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试点的省份

2017-03-17

新高考试点方案给予了考生很多的自主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的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改革试点的省市是:上海市、浙江省。

杭州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18日公布了与高考改革相配套的中考招生新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改革方向在于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根据本次改革方案,浙江首次提出单列的特长学生的招生计划,并规定其数量不超过学生招生总数的5%。

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两天,记者走访了多所高中学校,校长们普遍肯定了新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彰显的选择性教育理念,但同时认为,作为具体执行者、落实者,面对全新改革试点方案,高中学校面临着四大挑战。

学生多元选择,老师不够怎么办?

新高考试点方案给予了考生“7选3”的选考自主权。也就是说,同一门科目,一部分同学选为学业水平考试,另一部分同学选为高考科目。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门科目关注度、要求会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学校必然得全面推行学生选课和走班教学,而这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现有师资难以满足实际课程开发需求。

有校长分析,自主选课、走班教学,必须走向小班化,所需老师必然多于现有的老师;其次,每门学科的学生选择数量不同,各学科的老师需求量呈现不均衡状况,当学生的选择过于集中于某一学科时,这门学科的老师会明显不够,而另外学科老师却出现过剩现象;此外,学生在选课时,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外,很可能会同时注重名师效应,集中选择某位老师,这样势必造成部分老师工作量过大的现象。

学校对老师的需求还将呈现时段性落差。按方案,学生大多数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最晚将于高三上半学期10月份结束,一旦结束,这些学考科目的任课老师就过于富余,而这之前的高一、高二,部分学科老师却出现不足现象。尤其是新高考生、老高考生并存的这段过渡期,这一矛盾更为明显。

鉴于走班教学出现的师资问题,有校长建议,能否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对各校部分学科老师进行跨校调配。

学生有的学完了,有的还要继续,怎么开展教学?

按试点方案,选考科目每年安排两次考试,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两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这一改革对学生是好事,但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却增加了难度。以物理科目为例,同一个教学班,有的学生通过10月份选考就结束了这门课的学习,有的学生计划再次参加第二年4月的选考,学校该怎么开展教学?

采访中有校长说,第一次考试后就结束的学生中有把物理学科作为学考科目的,也有作为选考科目的,而计划继续参加第二次考试的同样分为这两部分,届时,每次考试结束,学校都得进行一次教学班级调整。

传统的学期能不能打破?

按试点方案,学业水平考试每年有两次,分别安排在4月和10月。校长们普遍认为,这个时间安排不合理,将对学校课程安排造成不小难度。

有校长说,4月、10月两次考试都安排在学校教学期间,尤其是10月份这次考试,一方面,从考试结束到成绩揭晓,需要十几天时间,学生在成绩揭晓之前,难以决定还要不要再继续学习这门科目,学校更是难以决定:要不要在这段时间继续安排这门课程?要给多少学生安排这门课程?另一方面,10月份,高一新生已入学一个月,原本安排执教高一的学科老师,却仍然忙于帮助高二学生备战10月份的考试,导致高一学生没有老师正常开课。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校长们感到很茫然。据了解,同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的上海也公布了改革试点方案,不过,上海的两次学考时间定于每年的1月和7月份,校长们认为这个学考时间相对合理,因为正好与寒暑假接轨,避开了上面提到的这一矛盾。还有校长建议,为避开这一矛盾,以后高中学校不妨打破传统学期,调整放假制度,一年分成春假、秋假、暑假和寒假,将现在的暑假时间缩短。

一年的语数外,该怎么开课?

按试点方案,学业水平考试将在高中前两年搞定,最迟也将于高三第一学期的10月份结束,这样的话,高三就只有语、数、外三门课了,假如有考生在10月份提前结束外语考试,那么高三一年时间就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了。那时候,学校该怎么开课?

有校长笑着说,假如一个班级上下午4+4节课,语文3节、数学3节、外语2节?还是一天语文,一天数学,一天外语?到时候,学生、老师会不会都枯燥得发疯?

另外,让不少高中学校为难的是,按浙江省课改要求,每周开设的非学科性选修课必须占到一周课时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除掉这些课时,余下的二三十个课时,又该怎么满足学生多元的选课要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