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课程说明和纲要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地理课程说明和纲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课程说明:
八上人教版共计四章,12 节,整个教材 116 页,全书主要 以我国的自然地理及基于自然地理的经济发展概况介绍。第一章内容涉及到我国 的疆域、人口、民族问题;第二章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地势地形、气候类型、河流 湖泊等;第三章主要内容有我国的自然资源储量、利用现状以及我国自然资源利 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四章主要内容有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业 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分布与发展等。完成本教材课程说明书写是为了更好的熟 练掌握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教材重难点,更利于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第一单元 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知识点解读:
1.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 半球位置: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2) 海陆位置:位于最大的洲亚洲的东部、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 西海岸,背靠最大的大陆,面对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大,全年季风气候显著;(海陆位置优越性结合教材 P3 蒙古、日本进行对比讲解) 3) 纬度位置:我国领土绝大多数位于北温带地区,北回归线穿 过我国南部福建、广东、云南三省部分地区,50°N 纬线穿过 我国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少部地区。绝大多数领 土位于北温带,适宜人类居住和工农业经济的发展。(纬度位 置优越性在教材P3 结合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进行对比讲解)
2.我国位置好处 对农业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海洋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 讲解。
3.疆域巨大、幅员辽阔 我国疆域巨大、幅员辽阔要通过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进行讲 解以及我国的陆地面积陆上国界线和海岸线的长度进行讲解。
1) 我国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经 度位置 135°E;最西端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经度位置 73°E,东西跨度达62 个经度;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 以北,纬度位置53°N;最南端位于曾母暗沙岛,纬度位置4° N,南北跨度达到47 个纬度。
2) 我国陆地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位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和长达20000 多千米,海岸线长 达 18000 千米。另外,我国还有领水面积 37 万平方千米, 管辖海域面积约300 万平方千米。
4.疆域巨大、幅员辽阔的好处 结合我国工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诠释解读。
5.34 个省级行政区 学习本框内容要熟练掌握我国的所有省级行政区,知道我国34 个省 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首府)所在地。要知道34 个省级行政区 所在方位、大概区划轮廓图。
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为13.7 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现状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 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基于我国现状的基本特点和现状特点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口计 划生育基本国策。 目 的: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的重要意义:降低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减少了我国的人口总量,使“世界70 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 年。
7.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基于我国地势地形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分布表现为东部多西 部少、城镇多农村少的人口分布现状。 人口区域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为我国人口的分界 线,这一分界线以西地区人口少,以东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面积占 全国面积57%,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6%,东部地区面积占全国面积43 %,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94%。 人口的城乡分布不平衡表现为城镇多、农村少,这是基于我国城乡 之间的政治经济差别所决定的。城镇人口所占比例约为80%(包括常住 人口和流动工作人口,农村人口为20%(包括常住、农民、老弱病残)
8、基于我国人口现状的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目 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我国的民族 我国是 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 55 各民族都是少数民族。 教学进度安排: 学习本部分需要掌握我国的民族组成状况,少数民族分布等。 本单元共三课,完成本单元新课教学任务需要 6 课时,进行单元测试和 试题讲解需要2 课时,完成第一单元教学任务需要6 课时。 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单元共三节,本单元的学习围绕我国的地形地势展开,通过对我国地 形地势的学习,掌握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变换规律。学习基于我国西高东 低地形地势特征的气候特征,掌握我国的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及特征。
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成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一二级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特征表现为山地多、平原少,丘陵、山地 错综复杂,高原主要以四大高原为主。学习本课要掌握基于我国地 形特征农业发展状况及农业发展模式。
. 我国的气候状况:
我国的气候特征变现为南北差异大,东西干湿差异大垂直变化打, 几分过期后显著。基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河流、湖泊分布状况等。降 水特征等。 本单元学习需要重点掌握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 国的地形状况,河流分布特征,降水特征等内容。
教学进度安排:
本单元共三课,完成第一课需要3 课时,第二课需要3 课时,第三课需 要2 课时。在把握教学进度的情况下,要进口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工作开展, 是学生学有所获。 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我们进行中国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教学紧密围绕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进行阐述,第一课就我国的资 源种类、储量状况进行介绍,以及我国资源储备、开发利用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课主要介绍我国的资源种类,资源地理分布特征,我国资源在分 布利用存在的问题:种类齐全、总量巨大、人均资源不足;
2.第二课介绍我国的土地资源。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组成结 构,分布特征,开发利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特征表现为, 山地、丘陵、高原所占比例达,平原低山耕地较少,人口总量达,人均耕地 不足等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土地使用不合理,退化严重、水土流失的问题是 我国当前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水是生命之源,是工农业发展源泉。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特征表现为时 间和空间的分布不平衡。时间分布不平衡表现为基于季风气候特征的季节降 水不均衡:夏秋季节降水丰富,春冬季节降水较少。针对这一特征,我们可 以采取修建蓄水池方式解决季节性降水不均衡现状。空间将水分布不均表现 为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针对这一降水特征, 我国采取跨流域调水方式解决区域降水不平衡状况。
我国当前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 严重、水污染严重等问题。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三单元共三课,完成第一课新课教学需要 2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需要3 课时,第三课教学任务需要3 课时。完成整个单元新课教学任务后需 要2 课时完成单元测试和试题讲解。 第四单元 中国的经济发展 本单元共三课,主要内容涉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状况,工农业发展状况。 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我国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状况:铁路运输网 络的“三横三纵”、水路运输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建国后远洋运输发展。 第二课主要内容合计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于不同地形地貌的农业经济发 展模式学习。以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三课主要内容涉及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工业经济分布特征,今年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等。 教学进度安排 本单元共四课,完成第一课完成第一课教学任务需要3 课时,第二课教学任 务需要2 课时,第三课教学任务需要2 课时,完成本单元新课教学任务总计需要 7 课,进行单元测试和试题讲解需要2 课时,最终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需要9 课 时。
八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来集镇一初中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许会泳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26课时左右
设计日期
2012-2-7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和从学习内容看: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性质。广大地理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进一步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教学中要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落实三级教学目标,利用好多媒体和其它教学资料,实现四位一体的教学资源整合,联系家乡实际,开展有益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地理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课
程
目
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说出各地例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5.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6.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
7.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8.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9.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10.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1.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课
程
内
容
课题
课时安排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6课时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9课时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4课时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4课时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3课时
课
程
实
施
㈠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㈡学习方式:、练习法、观察法、调查法、模拟制作法等。
(三)实施对策:
1、深入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的各种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3、改进教学手段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适当开展一些有关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学习态度: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交流、提问、回答、实验等方面的表现由小组评议后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要努力四个等次。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是否上交、是否独立完成、完成质量的情况由科代表和科任教师共同评议后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要努力四等个等次。
(3)实践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探究设计、生物绘图、小论文等的质量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要努力四等个等次。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测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评价中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分层分批布置作业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在评价中“因材施评”,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