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想要提高班级的物理成绩,光靠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从旁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初三年级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初三年级物理教师教学方法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法和习惯,使其终身受益。人们常说:习惯成就人生,所以我便以物理教学为阵地,着手培养他们四种习惯。
1、培养阅读教材的习惯 。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中考很多题型源于教材,因此我在物理课上,经常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首先是通读,要明确重点和难点,对重要的知识和不理解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出来。其次是精读,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弄清物理概念、规律是怎样引入的或得出的,它们的内容、物理意义如何,单位是什么,这个物理规律或公式适用的条件是什么,用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精读,将知识前后联系。最后还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科普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能对物理产生兴趣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
2、培养学生看插图的习惯 。现在教材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很多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中考很多题型源于课本的插图,所以我经常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分析每一个图的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通过看插图,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用这些插图,把物理知识串连起来。免去了死记硬背的苦恼。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 。观察是思维的知觉,观察不是消极的“观看”,而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看物理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并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如学了压强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人在泥泞路上走比在公路 上走要费力一些;学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之后,观察自行车上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需要减小摩擦,是怎样实现的。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 。从批改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解物理题时不规范、不全面、不符合题意,因此在上新课时除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外,在讲例题时注意解题方法和书写格式的强调,因此对学生作业要求要严格,不能马虎。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质量要提高,就必然要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点大家都很重视,我不在赘述,但我想强调一点:45分钟一节课,要讲练结合。
我会安排大约30分钟授课。这30分钟的时间最重要,我要利用这段时间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接受、理解并简单应用。现行教材部分章节安排不是太好,这时,我会根据经验与体会,将课本知识进行分解、合成。甚至大胆地打破原有建制,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同时,我设法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模式,努力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如设问、讨论、评价等,适时给予新的刺激,调控学生的兴趣点。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每节课均应该补充适当的例题和练习题,题量不宜多,但要精,以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最后留10分钟让学生思考问题或做练习题。
三、提高课堂练习效果,重视做题训练
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必须重视。我们学生都知道,我有四项坚持:
1、坚持课堂随时练。在平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习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习。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习,有助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形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我每周都要抽一节自习,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坚持章节单元练。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习巩固。我精选习题,三个班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可以检测这个阶段学生对章节的学习情况,对于检测结果,进步幅度较大者,在班上给予公布和表扬,以形成激励。
4、坚持物理天天见。在教学中,我坚持物理天天见。由各班课代表负责统一安排,每天挑选一道习题,抄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分析、思考,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负责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在和同学们的平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进行一题多练、多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题多练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需要搞题海战术也能巩固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增加解题经验。例如在初二讲解电荷、带电体的相关特点时,我曾经给学生这样一道练习题:带正电荷的小球能吸引带___电荷的小球,能使本身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箔______(“张开”或“闭合”)。这是一道基础练习题,学生都知道答案是分别是“负”和“张开”。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对这题进行了变化:假如要验证一个小球带有电荷,可以采取的物理方法有哪些?结果全班同学都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自己的思考,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不少的同学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更让我感到喜悦的是: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用带电荷的小球去靠近待验证的小球,如果吸引,那么就能证明这个小球带电荷。结果立即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假设本来这个待验证的小球不带电,那么当带电的小球靠近时同样也会
吸引这个小球,不能证明小球带有电荷。这更让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在能力的确非常大,效果也不错所以一题多练的方法我便坚持了下来。
五、反思错题,建立“纠错集”。
错题集纠正错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略或不认真去检查,这些往往是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模糊或未理解教材知识造成的,所以对作业或试卷中出现过错误的地方必须要学生搞清错在什么地方,错误的原因何在。是对概念、规律理解上的错误,还是对所学知识不懂的错,或是粗心大意的错,然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让学生建立了“错题集”。“错题集”又名“双色笔记”,蓝笔抄题,红笔写分析思路。一周交一次,对错题集进行打分。
总之,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我,甘愿倾注热情、付出心血、继续在物理教学的讲台上,摸索前行。
初三年级物理教师教学方法二
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注意适当分类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特点,稳扎稳打。
【记忆物理知识十法】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
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记忆的方法,千法万法都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要活记活用,不可死记硬背。
初三年级物理教师教学方法三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如何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爱好,引导他们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从教人员的热门话题,下面,总结自己的从教经验,浅谈一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2.挖掘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例 1:“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用电器的电流相等。
例 2:“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铝块,天平平衡……”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质量相等。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等。
3.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顺藤摸瓜。
如:一块冰浮在盛水的容器中,当这块冰溶化后,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由冰浮在水面知:冰受到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 F浮=G冰)。很多学生得出以上结论后,会感到离要解决的问题甚远而放弃,教师应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找出除了“冰浮在水中”外,还有“冰溶化后”这个条件,冰溶化后就变成水了,那么冰溶化前和溶化后的重力相等,那么就有以下关系:F浮=G冰=G冰化水, ρ水.gV排=ρ水.gV冰化水 , V排=V冰化水, 即冰排开水的体积和冰化成水的体积相等,问题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