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走出来的励志女画家故事

2016-11-12

“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创作时的全部水平和精力,认认真真地画好每幅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收藏我作品的藏家负责,这是我画画这些年的座右铭。”青年女画家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的审美体系更多地依附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而不仅仅是视觉审美。因此,一个要想在中国画道路上走得更远的画家,首先要认真做人,其次才是认真画画。这两者都做到了自己的极致,自然而然也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温素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重要的是,市场也证明了她的正确。近3年来,她的绘画作品的价格一直走在稳健上升的道路上。2013年温素洁的绘画作品价格还在2000元每平尺,2014年11月以来,其作品已经出现6000元每平尺尚一画难求的行情。

“我画一幅精品,基本上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所以我现在的作品,除了出去写生,办个人展览,基本上只能满足VIP客户的高端订制的需要。”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所谓高端订制,就是藏家想要某个大概的主题,然后结合自己最擅长的笔墨完成作品。当然,其中还少不了创作所必须的灵感。

“通常是有客户想求我的画,并且也告诉了我一个大致的内容。但即使这样,我还是要在脑海里反复琢磨好几天的时间。然后灵感来了,才能够连着七八天时间几乎不间断地创作。”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拖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客户,是在下了订单半年后他才拿到作品的,因为构思就长达4个月之久。

“虽然从时间成本来看,很不划算。但是,作品是签着我自己名字的,我是一个画家,并不是一个画商,画出自己满意观众喜欢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温素洁如是说。

很励志的女画家

温素洁习画,可以写成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 我出生在河南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以务农为生,而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画一些漂亮的东西。上了初中,终于有了美术课,美术老师就成了我的偶像。我认真听课,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几乎都认真写下。很可惜一周只有一节美术课,并且到后来也取消了,所以在我15岁初中即将毕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当时不被父母理解的决定,那就是毅然辍学开始拜师学习画画。”温素洁在向《投资者报》讲述自己这段历史时语调很平淡,但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姑娘。

2003年,她拜河南商丘当地的文化站长为师,从此走上了要当一位女画家的求索道路。“我学画画的早期,大量临摹黄胄的速写和国画,后来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在河南商丘办美术补习班,我才有幸学习素描、速写、水粉、油画等基础课程。”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为了学习画画只能壮着胆子出去卖画,就这样,依靠断断续续卖画取得的收入,我一坚持就是10年。”

“我爸爸那时候告诉我,画画是公主、宰相的女儿才能做的,你一个农村孩子学什么画画?在农村学画画有多么难,恐怕没人想象得到。”温素洁称,“因为学画画,过年过节我从来不串亲戚,因为所有的亲戚没有理解和支持我的,相反他们会数落我、侮辱我,甚至侮辱我的父母,总感觉我的爸爸妈妈养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女儿。”

在温素洁辍学学习绘画后的两年里,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但是温素洁却不为所动。她相信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我始终认为,年轻时外出靠体力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资。当时外出到广东沿海地区的工厂打工的同乡有时也拿回来一些工厂的招工简章。可是那上面几乎都写着,‘只招18~26岁的’。可人要活很久,到26岁以后你能去干什么,以后靠什么生存?”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当时自己的亲人与朋友经常劝我出去打工,但我也总是回答他们,‘让我去打工,比给自己几个耳光还让我难受’。”

不出去打工,但又要维持生计和画画的学业,怎么办?于是想到了卖画。“ 我第一次出去卖画是16岁,当时卖了一幅我的启蒙老师创作的作品,钱不多,200元,但这是我在绘画上赚到的人生的第一桶金。”温素洁称,之后,她就陆陆续续去郑州、开封、商丘,以卖画为生。

就这样,温素洁终于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了事业,并且终于靠书画维持了自己的生活。

张惠斌的关门女弟子

“我的亲传女弟子学画数年来意志执着坚定,不惧任何艰辛,感动了神灵。在艺术上取得了飞跃的进步,她对中国笔墨的迷恋程度非常人可比拟。愿素洁坚持一生磨练,我相信最终成就非同小可。”这是已故著名画家张惠斌对自己这位关门女弟子亲笔写下的评语。

温素洁的这位恩师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并没有得到过名师传授,完全依靠的是勤奋和悟性,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画过油画、连环画、年画、版画、水彩画,还有大量速写。也许是相似的经历,也许是温素洁做人做事的认真和灵性,2008年温素洁一个人来到北京,与张惠斌结识后便一见如故,深感投缘。

“北京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真正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鼓起勇气来到北京的是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年轻的心是一样的。孙少平当时想出去闯荡的想法和我20岁时的想法惊人的相似,所以看完《平凡的世界后》,我震惊了,并且很快就决定到北京闯荡。

“2008年我一个人来到北京,认识了我一直崇拜的画家张惠斌。他的画廊是我经常待一天的地方。”温素洁回忆道,来到北京后自己仍然以卖画为生。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画不好卖,为了节省开支,当时自己租住在一个楼梯下面的小房间,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下去。“我回老家的时候兜里仅剩下49块钱,只够一张单程火车票。我永远记得回家那天自己在火车站哭成了泪人儿。”温素洁至今回想起那时的情形,依然还有些伤感。

“这对我的人生来说真的是戏剧性的一幕,也是上天给我的恩赐。”温素洁称,接到电话后,她不假思索地就买了当天开往北京的火车票,然后在北京租了一个六七平米的地下室,从此开始了跟随张惠斌学习绘画的宝贵时光。

“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我才知道老师找到我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我一个人在北京租住在别人楼梯下面的小房子里,并且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生活了两年多,而且隔三差五地去恩师的画廊观摩,一待就是一天。”温素洁这种为了画画不顾一切的精神让张惠斌老师有种“似曾相识”的触动。也正是因为在温素洁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张惠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画法教给温素洁,不仅每天亲自给温素洁示范各种画法,又在2011年帮温素洁考入北京画院进修。

“我是太喜欢画画了,在很落后的河南农村长大,顶着全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北京求学,因为要生存,就走上画商品画的路。我有今天,可以说完全是张惠斌老师救了我。”温素洁心存感激地表示。

纪清远印象中的“蹭画生”

“我第一次关注温素洁,是由于她身上那股对画画锲而不舍的劲头。比如,为了让自己的人物画的基础打得更牢,她经常到其他人物画辅导班“蹭画”,硬是挤进去偷学。”著名画家纪清远这样评价温素洁。

“温素洁画人物画,深得著名人物画家张惠斌先生造型严谨、笔墨流畅、色彩淡雅别致的影响和真传。为了加强她对人物结构关键之处的理解和正确表现,张惠斌先生又介绍温素洁跟我学习速写。她也确实进步很大。”纪清远称,温素洁除了入迷一般练习速写,还深深懂得自己与那些经过院校人物画专业训练的画家的最大差距,那就是没有学习过透视、解剖、结构等造型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温素洁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去图书馆及其他人物画辅导班偷学。

“2013年3月20日,这是我最悲痛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的恩师张惠斌老师永远安息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导。我也会像他那样把绘画当作自己一生的奋斗和追求,把他独特的绘画技巧永远传承和发扬下去。”提起自己的恩师,温素洁的双眼含着泪花。

恩师的逝去,让温素洁低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她又振作起来,继续投身于研习绘画。“经过十几年的绘画旅程,中国笔墨在我的生活里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好,它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一种责任,要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去热爱我们的国粹。中国画是历史留下的丰厚遗产,值得全世界人们重视、继承和发扬。”温素洁侃侃而谈,“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用线条来表现,它的每一点每一笔都有表现力。虚实问题对于中国画也比西洋画重要。中国画的‘虚’为留白,西洋画则仍为色彩。从一定程度上讲,留白比填色更难。这一切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

在温素洁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她的爱好是中国传统的笔墨(国画)。“对画的爱分几种,有喜欢、有热爱、有痴迷。毫无疑问,我对中国笔墨是无比痴迷的。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盒墨汁,能把我关在画室十几年,十几年后这种痴迷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强烈,这就是中国传统的魅力,这就是美的魅力。”温素洁称,“作为艺术家,要热爱生活、对美的事物拥有敏感的嗅觉,能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美,并将其记录下来。这就是创作灵感,就是生活感受与自我情趣迸发出的火花。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并不是艺术,创作是生活的升华,而不是照搬生活和简单拼凑,要发挥想象力,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绘画作品的意境之美和笔墨之美。中国画以我国所特有的绢、宣纸、毛笔和墨,绘景抒情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得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作为一个画家,温素洁希望把自己的每幅作品都创作成精品,这既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然而,上帝总是会赐给世人渴望的机会。在温素洁回家后不久,她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张惠斌老师打来的,让她去北京跟他学画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