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论文

2017-03-27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贴近社会、融能力、知识为认知目标的课程,小编整理了初中思想政治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篇一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要】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觉悟,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知、信、行的统一。

【关键词】思政教育 理论与实践 教学实践

宗旨是行动,即:实效。下面就几年初三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联系实际用辩证的观点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达到实效

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利用青少年知识的局限性和认识问题的片面性,宣扬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他们脱离我们国家的国情,简单地进行攀比,造成有些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错觉,认为我国什么都不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什么都好,崇拜洋产品。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第一课,从理论和事实上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进行教学的:用纵横两方面的对比,使学生能用辨证的观点分析我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

(一)纵比。就是从我国建国到现在40多年的发展变化比。教材用大量事实论述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我国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成为初步比较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学生相信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力量,并激励学生决心把我国建设得更好。

(二)横比。就是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从建国史和生产力进步史比。

1.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建国史来比,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期算起经历了大约40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1949年算起,才不过40多年,资本主义这400年的发展靠的是剥削、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众多国家,其中也靠的是对中国侵略,掠夺了一个世纪,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赖以建立的基础却是被这些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掠夺得贫穷无比,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这样一比,学生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激起了气愤之情,防止了盲目崇外。

2.教材用事例分析了我国生产力发展和西方生产力的差距,教材指出:“我国农业生产率低下,许多农村里,基本上还是用锄头、镰刀,犁耙极简陋的工具和畜力进行耕作。我国农业劳动力大约是美国的100倍,而生产的粮食却跟他们差不多,工业上,我国纺织厂里,一些三、四十年代的纺纱机还转”。要想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就得靠科技,科技又靠的是人才,人才靠的是每一位同学,现在我国人民科学文化总体水平不高,所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刻不容缓的。这样一横比,就帮助学生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树立了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学生产生了压力,学习上产生了动力。通过辩证分析,纵横对比,澄清了学生的模糊认识,达到了教育的实效。

二、利用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中学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初中学生中,由于共同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共同的活动环境,使他们对某些问题表现出相同的关注和热情,这些问题就是学生中的热点问题。

(一)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由于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正面临着剧烈震荡和深刻变革,由于市场经济的正确导向乏力,社会道德生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无序、滑坡,某些人的行为出现了失范,有些人为追逐金钱而不择手段,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钱能买文凭,犯了法可以拿钱去保,有钱能使鬼推磨……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损害了民族气节。

(二)怎样看待改革开放这个问题。初三学生大多十四、五岁,生长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观念,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改革开放中,社会上的陈腐旧观念,保守思想也影响了他们。有的人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制度有些怀疑,还有的人认为开放后我国的钱都叫外国人挣去了。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两个问题分析得很清楚。第一,改革是否改变了社会制度,教材用小岗农民改革的成功和首钢改革经验的事实来说明了改革的正确性,通过对我国旧的体制弊端的分析,证明了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不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没有出路,不改革,社会主义事业有被葬送的危险,改革不是动摇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使各种具体制度和具体管理形式逐步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样做,恰恰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详细地叙述了什么是对外开放及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列宁这段话的真正涵义:“资本主义得到的将是多余的利润,这种多余的东西由它去吧,我们所得到的将是最主要的东西,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巩固起来,在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澄清了学生的认识。

通过教学,提高了学生分辩是非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把握住了学生思想脉搏,使政治课发挥实际效应。

三、解开思想疑点,引导激发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学习——认识——实践——落实。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的一系列过程,要使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飞跃,存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书本上的例子都是唱高调,书中的道理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就是思想政治课的疑点,要认真分析产生疑点的原因,再找出实际可行的解决办法,分析原因有二:第一,少数中学生受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误解,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两手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解开疑点,达到信。第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如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等也毒害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思想政治课要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理引导教育学生走出误区、相信教材、相信真理,激发学生走好人生的正确之路。

总之,思想政治课,要想达到教学教育的目的,必须从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解决好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教育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正确方向,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实际中见成效。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篇二

初中政治创新式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我国的初中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教学方法都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而新课改中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要重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而政治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与政治素质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创新式教学的实施,逐渐的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与意识,让其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政治;创新;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7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尤其重视一些创新型人才,而初中政治作为我国初中的重要基础教育课程,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现在教育中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与意识。创新式一个国家强盛与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灵魂。那么怎样在这个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将初中政治教学与创新教育有效的结合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所以本文主要对初中政治创新式教学进行讨论,希望对日后的初中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初中政治创新式教学的意义

在这个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政治创新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创新式教学主要重视书本理念和创新意识、生活经验的有效结合,在我们困惑在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低效与单调的时候,创新式教学无外乎丰富我们教学的手段,而且和时代精神相互吻合,并与当今社会学生的求知特征与心理相合拍,为初中政治的教育改革开展了一个新的局面。而且,因为创新式教育更多注重于学生综合能力与政治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提升学生的能力上有着重大的效果,让学生们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举一反三,并且让学生们能够喜欢学政治,并且能将政治课程学好、学活。

2初中政治教学出现的问题

对于初中政治课程来说,它是有着良好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导向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学校在德育工作上一个重要的协助课程,但是因为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初中政治的创新式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2.1教师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传统。

逐渐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大,许多课堂开始逐渐重视起学生主体的一种地位,而教师们也开始尝试去涉及一些丰富的课堂活动,来促进教育教学的工作,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与长期教学习惯以及教学模式的总总影响,许多的初中政治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使得本应该开放、活泼课堂,变成了以老师为主体的"一言堂",而逐渐忽视学生们对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成与情境的感受以及价值观、态度、情感目标的有效实现。

2.2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

依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现在的初中政治教材作出了很大的内容改动,更加贴近了学生们日常的生活与实际。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受到学科的刻板影响,一些学生还是觉得政治是一项说教型的课程,和学生们崇尚自由的这种天性相互违背,所以政治这门课程难以让学生们感兴趣,这样更别说是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而且许多学生参与也大多只停留在学习的一种形式之上,导致学生难以从课堂自身得到深刻的体会与感受,致使学生在政治课程上主体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

3初中政治创新式教学的策略

3.1课堂提问方式的创新。

对于政治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这一定的趣味性、思考性与启发性。教师应该巧妙的设计一些疑难,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对设置的这些问题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思考的空间,答案不能够显而易见,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对于提问的方式上也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提问方式可以包含质疑式的提问、连环式的提问、比较式的提问、引趣式的提问等等。尽量的避免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判断性的提问。例如在讲授新课程的时候,教师可通过具有趣味性的题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多媒体应用的创新。

逐渐随着学校多媒体设备普及,与教师对多媒体技术逐渐的掌握,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频繁的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是多媒体视频、课件都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让课堂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帮助教师将课堂教学更好的展开。例如在道德心里课程上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们观看一些视频,例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计》等等,可以让学生写出关于视频的观后感,同时还可让学生们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