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范文
述职报告应该语言朴实,实事求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范文篇1
办公室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日常重点工作,超前谋划,实事求是,深入挖掘,总结提炼,不断提高宣传水平,以全方位、多侧面、高质量的宣传报道来展示易县教育形象,扩大县域教育影响力,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理解、认知和关注度,助力教育发展。
对内宣传水平实现全面提升
对内宣传是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办公室紧紧抓住《教育简讯》这个载体,传达局中心工作精神,采集各校工作亮点,共享先进经验做法,努力使《教育简讯》成为上下联系、沟通交流、借鉴提升的宣传平台。
一是不断强化《教育简讯》的宣传主渠道作用。在《教育简讯》创办之初,就得到了以许局长为首的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许局长特别指示,要把简讯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各股室及基层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教育简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起初不被关注,到逐渐认识了解,再到接受认可,进而发挥重要桥梁纽带作用的过程。为了革除《教育简讯》仅在校领导之间传阅的弊端,今年,许局长亲自部署,办公室统一为各校设计安装了美观实用的教育信息专用宣传橱窗,要求各校第一时间张贴简讯,让广大师生、来校家长及视察领导都能及时了解我局工作动态及各校创新举措,真正让宣传栏成为了解易县教育的窗口。
二是不断提升《教育简讯》的内涵价值。办公室充分依托《教育简讯》这个平台,履职尽责,注重围绕中心工作,深度挖掘,突出简讯的时效性,扩大简讯影响力,提高简讯关注度。每期简讯先集体讨论确定主题,之后进行实地采编或由相关领导印证获取一手素材,文秘人员精心拟稿,再由办公室主任修订,最后呈送局领导审阅后定稿刊发。去年迎省督导评估,《教育简讯》及时通报各校工作进展情况,共享部分学校先进经验,烘托了迎检氛围,促进了各校工作有序开展。今年“校长外出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李连梦露成功之路”等几期简讯,引起系统内广泛关注,颇受大家好评,因需求人数较多,不得不数次加印。
三是不断加强《教育简讯》上传下达纽带作用。本着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信息报道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去年教育简讯刊发40期,今年截至目前已刊发46期,每期除下发至各校,分送至各局领导、各股室外,还报送至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及科室,方便上级领导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育发展,县委办、政府办对我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教育简讯》已成为我局上传下达的主要媒介之一。
一年多来,80多期的《教育简讯》内容涵盖了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效促进了系统内部学习宣传氛围的形成,推动了人们理念更新,思想转变,为打造学习型校长教师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县域内对教育的关注度,以杨义宝书记为首的县领导更加重视教育工作,多次调研指导教育工作,教育投入持续增强,社会各界也以各种形式加大了教育支持力度,教育事发展步入崭新阶段。
对外宣传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年来,我局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开展了一批特色实践活动,为宣传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办公室注意收集整理素材,深入挖掘表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找出鲜明的亮点,提升为典型经验做法,稿件的质量赢得各级 媒体认可,对外宣传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改写了易县教育宣传报道的历史。
一是实现了国家级媒体零突破。国家级专业报刊报道零突破。4月14日,《中国教育报》华北区主任张圣华、驻河北记者周红松专程来到易县,就我县“教学管理人员评课大赛”进行专题采访,许局长介绍了比赛初衷及过程,部分校长谈了自己切身感受,办公室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比赛资料,张圣华认为该项活动“选准了切入点,找准了突破口,是一项值得充分肯定的创新举措”,5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校长重新挂帅课堂》为题进行专题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求是》杂志《红旗文稿》、中国教育新闻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媒体纷纷转载,易县教育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山区县教育均衡发展上,我县大胆改革,积极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中国教育报》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展”展示专栏主动与我局约稿,办公室积极回应,认真组织素材,撰写稿件,经反复修改后报送该栏目。
11月18日,《中国教育报》以《“五全工程”打造均衡教育的易县样本》报道了近年来我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举措及取得的成绩,文章后记中高度评价我县为“河北省教育事业的排头兵”。国家级电视媒体报道零突破。2011年,中央电视台四次走进易县采访教育,我县教师学生代表两次受邀参与央视节目录制并接受现场采访,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了教育良好形象。在每次接待记者过程中,办公室都周密安排行程,精心准备文字材料,热情做好服务工作。5月24日,央视综艺频道记者专程赴蔡家峪乡对马圈子小学瞿廷芝老师进行全天生活工作记录拍摄,6月23日,瞿老师扎根山区,24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在《向幸福出发》栏目播出,当主持人李咏诚挚地对瞿老师说“您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妈妈”时,现场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教师节前夕,央视“走基层”栏目记者到我县蔡家峪乡平顶山小学,专门采访了坚守山区教育26年,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飞翔翅膀的王秀玲老师;10月份,央视《时尚中国》节目组导演逸波带领8名国内优秀青年服装设计师两次来到马圈子小学、平顶山小学,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询问孩子们对校服样式的看法,之后8名设计师分别设计制作,于11月20日《时尚中国》服装专场进行现场展示,由专家评比出优胜者,瞿廷芝、王秀玲老师及4名学生代表受邀参加节目,现场评委、著名歌手汪正向孩子们赠送了学习用品,并表示将与两所学校建立长期联系,尽已所能带动文艺界朋友支持山区教育。
二是实现省市媒体大拓展。一年来,《河北日报》刊发我县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新闻,河北广播电台多次跟踪报道“免费午餐走进易县”项目,《河北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简讯》三次报道我局创先争优特色活动,《河北青年报》、《河北法制报》、《保定日报》、保定广播电视台等省市媒体也先后报道我县教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先进事迹。截至目前,我局共在市以上媒体发表文章43篇,已超过去年全年市以上媒体发表数量总和(32篇)。
三是实现县级媒体全覆盖。办公室全面加强与县级媒体沟通联系,及时投送我局落实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及自身工作开展情况稿件,截至目前,已在《易县快报》、《易县政务信息》、《今日易县》、《易州神韵》、《创先争优简讯》等刊物上发表信息40余条,出专刊(版)2次,在易县电视台播出新闻20余条,我局在县各部门宣传工作阶段性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通过广泛而有影响力的宣传,易县教育知名度不断提升,各级媒体及社会各届更加关注支持易县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德育报》、《凤凰周刊》、人民网等媒体朋友主动与我们联系,不仅为我们带来先进的经验做法,而且还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由《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项目,把河北省首个项目推进学校放在狼牙山小学,从11月3日开始,学校500多名孩子每人每天享受3元钱的免费午餐,2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校知名度大幅提升,社会各届对易县教育的关注度持续提高。
在《时尚中国》导演逸波的积极协调下,校服设计比赛得分最高的两款校服将做为样品送往工厂生产500套,赠送给蔡家峪、紫荆关小学的500名小学生,山里的孩子们将会穿上既暖和又漂亮的免费校服;12月4日,在爱心团队“lp32”的联系下,浙江临海商会向大龙华中心小学捐助17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及房室修缮;中央省市各级团委、中国红十字会、卡特彼勒中国分公司、北京住总集团、中国互联网服务商联盟、保定电视台等单位及一些民间公益组织纷纷为易县学校援建图书室、捐赠办公设备、学习用品,易县教育在大家的关注支持下蓬勃发展。
成绩属于过去,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股室、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办公室将不断深化“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的工作理念,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进一步加大报道力度,提升宣传水平,为全面展示教育良好形象,提高教育关注度、支持度,促进教育持续快速均衡特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范文篇2
十年工作回顾
因工作需要,我于19xx年10月担任东明镇总校长职务。20xx年5月教育体制改革转任东明镇教育办公室主任至今。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十年来东明的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按教办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将在各校长工作述职报告之后进行述职报告。现将十年来的工作按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基础建设、文体卫生、勤工俭学、其他工作等几个方面择要汇报给大家。
19xx年上任伊始,东明的教育面临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校舍达标、教师队伍偏老化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管理有较强的基础,如何保持和提高的问题;东明镇教育如何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的压力很大。为此,我在上任之初就跑遍了全镇十九所学校,在充分听取各级领导及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工作思路为“抓德育,促成绩,保普九,变校貌,求发展”。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后,总校一班人就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2000年5月教育体制改革、2001年9月原浩特乡教办撤并到东明教办,尽管当时的教育都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但基本工作思路没变。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基本工作思路不仅是当时的工作中心,也是近十年来的工作重点。
一.德育工作
统一人的思想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前提,而德育工作正是统一人的思想的有利手段。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围绕自身德育修养、教师德育工作、学生德育教育三方面展开的。
1.加强自身德育修养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具有说服力。近十年的工作中,我主持修改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二十余个,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上,我可以说为广大教职工做出了表率,节假日很少休息,经常加班加点;在利益面前不争不抢,在1995年的考核中主动放弃评优指标,在1996年职称晋级中主动让出小教高级名额,在1997年的3%调资时又主动放弃。所有的这些我只想说明一点:我是领导,只有吃苦在前,才能产生榜样的力量。
2.完善教师德育考核体制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托,建立了教师德育考核体系,从爱岗、协作、敬业、爱生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德育考核,并将此项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点,实行德育考核一票否决制。由于教师德育教育得体得法,使我镇的教师队伍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昂扬进取的拼搏风貌,一种同步时代的开拓意识。10年来,全镇累计有103人次受到镇党委、政府及教办的表彰,19人次受到旗委、旗政府及教体局的表彰,8人次受到旗级以上部门表彰。全镇无一例教师违法违纪现象。尽管这是看似平凡的成就,但却是广大教师精神风貌的完美体现,是教师德育教育的丰硕果实。
3.规范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经长期的探索,现我镇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已形成了课堂德育渗透、班队主题教育、社会巩固监督的良好格局。课堂德育教育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其他科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德育教育;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手抄报、扶贫助残等主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主题教育,升华课堂德育渗透;建立德育三结合网络,吸纳社会和家庭参与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德育教育在社会和家庭得以巩固,并能处在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之下,从而强化德育教育效果。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德育教育格局效果良好,全镇各校都形成了校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局面。
二.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材。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强化学校一线工作的“第一管理”
校长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进而关系到全镇教育教学工作这个整体。可以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因而,经充分的考察和选拔,在我的建议和主持下,10年来更换了基层校领导13人次,将一批年富力强、文化知识较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推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年轻人的上任,使东明教育的决策层有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为东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光有素质高、能力强的校长而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不行。为了使各校的工作在各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而有序的展开,教办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规范校长的行为。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重视对校长工作的考核。针对校长工作的特点,教办制定了《校长工作考核细则》,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核校长的工作。学期末由教办负责对各校长进行定量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入个人档案;学年末校长在全镇教师大会上进行述职,这样各校长之间相互交流了经验,使各校在管理上取长补短,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2)要求校长任主课。校长不仅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还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在广大教师中树立起威信。为此,在我的建议下,教办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各校长必须承担一门语文或数学的教学任务,并且与其他教师同等条件参与教学成绩评比。这不仅使校长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优越感,使广大教师乐于服从管理,也为校长能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提供了最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充分尊重各校长的管理权。根据我镇校点较多,教办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教办及时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大事,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督导上,充分发挥各校长的管理才能,尊重各校长的管理权,放手让各校长管理校内事务,教办对各校的校务工作主要负责检查和考核,当好参谋,做好服务,绝不无原则的横加干涉。
(4)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和外出学习交流。对于上岗的校长,教办要求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岗前培训。自1994年以来,全镇中小学校长已累计培训58人次,其中现任中小学校长均参加过两次以上培训。每次校长培训期间,教办与教师进修校都相互交流,请教师进修校将各校长进修期间的表现及时反馈,以便教办全面掌握校长培训状况。为了拓宽各校长的视野,教办还积极组织校长外出学习和交流。曾先后去过通辽、大镇、太和及区外一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由于教办在校长队伍建设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因而使得整个校长队伍体现出了专业、民主、干练、进取的管理特点。近十年来,没有一位校长因学校管理而受到纪律处分。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学校的一线工作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好坏,进而影响到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教办十分注重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1)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自财政统筹以来,各个乡镇几乎都不愿意接受新大中专毕业生。我多次向教体局争取,和镇党委政府协商,自1997年以来,在我镇财政也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新接受大中专毕业生63名。对于那些因病、因年龄等原因不适宜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同志,教办制定相应的政策,允许他们内退。现全镇教师平均年龄只有42岁;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20%,现全镇有24名教师正参加大专以上函授学习;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我镇教师队伍已实现了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转变。
(2)全员参政,民主管理,公平竞争,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管理中,只有真正的尊重教师的劳动,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公正的评价,才能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的教育评价机制是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以成绩说话,避免评优、晋级、调资等教师敏感问题的暗箱操作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创建人人争先但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自1997年以来,我们就探索教师考核评价办法。
经过反复的讨论及在实施中的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全员参政,相互评价,民主监督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这套办法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成立教办和学校或学区两级考核领导组织,教办考核领导小组由全体教师民主选举产生,统筹全镇教师考核评价的总体工作;学校或学区考核领导小组由本校或本学区教师民主选举产生,负责本校或本学区教师考核工作的具体事宜,并对教办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其二,备、讲、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的考核由各校或学区考核领导小组组织量化,在量化时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各校或学区的打分标准有差别,所以量化结果由教办考核领导小组统一平衡排名,尽量保证全体教师处在同一起点上;其三,取消了传统的全体教师投票评优选模的做法,把评优选模的指标以候选人的形式按比例分配给各校或学区,按考核结果由高到低确定候选人,候选人上报教办后,由全镇考核领导小组依据全镇平均考核结果决定正式评优评模人员。这三个突出的特点,使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全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3)抓好教师在职学习工作。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学习等在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丁培忠、瞿如和等专家的讲座。每年教办都组织两次以上全镇规模的主任专题讲座,并且要求各校长、教导主任每人每学期在校内至少做一次专题讲座。这多种在职学习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三.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是教师的事业生命。同时教学质量又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提高教学质量既是老百姓所期待的事情,又是教师所努力的最终目标。教学工作周期长,成绩回报隐形大,因而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近十年来,教办在按时组织各校按大纲及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以下几大特点:
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教办在近十年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常规教学要求》、《考勤制度》、《课堂常规》、《教科研制度》等在内的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各项制度12个。这些制度,几乎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大到教师职业道德,小到作业批改日期的写法,规定的都非常详细,便于教师操作,便于领导检查,同样也便于规范学生的学习。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教办深知这一点,因而十年来努力构建东明镇教科研体系。现我镇已形成了“教办—学区—学校—教研组”教科研四级网络。教办教导处负责全镇教科研主题确定、落实及检查指导等全面工作;全镇划分为6个学区,每个学区设中心教研组,负责学区内的教科研安排组织工作,对教办教导处负责;完小教导主任及校点负责人负责本校教科研组织安排工作,对中心教研组及教办教导处负责;学校内设教研组,为教科研基本载体,承担教科研的具体工作。
在活动内容上,教办教导处结合全镇实际确定大的教科研课题,分解到学区中心教研组或各校,再转分到教研组或个人。对于教师或基层教研单位所确立的教研专题,必须逐级上报至教办教导处备案。在活动时间上,要求教研组每两周至少一次,学校每月至少一次,学区每学期至少两次,教办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镇规模的大型教科研活动。在活动形式上,教师必须有活动记录,教研组、学校、学区中心组必须有教研活动报表,并且附原始材料上报。教科研网络的形成和运作,对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落实素质教育,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都徘徊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尽管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但由于众所周知的体制等原因,老百姓甚至是一些教师,还始终把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结果导致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放弃原本就很脆弱的素质教育。针对这种现象,教办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调整,逐步改变了教师的这种教育教学观念。
主要做法是:首先取消将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一项主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