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朱德故居导游词3篇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是1982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朱德而建立。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仪陇朱德故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仪陇朱德故居导游词范文1:
朱德故居纪念馆坐落在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下。距县城36公里, 占地273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97平方米,展室使用面积905平方米。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和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朱德诞生地、朱德父母故居等八处。朱德故居纪念馆于1978年12月1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1982年8月1日落成开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1988年,国务院公布朱德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表达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无限崇敬之情,1996年12月11日, 在朱德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又在展厅内坝塑起了一尊高3.6米的朱德委员长汉白玉像。
纪念馆坐东向西,与四川仪陇朱德故居遥遥相望。主体建筑1818平方米,融合了古典民族传统技芑和现代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正门悬挂的黑漆大匾“朱德故居纪念馆“七个烫金大字,为邓小平手记。
纪念馆由五个展厅组成。丰富的图片,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展示了朱德元帅伟大的一生。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位于朱德故里——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琳琅山风景区。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于1978年12月1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1982年8月1日落成开馆。纪念馆坐北朝南,背临雄伟的马鞍山,西向挺秀的琳琅山,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馆址总占地面积大约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川北民居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格局,外观古朴典雅,内部建筑现代。整个馆区由五个展厅、书画厅、接待室组成,配以宽阔的回廊、假山、喷泉及园林花草点缀,显得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馆名,大坝正中是一尊高3.6米的朱德委员长汉白玉像,再现了一代元戎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朱德故居纪念馆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仪陇朱德故居导游词范文2: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197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1982年 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本馆占地14892.3平方米,为中西式砖木结构平房。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馆名,整个馆区由五个展厅、书画厅、接待室组成,配以宽阔的回廊、假山、喷泉及园林花草点缀,显得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大坝正中朱总司令汉白玉雕像,再现了一代元戎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请依次观看——
展厅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光照千秋的人民领袖之一 (指文抄)。周总理曾高度评价朱总司令:"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我们的整个游览,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再现了朱德同志由一佃农子弟成长为一代伟大的光辉动人的一生。
青少年时期的朱德同志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诞生在仪陇县琳琅山下李家湾一间佃租的仓屋里(指照片),原名代珍、字玉阶,后改名朱德。
朱德祖籍是广东韶关人,祖上迁来四川至朱德这一辈己有八代人了。朱家世代靠佃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终年辛劳,仍过着贫困的生活。为�"支撑门户",父辈们节衣缩食,便朱德从5岁起就有机会开始读书(指照片)。他先后在丁家花园、药铺垭学堂、席家偏私塾读书(指照片)。朱德学习勤奋,成绩很好,深得老师赏识。
苦难的童年,使朱德养成了勤劳吃苦的习惯,读书之余,经常帮父母干活(指照片),这是他在家劳动时用过的石磨、石碾、锄头、装水的水缸等用具(指照片)。1990年夏,马鞍大早,14 岁的朱德随大人们一起四处找水时挖的一口水井,后人们取名 "琳琅井"。
(指照片)1906年,朱德到顺庆府中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科学新思想。 1907年,朱德考入了四川省高等学堂附属体育学堂学习。1908年,应聘回仪陇县立高等小学任体育教习兼庶务。后因受封建势力的打击和排斥,他毅然辞职回家,以示抗议。他从实践中认识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教育不能救国,决心到更远的地方去。1909年春,他挥意写下"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激昂诗篇,告别故土,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谁知,这一去就是整整的51年。
二展厅
辛亥革命、讨袁护国战争时期的朱德
1909年,朱德长途跋涉经成都展转来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指照片),不久加了秘密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指照片),担任新军连长的朱德在蔡锷(指照片)的领导下,参加了重九起义和攻打云南总督府的战斗(指照片)。
清政府被推翻了,但革命的胜利成果却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去。
1915年,朱德投入了讨袁护国革命战争(指照片),随军入川,先后担任支队长、团长等职(指照片)。1916年1月,朱德奉命在泸州、纳溪的咽喉之地 ——棉花坡阻敌(指照片),激战十昼夜,重创敌军,随即攻克泸州。自此,名将朱德威震敌胆,誉满全川。
1917年,朱德任靖国军少将旅长(指照片)。1918年,朱德兼任下南清乡司令,奉命剿匪,为民除害,人民为他立碑纪念 (指石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但代之而起的是军阀混战,中国社会仍然一片黑暗,朱德陷入了苦闷傍徨之中。军旅间隙,他常与旅部咨议孙炳文 (指照片)一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春,朱德毅然抛弃高官厚禄,与挚友孙炳文一起,长途跋涉,在国内各地寻找共产党(指寻党路线图),却没有实现他入党的愿望。但他并不灰心,这时三十六岁的的朱德和孙炳文一起决心远涉重洋,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后来刘伯承赞颂朱德 "......"志坚如铁,从无失败情绪。......在任何困难面前,坦然如坐春风,尤使人深深感动 展厅
人民军队的总司令
1922年9月,朱德来到德国后,很快会见了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提出了他的入党要求,后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崇高愿望(指照片)。
1923年至1925年,朱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莫斯科军事训练班学习(指文照),1926年夏,奉命回国,投身于大革命,先后在上海、南京、武汉、万县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指照片)。
1927年8月1日,朱德利用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参议兼军官教育团团长(指照片)和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指照片)的有利身份,协同周恩来等同志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指画照),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对派打响的第一枪,从此建立了我党自己的武装。
1923年初,朱德率部进抵湘南,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湘南暴动(指照文),革命烽火遍及二十多县市,持续一百余天,约一百万人参加,成立了六县市苏维埃政权 (指照片),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指书照)肖克在《湘南起义史稿》序中写道"湘南起义……实属罕见……,历史己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岗山会师,才有井岗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岗山时代。"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湘南起义部队九千多人上井岗山与毛泽东等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砻市(指照片)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指画照),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革命雄师会井岗,集中力量更坚强",从此,"朱毛红军"闻名天下。
1928年6月,朱德直接指挥的龙源口大捷,粉碎了湘赣两省敌人杨池生,杨汝轩等十个团的联合围剿(指照片),使井岗山根据地达到了全盛时期。(指中间柜)这是当时缴获的武器。
井岗山这面红旗,朱毛创造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朱德首创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指文稿)也从此成为我军的战术传统。
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指照片)朱德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 红军的成长壮大,给了蒋介石集团以沉重的打击(指照片)。这是朱德、周恩来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歼敌一个师的黄陂蛟湖旧址。由于王明路线统治着中央,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多次失误,延续近一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没有取得胜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遵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指照片),遵议会议后,由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卓越的领导才能,战胜了王明的左倾路线,拯救了红军。他们灵活地采用运动战,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取得了"四渡赤水"、"重占遵义。、"强渡大波河"等重大胜利(指照片)。同年7月,长征途中,朱德、贺龙、刘伯承等与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力挽红军第四方面军于危难之际(指画)。毛泽东后来赞誉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指照片)。四展厅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一声炮响,日军大肆入侵,占我华北大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指照片)。
(指文稿)这是朱德亲撰的抗日誓词"......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帅全体红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
1937年9月,朱德亲自指挥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平型关大捷(指照片),歼敌三千余人,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指中间柜)这是当时缴获的日军马克沁重机枪。朱德曾写道"相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至1939年,在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的"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指文照)。
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了抗日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造成各解放区的物资严重困乏。为了生存、抗日,朱德首倡"屯垦政策",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指照片),经过两年的贯彻执行,昔日(指诗稿)"遍地皆荒草,破窑亦难找" 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指照片)。
1945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日寇已成困兽,8月15日,朱德签发命令《命令岗村宁次投降》(指照片),宣告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但蒋介石为窃取胜利果实,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开始了三年解放战争。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指照片)。
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同志日理万机,任劳任怨。他一面调查研究工作,一面布置指挥战斗(指照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指图)的节节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之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指照片),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国已成过去。1949 年,解放军进入北平(指照片),10月1日开国大典(指照片),朱老总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请听录音)。
五展厅
建国后的朱德同志
1955年9月,朱德被授衔为元帅(指照片),并继续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朱德同志视察陆、海、空三军的照片(指照片)和题词。
1959年,朱德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指照片)。在主持十七年的全国人大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指图照),足迹踏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二十七个省市。
1960年,朱德回到他阔别五十一年的家乡——仪陇,走访了工厂、学校、机关及农村(指照片),为搞好家乡建设作了大量指示。
"四人帮"横行时,朱总也遭到了迫害,但丝毫没有动摇他革命的信念。1975年,他愤笔写下了"革命到底"四个字(指手稿),表示了他志坚如钢的意志,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朱总一生清廉,艰苦朴素,公正无私,到他逝世时还遗嘱要丧事从简,并把仅有的两万元存款全部交了党费(指平柜)。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同志在北京逝世。山河悲戚,万民垂泪,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痛悼唁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指照片)。
(指挂牌)为了将朱总的精神世代相传,1994年,纪念馆被省、市政府首批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请继续参观馆外各景点: 荷花池中丹心亭
由成都军区捐资修建的丹心亭,采用古代亭阁建筑,四周湖光山色,荷花映衬,显得恢宏壮观,表达了对朱总一片丹心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赤胆忠心的赞颂。
大湾堰上琳琅桥
横跨在纪念馆与朱德故居峡谷间的琳琅桥建筑在拦谷而成的大湾堰上。堤上二龙戏珠,堤外鲤鱼跳龙门,栩栩如生;堰内一方碧水,山色朦胧,鱼翔雁影,亭榭倒映,蓑翁垂钓,有似画中仙境。山水相连,把纪念馆和朱德故居两块纪念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海量亭
海量亭是南充军分区投资兴建,颂扬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
朱德同志故居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建于1820年,坐北朝南,后靠关刀梁,左邻马鞍山,右眺琳琅寨,占地3637平方米,为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古朴、整洁,是川北农村典型的民间房舍。
堂屋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书写�"朱德同志旧居"匾额,右侧是卧室和厨房,左侧是煮酒作坊和蚕房。屋内按1909年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家人使用过的遗物。
1894年,八岁的朱德随祖父母,养父母等从诞生地迁到这里住了整整十四年。
这里有朱德锻炼身体的双柏树,有他劳动时用过的石磨、石碾、锄头、水缸,有他读书用过的方桌、算盘、砚台和盛书的背篮,以及家人劳动时用过的纺车,缘丝车……。
1909年,朱总从这里离家投身革命,一生戎马倥偬,到 1960年才回到这里小憩片刻。
1981年12月1日,朱德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洲宾客来此瞻仰、学习,一批批学生、民众、军人络绎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朱总的精神将弘扬千古,永泽后世。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仪陇朱德故居导游词范文3:
细雨如丝,初寒料峭。今冬的阳光特别好,好久没有下雨了,所以,随雨而生的本没有什么惆怅。
“紫竹常因宾客暖,温酒当为故人寒”。2010国培学员中,有同学在参加2006年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同学现任朱德故里——仪陇滨江小学校长。朱总司令威振四方,功高盖世,这次的南充西华师大培训,就南充的旅游之地本就十分垂涎。加之,全国语文教学大赛的南充之行,省骨班、国培班的很多同学在此重逢,其中就有这位胡校长。一说二请,就自然成行了。大赛帷幕刚落,我们即驱车到了仪陇。
从南充到仪陇不远,车行1个多小时即到了嘉陵江畔的仪陇新城。1个小时过得很快,南充之冬,途中并无好景美色,我们3个男士陪伴一车美女,讲笑语说言子,晕车的感觉完全没有了。车到仪陇新城,已是下午4点。为节省时间,我们即再次驱车赶往1个多小时外的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离仪陇老城不远,但离新城较远。行车途中,告别了高速、省道后,渐入山区,汽车在崎岖中爬行,有山有水,相比南仪之行,景色到美了一成。5点过,即来到了心仪的司令故里。
本自好心情,却料天下雨。如丝的冬雨虽滋润了干燥晴云的时日,在这个暖冬其实无忧。但阴雨尤其是如柳的细雨,好像注定是愁的娘家一般。来到朱德故居竟被告知,大部分景区已经关闭。无奈,伤感由此而生。景区不出去也罢,返回一个多小时外的县城和就近留宿,时间皆不赞同,于是乎,我们选择了徒步看看。
朱德故居在琳琅山上,一条公路如白色的带子将山腰系上,山上是景区,山下是故居和博物馆。景区不能去,丁士庄园、朱德祖上旧居没法进入,但我们还是细赏了山下之景。其实,这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观朱德故居,核心的参观点应该就是博物馆和故居了。
故居前的广场不大,在音乐中朱德的老老乡们早已把它作为了炼身的好所在。看到他(她)们的投入,我们没有打扰,在朱德总司令故居的牌坊前匆匆留影后,即随道下山,仅几分钟,便来到了博物馆。
朱德故居是AAA级红色旅游景区,门票自然不需买的,还可享用免费的导游。
博物馆前有高大威武的朱德塑像,司令双手叉腰,有毛主席之魁伟、气宇不凡。这留下到此一行的永恒和伟证,大家开始了与司令的合影。更难得的是,馆前还有另一尊正待运移的朱老总像,所以,留下两个朱老总,大家纷纷按动了快门。因为见一个朱德容易,同时见两个朱德恐怕今生不会再有。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入馆参观。“佃农之子,立志报国”(家在巴山南侧住,祖宗世代作农夫)、“奋身军界,爱国名将”(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云南起义是重阳,下定决心援武昌。经过多时诸运动,功成一夜好开场”(朱德1961年10月7日作)”。“敌进我退,敌疲我追”。有导游的解说,有集声、色、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自助化导览设备,风雨如磐的风云岁月,叱晓风云的一代伟人,在我们眼前一一略过。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馆右转,过树荫浓密,窄而幽静的小道,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朱德旧居。一个典型的农家四合院,祖宗祠堂在中,两边是卧房、厨房、作坊和牲畜猪圈。房屋低矮、阴冷、潮湿,光线并不好,可谁曾想到,就是这样一处山坡所在,却从一家十三口中(朱德一家兄弟8人,我13口),培养出了一代名帅。他从清末走来,历经北洋政府、民国风雨和蒋汪时代,终于从旧军官司蜕变成了共产党的大统帅。《我的母亲》是朱德的致文,中学时代的课文,今天终于有了亲身经历。“人民的光荣”,文将武才,我们永远记住他。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游过朱德故居已过六点,我们不得不驱车赶往仪陇新城。汽车路过朱德祖居(前面游过的朱德旧居据说是因为地主逼债不得已从山上搬到半山的一个简易所在。)和一个个与朱德同村同住的农家乐馆,灯火闪耀中,我们又添几多惆怅。好大的丁氏庄园没去(据说它是川东北地主庄园的代表作),山上的琳琅美景没法欣赏,只见车窗外植被茂密,冬日的雨丝还在滴嗒,没带伞就出门,这可能是上天对我们的责罚吧!
仪陇新城街宽路洁,已是灯火辉煌。胡校长安排我们在兔香苑美美地用了一餐,然后在最好的仪陇大酒店下塌休息,走了累了,一夜无话。
竖日,雨过天晴,虽没有夏日的彩虹,却又迎来了冬日的暖阳,今年的冬天不冷,真好!这一整天,胡校长、黄袁未老师,还有仪陇另一所学校的王副校长全程引路,一边指点,一边动情解说。观仪陇实验学校的德政文化,游仪陇初中的校园新貌,品仪陇新城县委政府的九柱和霸气,读仪陇滨江小学的水文化。我们这些参加国培的老师,自然对仪陇的文化,尤其是校园文化备感兴趣。仪陇新城在震后重生,仪陇的校园文化与全城同步,水是主题,所以滨江小学的“水文化”最有涵义。小学低年级的自然之水,中年级的生命之水,高年级的文化之水,如水的冷清玉洁,如水的温情蜜意,如水的坚韧有度,通过六年的文化,“上善若水”,“善莫大焉”,水是生命之源,相信有嘉陵江的庇佑,有滨江小学、有胡校长的探索,仪陇之水一定会水到渠成,水韵水文化水的博学堂一定会光耀巴蜀,唱响九州!
离开仪陇,已是28日下午,因为明天是周一,大家都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必须赶回。游仪陇新城,访朱德故居,虽然有些缺失,但伟人一生已阅,仪陇文化已学,余下的当是作为我们工作、学习的自我吸纳。或许仪陇之水会带给我一些思考吧,我所在的县城移山开湖,历经五十年,建成了川东第一大水库,无江开江的一个小县城,如今也正在打造“巴蜀平原,毓秀水乡”的地方旅游文化,仪陇的水文化是否在我们的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上也有所借鉴呢?
和胡校长等人在仪陇车站告别后,我们一行人又踏上了去南充的归程,不知是因为感触还是因为疲惫,车上大家几乎没有了说笑,任随汽车给我们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