩洗去。
奶奶见此只是微微摇了下头,就在乘凉间坐了下来,一边笑咪咪的和小伙伴们说着话一边看我洗红豆,等我洗好上来后,只见奶奶拿起笸箩把里面的红豆倒入糯米中,用有力的双手搅拌着,直到米和红豆混合均匀了才结束。然后只见奶奶拿起箬叶熟练地卷起来,卷成一个圈,放进米。箬叶在奶奶手里翻转着。一会儿的功夫只见一只漂亮的三角粽子便诞生了!
看着一只接一只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我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赶紧搬了个凳子坐在边上,在她又包好一个时拉住她的手央求她教我。奶奶点了下头然后拿起一张较小的箬叶递给我,说妹妹的手小就拿小点的。我兴奋的把袖子卷起来,拿过箬叶照着奶奶刚才的手法准备大显身手,可就是不成功。赶紧向奶奶讨教,奶奶告诉我先用左手窝住箬叶,右手放米,然后右手裹紧箬叶,再用左手按住包好的粽子,最后用嘴咬住棉线,接着用右手把棉线缠绕扣紧粽子就可以了。 奶奶边说边示范给我看,我照着方法试了几次总算有一个终于能成点型,高兴得直跳起,奶奶也夸我聪明学得快。很快的粽子包好了,奶奶拿回灶屋下锅煮,不一会儿,空气中飘散出箬叶的香气,这香气随着粽子煮的时间越长越浓郁。
当奶奶把煮好的粽子拿出来时,箬叶的香气混合着糯米的清香、红豆的甜香,让人陶醉。奶奶挑了个我包的子,剥去了箬叶又沾了点糖递我,我接过大口的咬去,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甜滋滋的。
今又到端午,我吃着粽子,想着往昔,眼泪不由的就流了下来,那个教我包粽子的老人早已不在了,而我们古老的传承还要继续流传下去。
端午情怀散文:最是粽香起思情
看到室友家里寄来的一箱粽子,眼馋不已。熟悉的味道跳于舌尖,唤醒味蕾。抹了抹油腻的嘴,过节真好。
与北方的同学一道出门,点菜的时候总会说上一句,有汤圆吗,给他来一份。冤枉至极,南方人也是吃水饺的,或因水饺里放肉,怕没多少人吃过肉馅的汤圆。南方人是尤爱咸粽的,嫌甜粽腻歪。咸粽自是少不了放些咸肉,肥瘦参半那是最好不过了。咸肉煮出来的油很是香美,浸润糯米,像美人的滴滴香汗,烤串上刷的油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这咸肉也是有讲究的,透着醇厚的酒香。在中央大街买过一盒劣质的酒心巧克力,现在想来,咸肉与黄酒倒是天生的一对。
嘉兴的粽子在南方名气很响,五芳斋更是知名品牌,甚至在高速公路服务站的货架上都与康师傅方便面摆在一列,可与哈尔滨随处可见的摊边烤肠相较。速冻粽子分为有无粽叶两种,吃粽子怎能少了剥粽叶这一仪式。剥粽叶多了份文人老饕的优雅,怀着对粽子品相的期待,缓缓解开裹在棕叶上的绳子,就像打开一份端午节的礼物。那些剥完粽叶光秃秃真空包装的粽子,怎么看都像菜市场去了毛的鸡鸭,不美。
糯米是黏黏的,调皮地粘在粽叶上,总是极有耐心地舔下黏在上面的每一粒糯米。若是用筷子挑起一团糯米来,大概可以看到粽断丝连的场面。我吃肉粽有个坏习惯,一筷子下去,像医生做手术那样,精确找到肉的所在,大快朵颐。仿佛吃到了肉便心安,不再怕别人争抢,慢条斯理地品将起粽子来。
在南方,确实有的吃,食物的花样也多。不信你看看那些高校的黑暗料理,多半是南方玩出来的。粽子也是一样,南方人什么都敢往粽子里放,蛋黄、鲍鱼、五仁……粽子也有尖的、扁的,还有什么冰淇淋粽子、水晶粽子。刚在食堂看见一个吃粽的女孩,那粽自然依旧是席卷北方大地的红枣粽。不免可怜起她来,我以南方一粽,换姑娘以身相许可好?
可是哪来的小粽呢?环顾着满大街卖烤肠的摊子,家中的门窗上怕是插着艾草,厨房里已经挂满粽子和洗好的粽叶了。学界谈论着端午与屈原、曹娥挂钩过于牵强,我倒不甚在意。节日中少不了吃喝和思念,端午嘛,有南方的小粽吃就好,如此想来,反倒真隐约嗅出了空气中的淡淡粽香。
端午情怀散文:情浓端午粽飘香
有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我在故乡过端午节时,常常能品味出旧时的味道。那是千百年传承已久的乡风民俗,每当此时,小镇的上空飘荡着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着亲人们相聚时刻的温情。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赛龙舟,我的故乡没有这种习俗。只在清明节期间,里下河地区四乡八镇数以千计的的会船云集溱湖,举办规模浩大的“溱潼会船节”。最近几年,在烟波浩渺的溱湖上也有了女子用桨划船的比赛,那是会船盛会后的延续,吸引游子归来的乡音乡情。
端午节不同于过年,也是故乡人忙的时节。除了去看划船赛外,门口不忘插上菖蒲和艾草,配备中午吃“六红”的美味佳肴,大有一种“举玉箸遍尝美味,约春风共聚雅舍”的兴致。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回家,亲口品尝母亲做的“六红”菜。家里的午宴吃“六红”很讲究,六个碟子是酱油烧红、拌红或自然红的菜肴,如炒苋菜、烧黄鱼、红烧肉、烧龙虾、炒鲜河虾、用刀拍碎的糖醋萝卜、切开冒出红油的咸鸭蛋……有时候在节日那天,还能看到乡下有几个农人上街扮演判官的模样,到各个商家门前跳判官舞,收点小钱或香烟。看见大人带着蹦跳的孩子去浴室洗“百草汤”,我心中竟有一份怅然若失的感觉,人到中年,胸口空荡荡的,少了儿时颈上挂着一个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的蛋网,少了胸前晃动着一个硕大双黄咸鸭蛋的自豪。
好在母亲包裹的粽子还有从前原汁原味的模样。浩瀚的溱湖有茂密的芦苇荡,有纵横交错的河汊水港。乡人荡着一条摇橹小船,从湖荡里精心采摘碧绿的苇叶蒲草,到古镇的小巷中或溱湖的大街上叫卖。母亲包的粽子奇形怪状,有草把头、菱米子、斧头状、小脚形、脚爪形、小长方形……象是用粽叶包扎成的工艺品,精美绝伦。包粽子时,糯米中加入的馅料有红豆、蚕豆、蜜枣、红枣、蛋黄、火腿片等,用蒲草或棉绳扎紧粽子,放进锅里煮,看一眼青油油、水灵灵的粽子,十分惹人喜爱。出锅时,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粽香,常常能唤醒口中的馋虫翩翩起舞。
过完端午节,我又要回江南。母亲在我行李中搁上几包沉沉的粽子,不须关照,不用解释,粽子里藏着旧时的情怀。我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的光粽子和蜜枣粽子,母亲对我们早有一个约定俗成。草把头是光粽子,菱米子是蜜枣粽子,斧头状是蚕豆瓣粽子,小脚形是红豆粽子……从母亲的满意的神态里,我觉察到“儿行千里母不忧”。粽子里包含着恒古不变的母爱,深沉的亲情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无论我何时何地闯荡天涯,胸中要常怀一颗感恩回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