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2017-03-17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 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

(1)制度性因素——土地私有制

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古代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

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影响经济转型的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增加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影响 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因素

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影响经济转型的思想观念因素

自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大都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