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贷紧缩
所谓信贷紧缩,是指经营贷款的金融机构提高贷款标准,以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贷款,甚至不愿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增长下降,使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信贷紧缩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信贷紧缩的内容
一般来说,信贷紧缩是指经营贷款的金融机构提高贷款标准,以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贷款,甚至不愿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增长下降,信贷资金难以满足社会再生产的合理需求的现象。
信贷紧缩条件下,企业通过银行系统获得的资金趋于下降,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的信贷约束影响更大。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低,而且缺乏银行之外的其他融资渠道。信贷紧缩一旦形成,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缺乏可能会使经济活动循环发生"中断",尤其是持续的信贷紧缩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衰退。
信贷紧缩是一种总体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单个企业或项目融资条件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循环活动中出现信贷紧缩。只有总体信贷增长出现下降,表明银行普遍地提高提供贷款条件,才是通常意义的信贷紧缩。
信贷紧缩的问题
原因
为什么不良贷款是信贷紧缩形成的直接原因呢?如果金融机构现存的或潜在的不良贷款比例处于正常区间,金融机构便没有必要把信贷供给压缩到正常市场水平和投资项目收益率对应的水平之下。然而,信贷紧缩一旦形成,原有的信贷可获性和利率之间的关系被打破,金融机构的信贷标准相应地提高了,致使一些处于边际贷款的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其正常的经营被中断,便可能出现亏损,产生新的不良贷款,一些业已形成较高比例不良贷款的企业难以通过新增贷款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致使不良贷款比例上升。这样,信贷紧缩成为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的原因。
执行货币从紧的信贷政策
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了2008年执行货币从紧的信贷政策,包括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扩大国债、提高贷款门槛、加大发行央行票据、扩张股市直接融资等,都会给银行资金带来很大压力,按照当前银行75%的存贷比率、14.5%的准备金率、还有4%左右的库存现金和备付金的规定,预计银行2008年信贷规模会大幅萎缩,这将给中小企业造成直接冲击。
在货币紧缩政策的指导下,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将更加谨慎,也会优中选优,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重点项目是各商业银行优先放款的目标,向这些优质企业发放贷款不仅风险性小,流动性强,而且综合回报率高,可以给银行带来贷款以外的诸多利益。可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还无法与之相比,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得到贷款扶持将会更加困难。
信贷紧缩的成因
2003年6月以来,央行陆续出台了一些收紧信贷的措施,包括121号文件的出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浮息制度、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限制或禁止向五大过热行业投放信贷资金等货币政策。其中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货币政策最严厉的工具之一,央行连续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遏制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是信贷紧缩的明显信号。随着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各地贷款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2004年以来增速逐月下降,宏观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从四川省实际来看,2004年以来,各月贷款均同比少增,贷款增速逐月减缓。9月末,贷款增速已相当于2002年初经济启动时的水平,7月份当月贷款增量甚至还出现了净下降,表明信贷紧缩时代已经到来。
首先,信贷紧缩起源于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信贷过快增长。据统计,2003年7月末,四川省贷款增速已达19.08%,为近年来贷款同期最高增速,且至9月末贷款增量已超过2002年全年。信贷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为了稀释不良资产从而降低不良率而采取贷款扩张的办法。其次,信贷紧缩政策也与地方政府对投资的推动使得投资高速增长相关。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工作政绩,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大肆兴建各类开发区等,导致投资超高速增长,特别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增势迅猛。2003年7月末,四川省投资增速高达41.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第三,信贷紧缩政策也源于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四川省2003年物价月环比涨幅持续扩大,2004年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已达到4.6%,较上半年又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创下了1997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本轮物价的持续上涨,一方面由于粮食供求紧张,推动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从而引起食品等价格指数的全面上涨;另一方面,原油、煤炭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此外,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也导致物价水平上涨。由于土地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整个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扬。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有效需求的迅速释放,加速了房价的上涨势头。
信贷紧缩是一种总体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本轮信贷紧缩,不仅仅是信贷的过度膨胀之后的政策,而且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的产物。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旨在抑制经济出现过热。收缩信贷的政策抑制了信贷快速增长的势头,具有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