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与人生的感想和领悟

2017-06-12

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对哲学与人生的感想和领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对哲学与人生的感想和领悟篇一

人生,源于哲学。

或许我们不明白存在的价值;或许我们不明白人生的含义;亦或许,我们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义„„

我们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你感叹!

我们太过于渺小,所作所为不过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我在宇宙之中、人类之长河,依赖咀嚼先哲的智慧,对哲学与人生有了些许的感悟。尽管有拾人牙慧之嫌,但这些点滴的感悟在我心灵上产生了绝妙的强烈震颤!

我得感谢哲人们让我懂得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我们都是这段路上的旅客,都是匆匆过客的道理。人类就是由于一段一段的连接,一个一个来来去去,才构成了人类的长河,这一条和绵长悠远而永无止境。我们要在一定层面上认识人生的方向、过程、目标,不能不学习哲学,不得不去拜读一个一个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说:“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苏格拉底用死亡诠释了自己的生命哲

学理想。而朱老师,在自己的著作中呕心沥血,启迪世人。亦是同样伟大的行为。 。《庄子遥游》有小麻雀对大鹏鸟的嘲笑:“彼且奚适焉?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关键是自知,做麻雀又如何,鸡立鹤群又如何?人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一面。如果唐太宗认识到自知的重要性,用不用魏徵又何妨? 《圣经·罗马书》有言:黑夜已深,白昼将至,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

没有哲学认识的人生是残缺与悲哀的。有一天,一个人如果不能宁静地离开依依不舍的世界,更是人生或人们寄托无数希望的社会的大悲哀。

我懂得了做人的哲学。有的人,不会很在乎你对他做过什么,因为他觉得你对他所做的事情的你应该做的,甚至,他也不会对你说声谢谢,因为谢谢在他的口中,是多么稀少、多么稀缺的一个词语啊。有时候,因为你做得比平时不好,他就会说三道四的,对你的评价就很低。当你读他时,要理解他,因为他就是那种人,你是不能改变他的秉性的。男人的胸怀的被冤枉撑大的(马云),突然很理解这一句话,男人的胸怀要容得下一切一切,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还有那不太美味的冤枉,慢慢的把他咽下去。突然之间,觉得伟大的人与我们平常人有什么区别了,那是他们能容我们所不能容之物。你不可能做到能让周围的人满意你,

但只要做到让周围大部分的人满意就可以了,那你已经做得很好的了。

到底什么是哲学呢?学习了哲学之后对人生又有什么帮助呢?哲学的意思是爱智,即爱好智慧。但爱智不等于拥有智慧。柏拉图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当然不是要人去自杀。提升哲学素养的途径是:培养思考的习惯,掌握整体的观点,确立价值的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学习哲学培养爱智要从思想方法上入手:一是从逻辑上要掌握概念、判断、推论的运思规则;二是从语言分析角度把握表达的效应;三是从现象学的角度掌握辨物的策略;四是从诠释学的角度掌握阅读的途径。

世界上近七十亿人,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学习哲学要把握人生方向必须要思考:“人性到底是什么”,即了解与研究人性的真相。对西方来说,一是在古希腊时期,偏向从“人的现状”来看待人性问题;二是在中世纪时代,以基督宗教为主,与宗教有关,是从“人的起源”来看待人性问题,亦即相信“人是上帝造的”;三是在近代欧洲时期,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逐渐发展形成的,即从关注“人的生命特色”转而探讨“人应该往哪里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哲学家及思想,每一个阶段的人都是在那样的思想下流露出每一个阶段的人性。我们由此可以观照人性的历程及产生的社会文化。比如,希腊时期的典型文化是神话与悲剧,典型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中世纪的典型文化是圣经。近代的典型哲学思想是存在主义、慌谬与超越,先驱哲学人物是克尔凯郭尔、尼采,代表哲学人物是亚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马塞尔;荒谬与超越哲学家代表是萨特和加缪。我们沿着这一条线路和各标志点的人物及思想,就可以领略人性发展的脉络历程,感悟到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无赖世界的力量,感受到人性发展的坎坷与前进的动力。

我们活在当代,我们依然对世界充满期望和困惑。据研究,宇宙的生命是200多亿年,太阳已有了20亿年的光景,而从猿到人算来人类在地球上的足迹大概才两万多年。宇宙该向何处去?人类该向何处去?如何利用和保护我们的环境?人如何活在当下?人在有限时间的价值是什么?而今每一个人的遭遇、人的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人与环境、国家与国家、物质和精神、自然与社会等等的关系,都需要我们通过哲学去认识与探索。只有把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处理好,人生及人类才不会蒙昧,才会迈向光明在照耀的彼岸!

阅读与思考吧!实践吧!我们存在的哲学 必将引领我们的人生!

对哲学与人生的感想和领悟篇二

很是偶然选了哲学的启迪这门选修课,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吧,反正是一看见就是觉得不错,就选了,现在觉得,很真的没有选错。在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包括为人处事的哲学、待人接物的哲学和爱情的哲学。下面我就细细道来了吧…..

首先,我觉得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人不能决定自己的生,但可以决定自己的死,可悲的是很多的人却轻易的决定了自己的死亡,跳楼、服毒、割脉等等的方式。他们觉得死是可以解决问题了,死了,任何烦恼也没有了,没有的工作的烦恼、爱情的烦恼和没钱的烦恼。在我看来,自杀的人是很愚蠢的,细想一下,你连死的勇气都有了,难道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么?工作的问题?可以再去找,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就不相信世界上没有适合你的工作岗位;爱情的问题?很多的人是因为了过不了这一关才自寻短见的。突然觉得也是很不值得的,失恋的原因,是因为她他不再爱你了,你就为了她他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很不值得,既然她他已经不再爱你了,为了一个不爱你的人献上自己宝贵的生命,值得吗?那你的死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了;钱的问题?有的人因为没有钱了,炒股、炒楼失败了、公司倒闭了,就匆匆跑上楼顶,而后潇洒一跃,真的是解脱了。在我看来,这并没有解脱,相反,倒是把深深的罪留给了自己。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挫折是难免的,就像我们脚下的路,也是曲曲折折的,有时候甚至是坎坎坷坷的,对了,这就是人生。没有经历过曲折的人生是经不过推敲的,是很脆弱的。还是那首歌唱得好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啊,彩虹是美丽的,那是因为她经过的风雨的洗礼,才变得如此的有魅力。难道我们的人生不是这样的吗?只有经历过风雨、只有经历过挫折,这样的人生才会变得想彩虹般的多姿多彩。

其次,我懂得了做人的哲学。有的人,不会很在乎你对他做过什么,因为他觉得你对他所做的事情的你应该做的,甚至,他也不会对你说声谢谢,因为谢谢在他的口中,是多么稀少、多么稀缺的一个词语啊。有时候,因为你做得比平时不好,他就会说三道四的,对你的评价就很低。当你读他时,要理解他,因为他就是那种人,你是不能改变他的秉性的。男人的胸怀的被冤枉撑大的(马云),突然很理解这一句话,男人的胸怀要容得下一切一切,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还有那不太美味的冤枉,慢慢的把他咽下去。突然之间,觉得伟大的人与我们平常人有什么区别了,那是他们能容我们所不能容之物。你不可能做到能让周围的人满意你,但只要做到让周围大部分的人满意就可以了,那你已经做得很好的了。

最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我觉得这种爱情观是超脱于现实的一种爱情,但恰恰这种爱情的最美好的。现代人的爱情,在我看来已经是变了味了,为什么?那是因为钱的加入。难道你不觉得么?之前有看过一篇这样的新闻,标题大概是“大四女生不忙工作,忙着找好老公”,有的男生就觉得很委屈,难道我们的爱情真的是经不起推敲,难道我们就不能一起努力奋斗、一起寻找我们爱的归宿?曾经的信誓旦旦都跑到哪里去了?有些女生就说了,对不起,没有钱,我们就拜拜,找个有钱的老公,我可以少奋斗几十年,这有什么不好?无可否认,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活生生的例子,当然,我也不能但从我的角度来论述哪个的对错,只是觉得这样的爱情真的是变味了。难道你不觉得吗?

找个时间,一个人,树下,石旁,静坐沉思,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哲理,你都可以触摸得到她走过的痕迹,那种感觉是很微妙的。

对哲学与人生的感想和领悟篇三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傅佩荣所著。《哲学与人生》是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

重读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让我有种回味和共振的感觉,那种经历后的精炼总结让我孜孜不倦,像是看到自己拍摄的一部人生电影,而主角就是我,其中的行为有些是意气风发,有些是冲动不顾后果,我也因此得到了回味的乐趣,书中也有很多我所未经历的一些,但是有了共振和回味,我相信即使面对未来,我也有拨云见日的功力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一些枯燥的为什么,看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会发现,哲学真的距离我们很近很近,而且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美好,像是我恶魔呢闻到了面包的甜香味。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是一部可以研读的好书„„

本书的作者不是以写书为生的专业作家,而是台大的一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所以此书也可看作是一本教材,又由于它的思想性,还可看作是一本励志书。但它与一般教材和励志书又截然不同,因为那些多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然而此书却全是傅先生个人思想的结晶。对于这样一位思想大师的著作,鄙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把我的一点感悟说与大家听。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 哲学与人生中有句话得好,对我影响很大,从中受益匪浅,例如“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是啊,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东西,封闭自己的心灵呢?这样或许守住了自己的财产,却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与真人棋牌游戏人分享后也许就不同了。

“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

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