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学术论文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学术论文篇一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在我国学位条例颁布与实施30周年之际,回顾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展望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寄希望于我国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大国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强国。
关键词:学位条例 学位 研究生教育 回顾与展望
我国颁布与实施学位条例已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当中,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经历了这三十年的完整过程,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历历在目。同时也感受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中发挥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的来看,我国颁布与实施学位条例三十年可以分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探索阶段,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第二个十年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阶段,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第三个十年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阶段,构建有效的发展与调节机制,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这些阶段之间互相交错,但宏观地来讲贯穿着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社会进步中健康发展着。
一、探索与规范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
我国经历了“十年动乱”,高等教育遭受到严重破坏。78年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并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生,8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尽管我国在解放前后也招过研究生,但那时规模很小,管理分散,即使有些有关规定也是零零散散,各学校执行的也不一致。应当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第一部完整的法律。因此在最初的十年里是探索与完善由学位条例规范的学位制度。这个十年的基本特征是稳定规模,建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在这一个阶段里各个学校基本上不要求扩大规模,而是把重点放在制度、管理与培养质量上。规范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出版研究生教学的系列教材,建立研究生实验基地,制定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标准。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为了贯彻学位条例,规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制订了学位课程设置原则,即从二级学科的需要发展,开设硕士生基础课与指定的专业选修课,并要求有一定深度和覆盖面,这样就避免了按研究方向设置学位课程,并大大压缩了学位课程总体数量,保证了所开设学位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应于这些学位课程的教材与实验室就应运而生,用不到三年时间资助出版了60多种教材,建立了8个研究生基础课程实验室。又如根据学位条例,衡量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但是如何理解创造性,各个人看法不同,我校在调研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八条标准,同时也根据已发生的现象指出了八种不符合博士学位论文的情况,这样对于实施学位条例中如何理解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的成果”,从学校到导师都有了一个一致的看法。同时对于硕士学位论文的“新见解”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应当说学位条例实施的第一个十年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学位类型,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要求高层次人才的规格也越来越多。这就迫使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类型的研究生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也促进政府主动下放办学自主权以增加各个高等院校的办学活力。在90年代初期有两件大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是设置专业学位,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中招收培养与任职资格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最早开始的是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二是由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自行审定博士生导师,淡化博士生导师作为教师的一个层次,而使其成为一个任职资格。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中招收研究生。培养务实型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在80年代已在进行。85年清华大学等院校就利用统招生中的在职人员的招生指标招收工程类型硕士,按照工程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但是由于80年代的重点是在学位条例的实施规范上,再加上这类学生规模又小,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90年代正式设置专业学位以后,才逐步开始建立专业学位的管理规范。专业学位管理来自两个方面的阻力,一是受到学术型研究生标准的约束,由于在80年代学校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学校专家仍然用学术型标准培养和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二是这些研究生来源于工作单位,工作任务忙,学习压力大,有些学生还把社会上一些不好的东西带到了学校。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在90年代基本上处于规范管理阶段,专业学位类型增加很慢,规模也未能得到迅速的发展。90年代初的另外一项改革是逐步下放办学自主权,首先开始的是由博士授权单位自行审定博士生导师。原来博士生导师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使博士生导师成为教师系列的一个层次,也约束和限制了培养单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自行审定博士生导师的机制使各个高等院校加大了博士生教育发展的步伐,并使90年代博士生教育规模得到了稳步增长。同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也实行了许多奖励与制约措施促进各个培养单位的自律办学,以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比如每年进行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制度等。由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性,要求高层次人才培养素质的全面性与多样性,因此在重视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宽博士生培养的专业面。在学位条例中明确规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按照一级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生的基础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一步推行了学位授权制度的改革,即采用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并行的授权制度,这是政府在下放博士生导师审批权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为学校自主办学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构建有效的发展调节机制,适应国家需要
21世纪头十年是我国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观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关键的十年,“科教兴国”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里,随着“985工程”、“211工程”的建设,研究生教育正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建设了现代化的教学与实验手段,实现了快捷的网络信息传递,加强了学科基地的规模投入,扩大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密切了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交流,为学科与人才培养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调节机制,使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讲,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努力实践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下,进一步下放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进行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的确定;自主确定办学规模和控制办学质量;自主进行工程领域的设置与建设;自主评估与监督培养质量;自主进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与资金审计;自主确定招生方式与录取办法。同时建立自评为主,以评促建,专家咨询,社会评价与政府监督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保障机制。这样做的结果使各个高等院校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优势,办出了特色,增强了竞争意识与自律意识,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改革真正体现了以质量为目标,以主动服务于企业为特色,校企联合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最近两年国家又出台了在应届生中招收专业学位的的政策,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使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21世纪头10年,我国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发展与调节机制,培养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学位授权制度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的类型得到了迅速增加,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已逐步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加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不断完善发展中的问题,向世界强国迈进
3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已使我国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大国,无论博士生招生还是硕士生招生规模已居世界之首,但必须看到我们还并未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强国,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革的问题。比如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调节机制尚未形成,还未能形成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优势来确定招收规模和规格的自主自律的办学模式;教授专家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中尚未起到主导作用,不适当的行政化干预和各种不合理的管理办法仍在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指导经验的导师队伍远远不能适应规模迅速发展的需求;国家虽然加大了整体的研究经费和研究基金项目,但仍然有不少导师缺乏研究课题;尚未能结合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推动和组织实施企业工程技术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培养单位的管理办法和培养过程尚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才能不断完善。学位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学位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是为了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守科学发展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遵守教育发展的规律,不能推行实用主义;必须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能脱离实际;必须遵守人才成长的规律,不能墨守成规。回顾我国三十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就是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纠正那些错误的做法和规定;完善那些有价值而又不成熟的改革措施;发扬光大那些成功的政策和办法,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任重而道远,我们尚需要进一步努力,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大中,张文修,叶取源,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5,(11).
[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缩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R].
[3]张文修.研究上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