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炎有什么注意事项

2017-06-17

肝炎是肝病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大家知道治疗肝炎的要点有哪些吗?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治疗肝炎的事项,欢迎阅读。

治疗肝炎的注意事项

1.肝病要解决免疫耐受

肝炎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为慢性携带者,携带时间越长,病毒越高治疗难度就越大,对肝细胞的损害就越严重。造成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呈持续病毒感染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免疫耐受(即人体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及其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也是治疗上最难解决的问题。

2.肝病要因人而异

肝病治疗不能“千人一面”,据肝病治疗经验而言,几乎每一个肝病病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必须针对每个人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案。不能不管什么情况,一上来就采用抗病毒药治疗。医生说,不同感染程度在肝脏中病毒的含量各不相同,治疗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案。

3.治肝病要明确目标

治疗肝病首先是要明确目标,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治疗肝病时,要明白处在肝病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并因此制订出与此相适应的治疗目标,不能一提治肝炎,就是要转阴。不同阶段的肝病治疗要有不同的目标,有助于减少患者盲目求医,有助于肝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肝炎患者的饮食讲究

1.热能适量

过去用高热能饮食,认为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现证明效果适得其反,许多患者由此而发生脂肪肝、糖尿病等并发症。高热能可增加肝脏负担,加重消化机能障碍,影响肝功能恢复,延长病程。如能量过低会增加体内蛋白质耗损,不利于肝细胞修复与再生,故肝炎病人热能供给需要与其体重、病情及活动情况相适应,尽可能保持热能收支平衡,维持理想体重。如无发热等合并症,成人应供给8.37MJ(2400kcal)/天左右即可,有发热等可增加至10.04MJ,肥胖者应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

2.供给优质蛋白

肝炎时肝内蛋白分解加强,重症肝炎常有蛋白代谢紊乱,酶活性异常、机休免疫功能降低、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等生理生化代谢紊乱。若饮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可引起血浆蛋白下降。供给足量优质蛋白可提高酶活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贮存,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肝功能恢复。每天按1.5~2g/kg,占总热能15%左右。由于饮食中蛋白质增加引起产氨增多,使血氨增高,故应供给产氨低的蛋白质食物为宜。食物中奶类产氨最少,蛋类次之,肉类较多。大豆蛋白质中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与动物蛋白混用,更能发挥其互补作用和减少氨的来源。如有其他合并症,蛋白质供给量需作相应调整。

3.适量供给脂肪

饮食中的脂肪不应过分限制,以免影响机体热能供给和降低食欲。但对油腻的食物应当避免,特别是黄疽尚未消退者。肝炎患者胆汁合成和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因此,脂肪供给过多时会出现脂肪泻,而供给量太少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60g/天左右,或占总热能20%;烹调用植物油为宜。

4.适量碳水化物

碳水化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并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但过多碳水化物摄入超过机体需要时,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并发症,对机体恢复不利。供给量应占总热能60%~65%,全天约350g主食,并应给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过多的果糖和甜点心,可影响胃肠消化道酶的分泌,降低食欲;糖发酵产气又可加重胃肠的胀气。

5.足量维生素

维生素与肝脏病有密切关系,多种维生毒贮存于肝脏内,且直接参与肝内生理生化代谢。严重肝病时,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引起雏生素C、Bl、B2、K、E、A等缺乏。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维生素C、E和K联合使用治疗肝炎,可改善肝炎患者的症状和促进肝功能好转。选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番茄、胡萝卜、豆类、动物肝脏、乳类、水果等食物。一般病人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软饭,恢复期可用普通食谱。食物供给要做到量少、质精,以减轻肝脏负担,并尽可能地照顾患者口味和饮食习惯。肝脏病患者应忌酒和含酒精饮料,忌辛辣及强烈刺激调味品,产气、油煎油炸食物等应少食。病毒性肝炎低脂饮食参考食谱见附表。

不同类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1、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患病初期,会表现出不明原因的,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肝炎患者表现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此外,如果患者有黄疸症状,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没有的话,就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如果超过6个月没有临床治好,就会转变为慢性肝炎,部分患者会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多无黄疸。不过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会有较显著的肝炎症状,如倦怠无力、食欲差、腹胀、溏便、肝区疼痛等症状。

3、重型(黄疸)肝炎

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来讲,患者会在短期内出现深度黄疸、厌食、呕吐、伴高度乏力、嗜睡或烦躁、昏迷、出血倾向,蜘蛛痣、肝掌、腹水、下肢浮肿等。对于急性重型肝炎来讲,除了会出现黄疸外,还会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行为反常、嗜睡、烦躁不安或昏迷。

4、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常有显著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60%,肝功能反复异常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