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如何治疗 关于胃病的治疗方法

2017-02-24

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那么,患上胃病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别担心,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关于胃病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关于胃病的治疗方法一

按摩下面的几个穴位:

1、太阳神经丛:这个穴位在脚底底部,二三脚趾掌关节下面,用手取寻找这个穴位的时候,可以摸到有一个凹陷的地方。找到位置之后进行按摩,按照从下往上的方向进行按摩。

2、胃:按摩两脚大脚趾下的第一骨节部位处的凹陷位置,左右脚的按摩方向稍微有些差别,左脚应从外往内按摩,右脚则从内往外按摩。

3、肾上腺:太阳神经丛下面的最深处,用手指去寻找可以感觉有一小洞凹陷,肾上腺在脚底的位置是最深的凹陷部位,这个反射区比较难找到。在按摩的时候以一按一放的方式进行。

4、胰脏:胰脏的反射区在两脚脚底内侧,胃的下面,用手触摸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有一些微凸的颗粒。左右脚按摩有差,左脚从外往内按,右脚从内往外按。

5、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的反射区在两脚脚底内侧,胰脏反射区的下面膀胱反射区的上面,在用手摸的时候可以感到有凹陷,同样的按摩的方法是左脚从外往内按,右脚从内往外按。

6、肝胆:肝胆的位置在脚底一半的上方,和三四脚趾掌关节下方位置,在用手摸的时候可以感觉有长条的凹陷沟,这里便是胆的反射区,在按摩肝胆反射区是应从下往上按。

7、胸部淋巴腺:胸部淋巴腺是淋巴的总开关,它的位置在脚部脚背上,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凹陷的地方。按摩的时候从脚的外侧往脚跟方向推按。

8、上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的位置在两脚脚背内侧,位于脚踝关节的上方,用手的摸的时候也有凹陷感,进行按摩的时候用从外往内按摩的方式进行。

关于胃病的治疗方法二

一、脾胃虚寒型患者:

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胃阴亏虚型患者: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瘀滞伤胃型患者:

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四:肝火犯胃型患者:

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

关于胃病的预防方法

1.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2.传统锻炼。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和五禽戏中的“熊戏”、叫化功可以平时多练习,对增强脾胃功能有一定作用。

3.保持心情愉快。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