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中英文翻译能力属于必备能力之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通过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能够在将来的工作环境中,具备较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对一般难度文章,能基本把握文章主旨,基本忠实原文的事实和细节,译文通顺,要让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科学、专业、系统的训练必不可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经过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颇有成效的改革,根据麦可思报告提供的数据,近五年学生就业率为98%,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7%,专业对口率80%以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一直高居我校专业前列,2011—2012年均排名第二。毕业半年后学生的月收入超过同类高职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约20%。由此可以证明,专业课程的改革是成功。本文将以翻译课程(笔译)为例,介绍专业课程如何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立足湖北,面向长三角、珠三角,服务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行业,培养适应国际商务、外贸业务等工作岗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较强英汉双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翻译(笔译)的课程目标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翻译商务文件、产品说明书与技术规格说明等。
二、师资要求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一般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开课,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学时的规定,该课程授课时数一般为40—50学时。要在如此有限的学时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授课能力均需达到较高标准。
首先,实现该课程目标,需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他们须是英汉语言运用能力强、有多年的兼职或全职翻译工作经历、熟知商务领域各种题材的翻译特点的专业人员。如果要对教师专业水平进行量化的话,我们建议院校参考“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笔译二级证书或以上的标准,授课教师应了解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他们的笔译实践能力应该达到标准专业译员水平,能够翻译中等难度文章。[1]如果授课教师能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达到熟悉的程度,中英文语言功底均很扎实的话[2],那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更有保障了。我校鼓励授课教师考取相关证书的做法能很好地促进师资专业水平与能力的保持与提高,我专业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均获得中级或以上翻译资格证书。
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才有能力从工作实际出发,传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用有效的翻译知识,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强的训练。从而可以避开传统的理论灌输,也不需遵循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的顺序介绍翻译技巧。因此,只有授课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对该课程有全面的把握,进而在有限的课时里真正实现课程目标。
其次,实现该课程目标,需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有较高要求。从高考分数来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较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语言功底要薄一些,学习的自主性和持久性相对也要略低。因此,授课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懂得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同样重要。课堂中的讨论环节,做到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或对译文的不同见解,要当场解答或点评。让学生感觉到翻译课程是动态且生动的,这样授课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并愿意参与其中,那么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就不是空话。
三、授课内容
单纯的理论技巧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持久认真学习,因此翻译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所选的授课内容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合适的内容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我们认为,授课内容的选择涉及两方面,一是教材的选用,二是案例文章的挑选。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理论性过强、内容复杂的教材并不合适,所以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翻译教材选订。教师在选订教材时,应首先考虑针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开发的教材,这些教材普遍结合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将来岗位需求。但是,鉴于不同高职院校的不同生源质量、地域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很难有一本教材完全适用某一院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与学生实际情况,开放性地吸收不同教材的授课内容。
对于案例文章的挑选,授课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将来就业的岗位来选择。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近几年我专业学生95%来自湖北,其中约80%的学生来自武汉以外的地区,女生人数约占90%,将来就业的行业以外贸为主,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鉴于以上特点,我们在翻译课程的案例选择上以商务、贸易、经济、外交题材为主,如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知名公司的动态、英语国家的经济新闻、老外看中国两会、主要就业地区的新闻报道,等等。案例均为英语网站的最新报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翻译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能力。
教师在选择翻译案例的时候,还要考虑资讯发达的环境。如今,学生上网查找信息方式便利,如果所选案例有中英文对照的话,一部分学生就会选择“走捷径”,不加思考,照搬译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充分激发学生挑战新事物的能力,我们选择案例时,会多方搜索网站,确定所选文章只有中文或英文版本。
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案例文章难易程度的把握。根据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该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做到的是较熟练运用翻译技巧,正确理解原文,通顺流畅表达译文,因此不适合选择新词太多、内容生僻的文章。反之,会挫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专业自信心的培养,也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四、授课方式
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较低,因而,授课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做边学,应是翻译课程授课的主要模式。对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与技巧的讲解,不能像传统模式一样,分段分节式进行。我们的模式是“在案例翻译实践中讲技巧,在译文点评中提理论”。传统教学中,翻译技巧的讲解一般以句子为载体,这种方式不能让高职学生对与技巧的运用有系统的认识。我们结合所选案例文章,将翻译技巧的讲解贯穿其中,既让学生对技巧是什么、有哪些有近距离的认识,也让他们知晓技巧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在翻译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教师点评学生译文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此进行分析解答,适当地将相关翻译理论与翻译界人士的观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到理论支撑,增强他们做好翻译的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学生随堂翻译教师提供的资料,资料一般以篇章的形式出现,尽量不选择单独无联系的句子。按照一小时翻译300—400单词或200—300汉字的标准,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独立完成。翻译过程中,学生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可以查阅词典。翻译完成后,学生之间互相评阅译文,然后再修改。学生将定稿后的译文上交给老师,老师批阅完毕后,与学生一起对此次翻译活动进行评析。
这种授课方式,较之前采用的传统模式而言,能够突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地位,让他们感觉“有事做”,有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五、课后补充
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交流,授课教师建立课程QQ群与博客,与学生分享相关资料与资讯,交流翻译心得体会。
同时授课教师定期为学生推荐经典的中英文图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看多学,为培养学生更好的语言应用能力提供帮助。
六、结语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从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的严格要求,到授课内容和方式的科学选择,再到网络的合理使用,翻译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