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那么你对科学教育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科学教育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科学教育的概念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
“科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科学化的活动。”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等)的教育。”
“科学教育涉及个人需要、社会问题、就业准备以及学术深造基础四个领域,因此是一种向学生传授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世界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让学生具有在今后择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与继续学习科学所必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科学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科学”内涵的理解紧密相关。从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这一变化。19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突出了科学知识的价值,第一个系统阐述了其科学教育思想,同时,著名科学家赫胥黎也尖锐地批评传统的古典教育,强调科学知识的教育。从这一时期看,科学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系统”和“生产力因素”内涵。
科学教育的目标
科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促进人发展的目标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前者是科学教育本体功能的体现,后者是科学教育外在职能的体现。随着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全面,对科学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刻,科学教育目标也不断发展。
总的来看,科学教育育人目标与科学教育内涵的发展是一致的。从最初的注重知识、技能到关注方法与过程,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科学教育育人目标的重心在发生着摇摆和震荡,并不断寻找着平衡与融合,这种平衡与融合集中反映在当代“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也表现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面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科学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实践和对科学本质的逐渐认识而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反省与进步的过程。这种反思与进步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人们最初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满足人类社会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整个社会崇尚科学知识,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成为近现代科学教育的旗帜。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到现在开始重新思考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基于尊重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
其次,表现在从只把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物质文明的手段,神化科学,造成信仰危机、拜金主义,到批判科学主义,挖掘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再到提倡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发展过程。
再次,表现在从面向少数人的精英科学教育,到科学为大众的教育,再到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的发展趋势。
最后,表现在科学文化领域,从近现代西方科学文化传统的霸权,到后现代主义对近现代科学的批判,再到多元科学文化教育的理念。
这些过程充分展示了人们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在不断深化。当今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目标取向已经突破了“工具理性”,更加关注科学教育应该体现的人文关怀和改善社会文化的功能。
科学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作为本体目标和外在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对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不同的状态,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就在人与社会取向之间震荡,大部分时候,两个目标是统一的,处于均衡水平,且往往共同出现在国家教育文件上。也有一些时候,其中的一个目标会特别凸现出来。譬如,当代“科学素养”无疑是科学教育的主旋律,特别在中国,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标中过多强调社会目标,而对学生发展目标重视不够,另一个原因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中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偏低。强调科学素养是对的,我们也不能忽略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我国的科学教育改革正是在“科教兴国”的国策下才扬鞭策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