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范文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那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怎么写吗?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范文1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桂林山水》,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文章开头先以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俗语总领全文,然后从山、水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最后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作结,全文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文中间部分抓住“静、清、绿”和“奇、秀、险”三个特点,把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这篇文章词句华美,文笔细腻,是一篇适合感情诵读的好文章。根据课文特点及课标精神,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以坚持以美学的思想为指导,在认真落实三维目标的同时,着力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景色美、情感美与文字美,努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大胆实施以读代讲策略,力求使学生在中感受桂林的山水美,在读中领悟作者的文笔美。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将在教学过程适当运用桂林山水的多媒体课件,把美丽的桂林山水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的教学过程将这样设计: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上课伊始,我将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写出了桂林山水哪几个特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应着水和山板书“静、清、绿”“奇、秀、险”,以此使学生从整体上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为精读课文细致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之后,对桂林山水有什么感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在学生内心先种下一颗美的种子,从而为本课的学习确立一个基本的方向。整体感知阶段我将随之完成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的任务。为精读体会扫清障碍。
二、部分精读感受美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漓江水的美,并从中感受文章表达的艺术技巧。这一段的教学我将分以下四步展开:第一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三种不同符号分别标出写漓江水奇、秀、险的句子。第二步,轻声朗读标出的句子,也就是下边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边读边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美?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夸张、比喻、排比、对比等多种修辞的妙用。第三步,突破疑难句。这一段中最后几句话理解起来比较难: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学生可能对这几句话莫名其妙。教学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讨论一下,这几句话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与前面的话有什么联系。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适当点拨,使他们懂得这几句话是再次突出了漓江水的静。这种小组讨论法与前后联系法可以收到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第四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这是个适当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地方,要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音高表达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
三、自由读书探究美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阅读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这也是终生发展的需要。在引领学习“漓江的水”这一部分的基础上,我将启发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进行回顾反思,总结出“读—思—议—诵”的基本方法。“读”就是快速浏览找出描写景物的重点句;“思”就是思考作者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表达出了山水的美;议就是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把读不懂的地方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解决疑难;诵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描写“山”的部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读书的需要,这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我将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交流之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适当点拨,引领学生的学习走向更高水平。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交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奇、秀、险”三个特点深入体会文中的美词佳句,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像新生的竹笋,像翠绿的屏障”“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通过交流深入领会其中修辞方法、优美词语的妙用,并进一步感受“山”的雄浑壮美、气势磅礴。
四、总结课文深化美。
学习课文之后,我将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桂林山水写得这样美?借助这一问题,把学生的阅读探究引向更深的领域。这是一个总结、提炼、升华的过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将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提炼,如比喻、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的组合运用、优美词语的运用、丰富的联想、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特点等等,这些写作技巧的总结发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我将把总结提炼引向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是深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文中带“啊”字的感叹句,如“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等等,让学生反复吟诵这类句子,体会作者内心那种如醉中痴的思想情感,进而感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也让学生懂得文章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五、感情诵读享受美。
《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兼美、激情洋溢的好文章,字里行间浸透着令人神往的山水美,全文上下始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阅读理解之后,我将安排6—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放声朗读,尽情享受文章所蕴含的文字美、景色美及作者的情感美。在自由赏读的基础上,安排朗读展示,让一部分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老师将随机启发引导学生读出内心的感觉,如写漓江的水静的语句,声音要稍微放低一点,尽量读出那种“静”的感觉,读感叹句时要读得深情一些,让气流从心底里缓缓地流出,通过感情诵读,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六、拓展练习创造美。
这篇课文的教学计划用两个课时写成,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读懂课文,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写作方法。第二课时将着重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在感情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这是课后练习要求,也是丰富积累的需要。然后安排一个拓展性的小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要求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通过这个拓展练习强化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各位评委老师,本课教学设计尊重了教材特点,坚持以美学思想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施以读代讲,促进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受到美的陶冶,不断领悟景物描写的艺术技巧,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预期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 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 绿
(3)检查思考题②,课件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课件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课件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范文3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___分一总”的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第1自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洞的特点,先写漓江水的静、清、绿,接着写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洞的剔透、幽深。第5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和排比手法的运用,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重点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
(4)能仿照排比等句式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课文2、3、4自然段,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难点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殷。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抓住桂林山、水、洞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盼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
学习课文第五段,总结全文,进行小练笔。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4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桂林的山、水、洞,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便于学生的理解。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障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洞,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配有课文录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和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桂林的洞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开火车读课文,大家评赏。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①用“…”圈点标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
(2)讨论、交流以上问题,教师随机板书:水:静、清、绿
(3)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自由朗读这组句子。
小黑板再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读一读比一比,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漓江水的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4)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总结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设计一组句子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学生讨论补充。
(5)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为了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运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随机课件出示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和剔透、幽深的洞,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和洞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5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再次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看录像欣赏桂林的山水美景,并随屏幕上的文字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