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家乡美景的散文精选

2017-06-14

家乡犹如母亲,是用她的一草一木在哺育我们成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赞美家乡美景的散文精选,供大家欣赏。

赞美家乡美景的散文精选篇一:家乡的油茶树

我的家乡盛产茶油,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是我记忆中最温馨的一幕。

油茶树,是我家乡最常见的树种。她和松树长期和谐地共存在一起,分层利用空间。而近二十多年来,松树撤出了,油茶树这种灌木却仍然顽强地坚守着阵地。油茶树在园林鉴赏者眼里是非常不起眼的,它没有完美怪异的的树形,没有奇丽色彩,它像一位的质朴的村姑,身穿的是农家自制的粗布衣裳,扎实着马尾辫,顶多插一朵家乡的野花,超凡脱俗,纯天然地生活在那片没有喧嚣的世界里。但它却总是让家乡的人们惦念着。

春天,特别是清明节前后,油茶树已长出了新绿,家乡的大地便披上了盛装。山山岭岭的翠绿像是水墨画中的景色被渲染过似的,青翠欲滴,捧手可掬,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脱尽尘埃。特别是与树周围的蔓草融为一体,你会情不自禁在草坪上打个滚,或仰卧着从绿锦似的树梢间欣赏蓝天白云,或又转身反扑拥抱大地感受小草的温软。最惬意的是,你突然发现那浓绿的枝头有白嫩嫩的像“白炽灯”一样闪亮的“茶泡”在和风中颤悠着,这使你顿感有了食欲,但又不忍去摘取她。破坏这绿意中的亮丽。

油茶树的夏天和秋天,是她长生繁育的季节。家乡的父老乡亲也似乎暂时遗忘了她,她过着那属于她自己的寂寞的日子。可是一到冬天的“霜降”前后,山野的油茶林里便沸腾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这山里来了,学校也要放一周“摘茶籽”假,他们全天候的在这里摘茶球。他们有的是送饭来的,有的甚至就地做饭,菜一般是现成的,早就准备好熏得黝黄滴油、腌制的又香又辣稍微一蒸的“榨肉”。而小孩子最开心的是在那堆积如山的茶球中嬉戏,象是在泥淖攀爬,又像在雪地里登山,毫不亚于现在幼儿园里的塑料球或气球堆里翻腾。油茶树是“带子怀孕”的,茶籽的生长期整整一年,在摘茶球的同时,人们还可以欣赏那洁白的茶花,享受蜜蜂的哼唱。稍大一点的孩子又多了一份福利,从树下如被褥似的蕨菜丛里折其一枝,抽出芯来,做成吸管,衔在嘴里,把吸管刺进茶花的花蕊中,轻轻地一吸,口中的甜意,却让你美在心里。更有甚者,带上一个洗干净的小药瓶,把吸进管中的糖液又吹到瓶里,储存起来,在一个优闲的时间,一次性的喝下去,在那年代可算是痛痛快快地享次口福,过一个馋瘾,让你对她在口舌上产生依赖。

但最使我敬仰油茶树的是她的品格。她耐得了凄凉又守得住贫贱而又不忘感恩。油茶树生长过程,不需要特别的照料,常是自生自灭,顺其自然,尽其天年。她不用高贵的肥料,也不必精心地栽培。她的生存环境也不挑三拣四,不论是肥沃的黑土地,还贫瘠的黄土地,她都能尽情地生长。哪怕是遭受山火焚烧的灭顶之灾,她也要在砍去树身的树蔸上长出新芽,三五年后也要结果。对生活,她一片赤诚,不抱其中的怨枯燥乏味,不诅咒人生的平淡无奇;对环境,满腔热情,她不在乎舒适与恶劣,不计较功过得失。只是默默无闻地扎扎实实地开花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岁月的风雨中勤勤恳恳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消受自己的花样年华。每年的冬季,人们就会从不同地方回到家来摘茶球。记得小时候,有的年头要摘半个月,还要请亲戚来帮忙。榨油也榨好几天,收益颇丰,我们当地人都称她是“地宝”。那时我读大学每年的学费就靠这茶油。她不像现在种的脐橙那样,费心费力,又是要家畜粪肥,又是要剪枝传粉,又是要病虫害的防治,天天在果园里管护着,盛产期过后,其人生系统还要升级甚至于更新换代。而油茶树最多是每隔三五年翻翻土,当然最好是在下雪天上山把树上的蚂蚁窠划破,让蚂蚁冻死,或是用火熏死带回家喂鸡。她凭借旺盛生命力,顽强强的毅力,敦厚的品格,坚强地生长着,开她的花,结她的果,反哺着和她一样淳朴憨厚农民,回报着这片明净的青山绿水。

赞美家乡美景的散文精选篇二:我的家乡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挥手的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

——题记

坐在深秋的夜里,突然感觉到了寒冷;秋天的余热还没来得及消弭散尽,雨雪霏霏的寒意便接踵而来了。岁月,总在不经意间如流水般在指尖遗落,不太真实的摇曳着光阴匆匆。然而,于我而言:最亘古不变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片美丽的桔园;最难以割舍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缕轻柔的呼唤;最依恋渴盼的永远是家乡那一份淳朴的守望;最无法隐藏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盏孤灯的温暖;最魂牵梦萦的永远是家乡那一抹安宁的等待。

溶溶水涧,万籁俱静;月光下只有青碧的流水,婀娜的竹影,玲珑闪烁的星光和温暖的烛火;石凳上有一个老人在教一个小孩儿唱歌,一首“太阳出来了哟,喜洋洋哦哟喂”响遍了整片桔林,整个山丘。岩石在欢快的聆听,花草在寂静的享受,欢声笑语在山丘上久久回响;沉沉咀嚼,喋喋不休。

小的时候,最爱做这些事:在树叶上写上愿望,放在水里飘向无尽的远方;把心里的委屈和埋怨写在纸上,装在黑色玻璃瓶里埋在不易被人察觉的地方,那时候亦是知道那是见不得阳光的碎语,只有表姐总是好奇肆意的把它们挖出来,对着世界敞亮;偶尔也在沙砾上写字,第二天竟然发现圣诞老人把它们都带走了。也曾小心翼翼的将死于非命的青蛙浅浅的埋葬,比较正式的立上一块墓碑,放上野花野果,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作揖敬礼,表示虔诚的祝福与祈祷。

不仅如此,我的家乡最具特色的该是那一片美丽丰硕的桔园了;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白色素朵芬芳开遍,调皮的铺满整个美丽的山丘;太阳温和而又慈祥的照耀在大地上,缄默在阳光下行走、奔跑,好一阵绝世而独醉的疯狂。记忆特别清晰的还有桔子成熟的9~10月份,露珠在绿叶上含情脉脉的轻语着,放眼望去,一片硕果金黄,仿佛有数不完的小灯笼在微风中甜甜的欢笑,树跺儿也被压弯了腰。生于山丘,极小的时候便不再拘谨爬上树梢,摘桔子吃了;好大好甜好香好新鲜的味道啊,仿佛置身于天堂,品着蟠桃。采桔子的时候,爷爷会用大大的镰刀把桔子割掉,然后我跟在爷爷背后,边捡再边吃,快乐得像捡到了金灿灿的大元宝。哈哈哈。

过往,仿佛一阕清词,反复停留在指尖将回忆缓缓吟咏、静静播放;岁月是一首变幻的歌,岁月是一本泛黄的书,岁月是一条蜿蜒的河,岁月是一段崎岖的路。我的家乡,在岁月里,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慢慢褪去了昔日的丰盈和繁茂。老树说:山村有故园,十年无人住。俟我再来时,一园黄叶树。不见旧时痕,梦断荒草路。抚门想半天,不知在何处。时至今日,爷爷奶奶已故去多年,爸爸妈妈亦在珠海永久定居,无人打理的桔园早已狼藉萧条,物是人非事事休,难回眸,只留一粟清泪染衣袖。

岁月多变,从昨天的青丝婉婉变成今天的白发苍苍,从昔日的丰盈繁茂变成今天的无人问津,只留我暗自站在疏影琉璃的轩窗下,眼看着我的家乡渐行渐远,不再挺拔和丰饶;岁月苍苍,沧海桑田都在弹指一瞬间,再美好的诗行终究斑白成殇,只留我暗自站在疏影琉璃的轩窗下,将曾经默默的写在纸上,记在心上;岁月漫漫,回望家乡淳朴的山水、素洁的守望,只留我暗自站在疏影琉璃的轩窗下,任泪珠匍匐滑落成行。

多么爱你,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多么爱你,那块富饶美丽的土壤;多么爱你,那片丰硕清甜的金黄;我是多么爱你啊,我的家乡:是你哺育了我成长,是你教会了我欢笑,是你滋润了我的生命;连同我的温柔和善良。

我是多么的爱你啊,我的家乡!

赞美家乡美景的散文精选篇三:醉美家乡

“盘江西绕七星关,可渡桥边万仞山。”我的家乡在北盘江岸,比邻贵州。江水由西向东,像一条舞动的飘带,将这片神奇的土地隔为南北两块。南边群峰逶迤,松柏繁茂,土地肥沃;北边壁立千仞,险峻巍峨,重峦叠嶂。家乡坐落在南岸,像一个和乐的婴儿躺在摇篮里,还能时时倾听旋律悠扬的摇篮曲。对岸的悬崖构成一道屏障,挡住了北来的风,“婴儿”舒适地享受温暖的阳光。

冬春两季,江面水流缓处清澈见底,可见鱼儿嬉戏。水流急处白浪滚滚,跃动千堆雪。盛夏则江水猛涨,浊浪翻腾,滔声震天,江上有两座桥,一座单拱钢筋混泥土大桥,无论白昼,车来人往,络绎不绝,是连接云贵的纽带。另一座三拱石桥,古朴典雅,恬静地卧在江上悠闲地静听潮水的轻唱。桥头垂柳依依,若是晚上,泻下的月光,定会拨动桥上的人儿情思千千结。两桥相隔三十米左右,默契回望,静默相守,书写着古今神话的传奇。

这座石桥叫“普济桥”,是有来历的。光绪年间,曲靖文官赵勋丞当年进京赶考,路经此地,须过此江,临江犯难,洪水暴涨,如何渡江?他当即发下誓言:“苍天在上,如明日水落,令吾渡河而不误考期,高中后定来此修筑一石桥,普度众生。”翌日,江水果然减退,他得以顺利过江,如期赶考。之后,命其子赵越(广东虎门总司令)还愿修桥。有诗赞曰:“将军乐善,以济行人,履道坦坦,人皆颂之。”

家乡偏远,却美景如画。人在画中,画在诗中。

“仙境留何处,宛温水月宫;蟠桃栽哪里?花片泛溪中。”“桃花溪”是江岸的一条沟,沟里巨石林立,溪水潺潺,一年四季是最热闹的。五十年代前,沟两侧的山坡上,到处是野桃树,春暖燕来,繁花似锦,蜂闹蝶舞,风惊花雨,纷落水中,清溪泛锦,呈现出“花在水中飘,水在花中游”的奇景。如今,沟岸也植桃树,垂柳。芳节至,暖风拂过,桃夭柳媚,芦花起舞,引来闲人如梭,有的干脆亮开喉咙对唱情歌,春光醉人,人且自醉。悬崖上有个石洞,里面一股清泉直泻沟底,形成一个天然的瀑布,江风顺沟而上,习习匀匀,吹散瀑布,细密的水珠漫天飞舞,似片片飘飞的雪花。织成青烟,凝成云雾。

瀑布下有个山洞,像半个月亮。即使盛夏,也是天然的冷库。因此,是极好的避暑胜地。或坐洞中,或躲石下,或卧石顶,随意地谈天,散漫地拨水,悠闲地玩牌。四野的翠帐,既养眼,又清心。如果山水暴涨,崖顶飞泻而下的洪流形成气势壮观的瀑布,足可震慑心魄。秋来风凉,草黄菊艳,芦丛举旗,叠翠流金。就地取材,清甜的溪水,干燥的柴禾,石头垒的锅庄,早有人支起大铁锅,炖上土生土长的山羊肉,冒着腾腾的白气,香飘四溢。

邀约上亲朋良友,咂一口自酿的包谷酒,豪爽地大嚼,开怀地狂笑。火堆里烧得黑乎乎的马铃薯,用树枝敲敲打打,外壳金黄脆香,里面白嫩甘甜,回味无穷。冬景萧条,草枯叶落,芦花百胜雪。喜欢锻炼的人们细数着阶梯,从山脚喘到山顶,从山顶奔到山脚。三五成群,来来往往,是扯不断的线,是挣不散的珠。摩崖石刻字迹清晰,传说为徐霞客所题:“仁知之情,动静之理,桃花流水,出自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

“可渡山水堪一绝,万丈悬崖如刀切。”桃花溪右侧的悬崖,当地老百姓称“老白岩”。砂石结构,岩面笔直,像钢刀切开一般,十分齐整。岩上灌木丛生,郁郁葱葱,藤萝缠绕,苍苍翠翠。裸露出的山岩的肌肤,似白玉,胜嫩藕,衬着翠帐,仿佛白雪堆积在葱郁的枝头,炎夏哪有雪?探寻白岩峰。因此得名“翠屏积雪”。白色的砂粒其实是氧化了的酸矾,风一吹,纷纷扬扬撒落下来。空中落何物?疑是雪花飘。此景名为“雪花盖顶”。清朝文官陆天宝曾诗赋:“屏列桥西翠色绕,岩花落尽雪花飘;幽岩不负春风热,几度经春雪未消。”

翠屏岩半山腰,有一组醒目的摩崖石刻,传说为诸葛亮所题。三国时期,孔明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分三路大军入滇,会师曲靖。诸葛亮班师回朝,取道滇东北,路经此地,正值盛夏,雨过天晴,一弯长虹挂山腰,汹涌澎湃的江水滚滚东流,河岸有丹顶鹤安然觅食,于是挥毫泼墨,在石壁上题下“飞虹竚鹤”。后有人按笔迹雕凿,得以留传至今。

大军欲渡江,水流湍急,将军命人沿江探寻,回报曰:“有舟楫可渡。”将军喜曰:“可渡就好!”家乡“可渡”之名由此而来。

大军在盘江南岸安营扎寨,周长五百米的范围,如今还保留遗址呢。

离翠屏岩不远的崖顶上有个石洞,洞中佛像二十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始建于明末清初,常年香火不断,庙会十几次,经历年修缮,寺庙已初具规模。最热闹的是“三月三”,有上万人云集这里,三月初一到初三,无论白昼,香客络绎不绝。特别到了夜晚,星星点点的灯火从山脚蜿蜒到山顶,像蠕动的巨龙,像闪烁的珠串。要拜佛,可不容易,得从山脚爬到山顶,盘旋曲折的阶梯,望不到尽头,即使空身,还没到山腰就已气喘吁吁,腿脚酸软,香汗淋漓,停下一歇,更是无力,此时是考验人的意志力的时候了。

怀着信念,拖着双腿,爬到庙门口,早已急喘如牛,气干力竭。门内有口井,看到外溢的水便有了力量,舀上一瓢,咕咚下肚,凉到心尖,顿长精神。佛法无边,佛力无穷,我不得而知。只是人们说,虔诚拜佛,佛佑安乐。快乐、平安是人人都想拥有的最简单而伟大的心愿,坚守一种信念,也就怀有一份永不磨灭的希望。希望滋生力量,力量创造奇迹。万物相生,相互关连,世间许多理论是唯物主义无法论证的。

我记得中考那年,母亲带我来到庙中,我先是好奇,而后惊讶。她命我先净手(用井里的水把手洗干净),用完斋饭,拖我去拜文殊菩萨,熙熙攘攘的人,疑惑,羞涩,扭捏。母亲气急了,告诫我要诚心。我效仿别人,跪在佛前,双手合十。我并未低头,看着菩萨慈眉善目,笑意融融,我默默许下心愿,母亲也跪在佛前小声地念叨了好一阵,听不清内容,但一定是希望我中考如愿。给菩萨敬了香,我迫不及待地遛了。回到家中,被母亲骂了好一会儿。

中考第一科结束,回到宿舍,数学老师带领我们对答案,我觉得自己丢了好多分,很是气馁,其他同学也一样,失去了信心。晚上,我们七八个同学偷跑出去,聚到一同学家玩起了扑克牌,彻夜没睡。天一亮就去考试,那早考英语,头脑发胀,浑身飘忽。播放听力,只觉得耳边嗡嗡的噪音……浑浑噩噩走出考场,记忆里一片空白。下午考化学,头痛得要命,还在考场里小睡了一会,匆匆答完交卷。中考就这么稀里糊涂结束,假日里,爸妈忙着筹钱为我自费择校做准备。成绩下来后,奇好。老师吃惊,父母震惊,我百思不得其解,早以为完了,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母亲坚信佛祖的神力。我老师的解释似乎更合理,因为我平时基本功硬,所以没有受到影响。我人生仅此一次拜佛,不解其中迷,难寻其中味,却记忆犹新。也许,善男信女们坚守的也是一种信念吧。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顺利毕业,毅然回到家乡,扎根故土。目睹其发展和变化。虽然步伐有些缓慢,但终究是在前进。

政府拨款在街中心建立了小广场,清晨和傍晚,乐声欢快,人们跳起广场舞。每年的七夕节,广场上如期举行山歌大赛,好多省份的歌手前来参赛,那场面非常壮观,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去年,我的家乡杨柳被评为“山歌之乡”,传承了独特的明间艺术。也是去年,家乡申报“最美乡村”,差一点点就审批了。虽然没有成功,但将来还有机会。不过在我心中,在家乡人的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我眷恋着这片土地,我陶醉于景中,我沉醉于情中。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