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的三个不同阶段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是您了解太极拳的学习阶段吗?下面是学习了小编整理分享的:学习太极拳的三个不同阶段。欢迎阅读!
学习太极拳的三个不同阶段
太极拳是一项稳打稳扎的运动,初学太极拳要多看、多问、勤练,学习太极拳你会发现,太极拳不仅是门武术,也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学习太极拳第一阶段打好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练好形体,夯实基础,形的基础包括身形、手形、步形,身法、手法、步法、腿法、眼法等都要符合规范;体的基础是指体力和基本功的训练。总体要求是中正、舒展、平稳、自然。
1、要心静意定
所谓“心静”,就是在学练时要思想集中,宁静心神,意念专一地进行练习。“意定”就是意识不断地指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一定目的,没有顾此失彼的盲动、乱动。
太极拳运动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四肢百骸,初学太极拳者要勤练拳架和桩功,可以帮助你提高太极境界。
在整个学练过程之中,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道,动中寓静,以静御动,安神静练,物我两忘。只有集中精力,排除杂念,才能进入“练意”“练气”和“练身”的太极境界。
2、要立身中正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练习基本要领”。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就太极拳而言就是要处在最适当的位置,在每个动作之前把身体调整到最稳定、最有利的态势;中正,就是要站稳,控制好重心。学练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正直,不倚不偏,舒展大方。
不能出现前倾后仰,左右歪斜,拱肩驼背,低头哈腰等错误体形、体态,要保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处于端正状态,这样有助于百会穴轻轻上顶,两肩两胯放松放平,开合变化时要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轻松自如。
很多初学者都有站不稳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腿脚功夫还没练成,在练习中,容易东倒西歪,因此,要勤练基本功。
3、要动作规范
动作的规范与否是衡量太极拳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其分值在总分值中占百分之六十。学练时要明确每一个动作的方向、路线,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力求一招一式准确到位,手、眼、身、腿各个部位在变换过程中做到路线清晰、力点准确、意识引导。
学练中不可贪多求速,不求甚解,以免形成错误的定型。
4、要步法沉稳
动作轻灵、柔和、稳固是太极拳主要特点。因太极拳的动作多是在保持屈腿半蹲状态下完成的,这就要求身体要自然下沉、重心稳定、轻而不浮、沉而不僵。
步形、步法是整套拳剑正确与否的基础,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变换动作虚实不清,定会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先把步形、步法按要求做规范。
平时要多练习各种桩步,把握身体重心的变换时机,增加腿部、腰部的柔韧性,以强化下肢支撑力度,提高动作稳定性。
5、要全身舒松
学练太极拳要全身放松,所谓放松就不仅仅是肢体的放松,尤其要求思想、意识放松,但放松不是空洞无物,不思不想的放松,而是思想、意识的高度集中,使意、气、形有机结合。
在学练时内脏器官、四肢百骸、筋脉皮骨等身体各个部位,完全处于放松状态,使其不受任何拘束或压迫,做到“动中求静,虽动犹静”。放松后,就可随屈就伸,舍己从人。
有位老师把学练太极拳形象的比喻为“如鱼得水”,意思是把太极拳比作鱼,把松比作水,鱼在水中能得到的,拳在松中同样能得到。
鱼在水中获得自由,拳在松中释放压力、解除束缚、舒展身心;鱼在水中获得营养,拳在松中体会拳理,贯彻要领,领悟真谛。
学习太极拳第二阶段掌握规律
着重掌握太极拳动作规律及其变化特点,突出完整性、圆活性、连贯性和内外统一性。
1、要连贯
一是指身体各个部位动作的连贯、协调,如上下肢的连贯,驱干与四指的连贯。二是指动作与动作的连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动作套路自始至终都要绵绵不断、循环无穷,做到周身一家,完整一气,不允许有明显的停顿和割裂。
前一动作的完成即转入后一动作的开始,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两个动作之间,先由意念和气势连接转换,再由腰腿带动四肢,由内而外发生形变。整套拳要一气哈成,好似行云流水。
2、要相随
要提高学练太极拳水平,首先要在动作的协调性、完整性上下功夫。任何太极拳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周身上下形成一个整体。其根在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到腿到腰,以气贯通。
手动、腰动、脚动,眼神也随之变动。“眼为心之苗”,眼是反映内在状态的窗口,是表现精气神的焦点。在练拳过程中眼睛始终是含蓄的,含而不露,眼神千万不能散,一散就乱,神气外泄,精神就不饱满。
从起势到收势,无论虚实变化,还是起伏转换,都要求式式相连,节节贯串,上下相随。使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不可顾此失彼,上下脱节,各行其是。
3、要圆活
太极拳的动作是以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她灵活自如,科学合理。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自觉地避免学练过程的直来直去和转死弯、拐直角。
在动作要领上,始终保持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只要做到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换圆活,使动作节奏运转流畅、和谐圆润。
学习太极拳第三阶段运用自如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学练神与形、内与外、气与力的完美结合,使动作饱满圆润、神形合一、神韵自如,突出表现力和感染力。
1、要虚实分明
太极拳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充满着无穷生机和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动作的虚实、劲力的刚柔、拳法的蓄发、身法的开合等方面。
从整体动作来分,动作达到终点定势为实,动作变转过程为虚;从局部动作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
弄清动作的虚实,用力时就要有张有弛,区别对待,实的动作和部位,用力要沉着充实,虚的部分要轻灵含蓄。
2、要连绵不断
太极拳不但要求刚柔相济,还要求均匀完整,时时处处不断劲,正如传统理论中所说“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要使劲力绵绵不断,就要在动作连贯、协调、圆活的基础上掌握运动规律。
为防止断劲,在动作中要求走曲线、转圆弧,上肢屈伸尽量与臂部的旋转相结合,以利于劲力的连贯。
小臂外旋时,小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外拧劲;小臂内旋时,拇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里裹劲;前推时,在腕部塌劲的同时,中指或食指领劲,意念贯注到指尖。
3、要形神兼备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意不用力”,以神领意、以意行气、以气打拳,通过舒缓连绵的动作达到身心合一,在行云流水中促进气血流畅、经脉舒通、协调阴阳,达到平衡,以神安体,融入自然。
例如做捋的动作就要有牵引或捋住物体的意念,按的动作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无物似有物,无敌似有敌,意动身随,意动劲动。
太极拳是中华文明之瑰宝,她既是武术又蕴涵道家思想、养生精髓,融技击、健身、修身养性于一体,其文化玄奇深奥,有着永远琢磨不尽的内涵。为我们学练者提供了探讨、研究和努力的空间,而且是常学常新,永无止境。
综观人类历史,是一部不容质疑的发展史,太极拳的历史也不例外,也是一部从无到有,从一家到多家的发展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也会不断得到充实,其理论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我将在现有学练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提高水平,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太极拳事业做出应有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