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试题及答案

2017-03-08

学习初三第一学期的化学,除了认真听课之外,还要怎样有效的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

B.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 从2H2+O2 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 g氢气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 g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3 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20 g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H2O 18 g,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

A.H2和N2 B.O2和N2 C.H2、O2和N2 D.2 g N2

4 在2A+B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g B.32 C.16 D.32 g

5 (2016•广州)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2X 。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6 (2016•南宁)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7 (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8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9 (2015•北京)已知:2KClO3 2KCl+3O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0 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SiO2+4HF 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X是一种氧化物

11 (2016•成都)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 ”与“ ”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生成物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2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物都是单质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3 (2016•x疆)现有32 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72 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4 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个数;④原子的质量;⑤物质的总质量;⑥分子的种类;⑦分子的数目;⑧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③⑥⑧ B.①②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⑧

15 在反应A+3B 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C的质量为( )

A.6.8 g B.9.6 g C.8.8 g D.4.4 g

16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 2X + 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 B.X的化学式为N2

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液氨属于混合物

1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32 1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 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 D.物质Y一定是单质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 P2O5 B.2KMnO4 K2MnO4+MnO2+O2↑

C.2CO+O2 2CO2 D.H2SO4+NaOH NaSO4+H2O

19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20 下列有关“2CO+O2 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若56 g 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 g

B.若16 g 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 g

C.若10 g 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

D.若5 g CO与2 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7 g

二、填空题(共50分)

21 (4分)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A、B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后,使用A装置进行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请你分析:

两个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___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8分)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M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

(2)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未知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6分)(2016•哈尔滨)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6分)硝酸可发生反应:4HNO3 4NO2↑+X+2H2O。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反应。

(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下制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10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Fe3O4+CO Fe+CO2

(2)CH3OH+O2 CO2+H2O

(3)Al+O2 Al2O3

(4)Al+H2SO4——Al2(SO4)3+H2↑

(5)Cu2(OH)2CO3 CuO+H2O+CO2↑

27 (4分)一定条件下,4.8 g CH4与16.0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 g H2O、4.4 g 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