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的散文
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端午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端午的散文:我心中的端午节
对于节日的印象在我已是很模糊了,常年在外的奔波,为的是能让日子往好处奔,人也活得能走到街上去,常常把时间就给淡忘了,只是某月某日某一节日的到来亦或是已经过去,我才恍然明白,这已是该过端午节了。
在我的印象中过节大多是孩子们喜欢的事,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过节。
记得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院子上屋的来友哥要结婚了,那几天整个小院像是沸腾了,全院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就连街上的四邻也前来帮忙,最热闹的还算是我们这些不干活白吃白喝还闹事的孩子们,在我的印象中那几天真的比过年还要热闹。
大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有包粽子的,有做绿豆糕的,还有炸油糕的,大人们一见到我们孩子就往我们的身上挂一个香包,有几次我们几个孩子为了那个香包香,那个香包好看而闹得不可开交,大人们不管我们的吵闹,看着我们只是在一旁笑,但他们的手脚是不会停下来的。
前来道喜的人们挤满了我们的小院,不管是大人和孩子来的都是客,最让我们这些孩子们高兴的事,那天来了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刚开始大家还比较拘束,一旦玩熟了,那些孩子比我们更加的能疯,我们很快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有几个孩子在分手告别时哭的哇哇的,大人们只好留一两个孩子在小院过夜,几家的孩子都在抢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到他家去住,这时的大人们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我那是时搞不清人为什么要结婚,端午节刚过不久,我们几个孩子就问大人,来友哥什么时候还结婚呢?大人们说:人一辈子只能结一次婚,你来友哥不再结婚了,那还有谁要结婚呢?大人说:你们问谁结婚干什么,结婚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我们玩,大人们笑着逗我们说: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结婚了,我们就问大人:我们什么时候长大,我们什么时候能结婚。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人们前来道喜,大多有前来帮忙的意思,礼品的多少都不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或非议,特别是人们一见面时的道喜场面显得更加的融合,亲切,吉祥。就如同大家是一家人似的,我每每想来心里总有一种难于言说的留恋,那情景在我已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了,就如同已故的亲人们,我只能想念他们,而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一样。
我记得那天的晚上,来友哥的爸爸还给我们这些孩子们讲起屈原的故事,也许我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屈原,后来又喜欢上了屈原的(橘颂),特别是经过郭沫若改编的新橘颂,更使我永远记住他。
辉煌的橘树呀
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
独立不移
绿的叶
白的花
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
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
色彩多门么美丽……
我一遍遍默记着,在心里一遍遍朗诵着,一直伴我走到了今天,这也许就是我心中的端午节了,一个久以记在心里,又很少拿出来在看一眼、想一回陈年旧事了,但在我把它当成一种正经的事来看的,在美好的过去也会被忘记的。
有关端午的散文:端午记事
一粒米与一片苇叶相遇,产生了粽子;一个人与一条江的相遇产生了节日。一株艾与几个蛋的相遇产生美焕绝伦的绿色。给人无限遐想。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哭着吵着执意要母亲包粽子。
母亲微微一笑便总会和邻里几个大人清早就到那有芦苇生长的地方采摘苇叶。我们高兴地紧跟后面大一点的孩子嘴里朗诵者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兮。端午节是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日子。童年的故乡,沿村之外有一处河塘。水面上荷叶袅袅婷婷,淤泥里芦苇芊芊而生,繁盛的芦苇与红莲、白莲衔接在一起,可谓满塘春色,蓬蓬勃勃,浩浩荡荡,宛如一道专为水上精灵开辟的绿色屏幛。我们用细竹竿轻轻一抽,那碧绿青翠,像刚从地里钻出来的禾苗一样,那么柔嫩,但又那么坚韧,像一片片永不改变的褶袖,溢出了它的阵阵清香。
飘落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惊醒了在红色苇根觅食的小鱼小虾。我们也顾不上歇息,总是先把叶子洗净,再挨个理顺了,用蒲草扎成一把又一把。母亲用打来的这些苇叶再热水中泡软,有时直接拿来用。把甜甜的红枣清洗干净,把花生米绿豆煮熟,把白灿灿的江米泡好。端午节,母亲则成了最忙碌的人,前一天下午母亲就开始包粽子了,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永远定格在了我记忆的深处——母亲熟练地把叶子从中间卷曲,做成漏斗形状,再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江米、大枣和花生米绿豆包裹好,再系上细线,有时米不够便用麦仁,要蒸粽子了,母亲会准备足够的木柴,简陋的小屋充满了不尽的温暖。
在蒸粽子的时候,我总是急不可待,因为从锅里飘出的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但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因为母亲为了做出最好吃的粽子,苇叶是新鲜的,蒸出来的粽子更是清香,米香枣香更掺和着苇叶香,母亲要做好几锅,送给街坊邻居尝尝鲜。童年的粽子,温暖着我,幸福着我!如今的粽子与以前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老觉得没以前的味。
端午节,一早起床,艾叶煮蛋,母亲说,吃了一年能辟邪不长癞。那年春上村里传鸡瘟,家里的几只鸡一天之内都死了,包括我喜欢地那只双冠大公鸡。母亲心疼的抹泪,无奈都褪了,送给两个舅舅每人一只,父亲的朋友一只,余下的一锅炖,香喷喷吃了好几天。没有了鸡,端午就没蛋煮。村里决定分鸡蛋,当当敲钟已过,我高兴地挎着竹篮分到了6个鸡蛋,一人一个,满心欢喜的像过年一样,闹着玩着急不可待往家跑。
竟然忘了篮中鸡蛋,到家篮子中只剩下蛋壳了,我吓哭了,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摸摸我的头,说没事端午咱就不吃鸡蛋了。最终还是挨了姐姐一鞋底。害怕起床,母亲叫起我起了吃鸡蛋,哪来的鸡蛋?深绿浅绿一大盆。母亲和父亲抹着眼泪说,二子,以后大了不能忘本,听说你打了鸡蛋,队里五十八户人家一家一个给咱送来的,就连五保户你大娘家也送来了。在儿时的记忆里,端午节是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日子。
有关端午的散文:端午琐记
端午期间,在上海待着,并不怎么热。一回到温州,倒像进了火盆,天天三十五六度的烤着,稍一挪动,便汗如雨下。整天待在室内,一步也不想挪动。就盼着赶紧下场雨,好洗一洗这暑热。为此,特地关注了下天气,失望地发现未来一周都是高温。继续熬吧,总有下雨的日子。
晴天的时候盼雨,雨天的时候盼太阳,总是这么矛盾。在上海那几天,就被雨困了一天,门也没出。一家人窝在家里玩牌,消磨时间。一年之中,也就是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玩玩,所以,那牌技根本是没有。除了父亲和大哥,我们都是凑数的。他俩牌技好点,尤其是大哥,能掐会算,料敌先机。无奈,遇着我们这群不会打的,每次说的嘴干舌燥,结果我们还是一样,毫无进步。因着牌技差,我也就不敢随便发言了。每每打牌,任由他们说,总不争辩,不去给他们添堵。
说到添堵,大概跟父亲逛街也算得上是一件添堵的事。端午节那天午饭后,我们一行人去了上海南站商城,准备添些行头。母亲见着好看的衣服都想试试,父亲却总是给泼冷水,不是说不漂亮就是说不合适,总嚷嚷着要走。母亲早已习惯,也就听而不闻,继续看,继续试。父亲是怕多花钱,其实,遇着贵的,母亲自己就不会要,父亲的担忧倒是多余了。父亲是个很俭省的人,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是一等一的好手。他总说赚钱辛苦,不应随便挥霍,不必要的钱也就不应随便花费。这不,商城的衣服有点偏贵,他也就不想买了。
逛男装店的时候,我们叫他看衣服,有合适的就试试,买两件。他说没有,不需要。好不容易说动他去试一条西裤,他先问人家价格,一听要两百多,立马掉头就走,喊也喊不回来。无奈之余,也只得作罢。后来去逛鞋店,好说歹说才让他答应买了一双。回去的路上,他说第二天就穿这鞋。然而,第二天舅舅一家人过来玩,父亲和母亲忙着张罗饭菜,我则忙着陪客,也不知道父亲到底穿没穿这鞋。
许是曾经走过艰辛的岁月,知道生活的不易,才养成了这种节俭。每每和父亲待在一起,我心里都升起一种敬意,同时也觉得惭愧。在我们,虽然不至挥金如土,却也没有这般节俭。就说这买衣服,一年四季时时添加,一百二百根本就不会觉得贵。有时候虚荣心作祟,也去买一些名牌的衣服。这时候,早忘了老父的满手老茧和苍苍白发,忘了那是他眼里惊人的数字。
也许,只有母亲明白,因为走过相同的路。虽偶有分歧,大方向上他们还是保持一致的。单说这买火车票,每次我们要替他们买动车或者高铁票,他们都不同意。他们坚持坐普快,愿意多花四五个小时去省几百块钱。于我们,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总想着多花点钱,省时间,在外面活动总比火车上枯坐好。当然,父母从没有就我们选择坐什么车发表意见。毕竟,他们总是宁愿苦自己,而让我们去享受更优质的生活。
就拿这洗衣做饭搞卫生来说,有他们在,我们就不需要动手。餐桌上总有母亲做好的美味饭菜,衣柜里总有母亲洗干净的衣服,脚下也总有父亲擦的亮亮的地板……算起来,总是他们为我们做的多,我们为他们做的少。而我们,总嫌他们思想老,嫌他们什么也不懂,嫌他们啰嗦,嫌他们……,然,他们嫌过我们什么呢?没有。
岁月无情,老了容颜。风霜打上父母亲的脸庞,勾勒出深深浅浅的印记,抹不平,拂不去。沧海走不出眉宇,桑田平不了皱纹。这时间如天神之手,翻雨覆雨,我们无能为力。只愿那手掌的姿势可以轻柔一点,不要给饱经忧患的他们再添加太多的病痛,享现世之安好。
有关端午的散文相关文章:
1.端午节抒情散文
2.端午节的散文
3.端午节感情散文
4.端午文化节朗诵稿
5.有关端午的作文600字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