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

2016-12-26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激发校园文化的认知导向、心理调节、人格塑造功能。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范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使其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

加强思想教育创新,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加强思政课体系和教学方法创新,使大学生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做到内化于心。

要实施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一体化教学体系,将三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地贯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理论认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完善课程优化配置,合理安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关的课程,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要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积极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设置人文科学课程,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资源。要提高思政师资队伍能力建设,根据教师的学术专长,从不同维度,用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向大学生讲深、讲透、讲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技术创新,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育人实效。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见解和观点。要结合不同主题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采用专题讲座法、个案分析教学法等,采取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做到对象化、接地气。要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学、微信课堂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激发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理解。

发挥合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理论认同的深化,是行为认同的基础。要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发挥文化育人和典型感化作用,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心理共鸣。

要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模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大力传播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同时,在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学校要与家长就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情况进行有效沟通,科学制定教育对策,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情感上促进大学生不断感知认同核心价值观。

要以典型引领推进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要加大对道德楷模的宣传力度,鼓励科技精英、企业领袖、创业先锋等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传递正能量。同时,树立身边的优秀典型,使学生感觉道德典范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激发校园文化的认知导向、心理调节、人格塑造功能。加强对校园精神的培育,发挥大学校训、校史、大学精神的育人作用,推动形成高雅的文化品位。大力推动校园文化活动推陈出新,建立健全适应新媒体要求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策划开展更多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陶冶、滋养。还要注重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特别在学生遇到困难、迷茫或出现心理困境时,要加强问题导向和心理疏导,增强其情感体验,这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实践育人,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行为认同是在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外在表现,是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就在于将之贯彻、实践于社会生活之中。

要在教学中强化核心价值观实践环节。高校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和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体系。

要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验和培育。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并抓住重要契机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有切身感受。

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校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舞台,从大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利用课堂、学生社团、宿舍、网络等载体,结合现实中具体细微的场景和身边具体可感的故事,通过感知、领悟和实践,使核心价值观由“知识体系”转变为“情感体系”,继而转变为“认同体系”,从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灵的罗盘,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育人实效,还需建立制度保障机制。高校要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价体系,国家层面要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范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

我们青年人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群体,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使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坚定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时期,“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明确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要在建设的舞台上奋力挥铲,让祖国的未来洒满阳光!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范文3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能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同时,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将对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道德的建设和践行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这既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又可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显现出契合时代变化的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应加强价值观教育,重点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目标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范文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到振兴中华民族之举的高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承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的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倡导”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在高校学习深造的过程中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一项针对本科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对主导性的公德规范大多数也是认同的,但是同时也不否认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边缘化价值观倾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表现为:多元化特征的突出;主体意识的增强;传统与现代性的交织;功利性的明显倾向。

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大学生中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

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的需要,也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道德的需要。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承载着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任,这要求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有针对性的思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很强,有着明显的层次性,需要在对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层次性和针对性:让全部学生都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让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让一部分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把握好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了解大学生对此学习的主动情况,决不能因为层次性的教育操作方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以致出现反感抵触情绪。调动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需要着力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活跃、轻松的学习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