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的套路和推手
孙式太极拳是近代武学大师孙禄堂先生融太极、形意、八卦三家为一体而创立的太极拳流派。孙式太极拳既融摄了八卦掌起、落、扣、摆等步法和拧转敏捷,式式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的身法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的套路和推手。欢迎阅读!
孙式太极拳的套路练习
套路,在任何武功的学习中都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要加以学习和实践。
练习太极拳要柔不要刚。柔并不等于软。练太极拳的用力是用自然的力,决不是咬紧牙关、屏住呼吸时用的力。它是一种顺中有逆、逆中有顺的自然力,是一种“气与力合一”的力,也是一种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的力。
祖国医学和气功均以肾为“命门”。据从现代医学解剖学了解到,命门的部位近于肾上腺部位。肾上腺有调节各元素的代谢作用和电解质平衡作用。如果这样物质的代谢作用和平衡作用发生混乱,就要造成疾病甚至死亡。
所以说,学好太极拳,是有助于我们的生理调节的。
人们能维持生命,主要依靠肾上腺的功能,所以,肾上腺又称之为“生命之源”。练太极拳的初步功夫——练精化气,就是加强肾脏统治力量。
但是,肾脏与其他脏腑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决不可单独分割对立,而是统一不断变化的生理活动,大致不出乎伸缩开合、阴阳顺逆、动静虚实。
练太极拳的套路时有三个阶段、三层意思:
第一阶段初层意思:在练拳时,好像自己整个身子沉人河水之中,两足犹如陷入于泥,两手及躯体的动作都像遇到水的阻力一般。
这种感觉需要大家在练习中去感受,多练多悟才能提高。
第二阶段第二层意思:总的感觉仍如第一阶段的意思,只是两足似已不在淤泥之中,能够浮起,如善泅水者能浮游自如了。
第三阶段第三层意思:好像整个躯体已钻出水面,身体感到格外轻灵,两足似在水面上行走一般,又好像只要心中稍一散乱,即恐下沉的意思。如练到这种程度,说明其套路已有一定功夫了。
练习套路,必须要按照拳路的四正四隅,做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种种动作,内脏各器官配合,起着平均发展、使其外长一寸、内长一寸、一动百动等作用,千万不能局限于身体的任何一部分。
只要做到气机通畅,心息相依,就是动中求静,那么一切杂念就不会产生了。这样,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的负担减轻了,精气充沛了,从而达到了祛病延年的效果。
另外,孙式太极拳具有架式高、步法灵活敏捷的特点,这对于研练者的膝关节是十分有益的。大家都知道,凡武术运动员由于高强度训练,往往造成膝关节的损伤,有些甚至是严重的损伤。而造成这些损伤的因素不外套路中有大起大落、跳跃翻腾、单重架式过多等等原因。
而孙式太极拳的架式高、步法活的特点恰恰能使受伤的膝关节得到保护和恢复,自然也就没有损伤膝关节之担心了。
在套路练习取得功夫后,对练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因为对练推手亦不外: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基础扎实,就能自如掌握分寸了。
孙式太极拳推手的练习
通过套路的练习有了一定的功夫后,便可进行对练。套路的单独练习叫做知己功夫,对练(推手)是知彼功夫。
但是对练必须有很好的套路的功夫才能施之于用。对练要每日按照掤、捋、挤、按等手法去练习。掤时用臂;捋时用掌;挤时用手背;按时用腰;掤要撑;捋要轻;挤要横;按要攻。推手时不可执著成法,要机动灵活,要集中自己的思想,掌握着自己的重心,窥定对方的身手,或粘或走,或刚或柔,伸缩往来要上下相随。
或如粘住对方的意思,或如似挨非挨的意思,灵活运用,切忌呆滞,更不能努气用拙力,要在不即不离中求玄妙、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要用捣虚法使得对手失其重心,即所谓“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但是捣虚之法务必判断好对方之来力。对方直出时必然没有横力,我搬其横,对方横出时必没有直力,我截其直;对方上出时必无下力,我挑其下;其下劈者必无上力,我打其上……总之要做到不离粘、连、黏、随,不可犯顶、丢、偏、抗之弊病。
在推手时没有僵滞力,就减少了对方的可乘之机,而只要对手一旦出现可乘之机时,就以“三体式”集中于一点的劲力发放出来,挫败对手。这也是孙式太极拳身势较高、步法灵活、动作连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