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老头有感1000字_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读完《高老头》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触是:多么可怜的父亲啊,多么可悲的现实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高老头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高老头有感篇一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中的角色因各自的弱点而造就悲剧,那《高老头》中的人却是在一重重错误间迷失了自己。
《高老头》的结构是简单的。作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欧也纳,如何用各种在我闻所未闻、在巴黎司空见惯的伎俩爬上上流社会;二是老面条商,即高老头如何因溺爱女儿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欧也纳的战略极为简单:依靠远亲的显赫抬升自己,依靠父母的积蓄打扮体面,于是便可以出入交际场所,争取一门能带来好运的亲事或私情。用我们的眼光看,这是场丢人的征途。但在欧也纳看来,这是最道德的办法。理由很简单:第一,父母的养育之恩只能在发达后回报;第二,在巴黎平步青云是所有年轻人的愿望;第三,他的另一个备选计划更是有谋财害命之嫌的——所以,这“不道德”从何说起呢?
但这真的就合理了吗?如果欧也纳将自己视为一个花花公子,自然合理。但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文化的人,那就不对了。首先,在价值观上,之所以人人企图混进上层,是因为对物质与名誉的贪求。人为何如此看重名利呢?一方面,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老派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交融产生的灾难;另一方面,是信仰缺失,内地人常诋毁巴黎人没道德、没信仰是有道理的,但却没察觉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整个西欧已经落入错误循环。当一个民族高估了宗教,而宗教最终随新时代降临而崩溃,那“唯利是图”就成为了信仰。从皇帝到农民,一致的“唯利是图”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又加强了“唯利是图”。如此循环往复,一错再错,便形成了剥削的、卑鄙的社会。同时,打倒特权阶级、建立共和国的运动自1789年开始,在法国闹了一个世纪。虽然推翻了封建制,却因进展缓慢甚至多次倒退浇灭了人民尤其是青年心中的火焰。人民错误地认为解放斗争是一场战争就解决得了的,但事实是进步道路永远是坎坷的。于是他们放弃坚守人文主义、唯物主义道德。所以,人民怎可解放?人们以什么为信仰?人们怎么不卑鄙?
讲到卑鄙,高老头似乎具有双重人格——发国难财的资本家,或慈父。他大概在大革命后的饥荒中抬升粮价发了财——这是很资本主义、很“商业”的行为。而他对于女儿,却是另一个极端——要什么给什么,不注重教育,不注重精神。女儿忘恩负义,其中一个被丈夫骗取财产后与欧也纳成婚——结局还算好;另一个却因出轨导致负债,最后不了了之。老头自己在发现无计可施后含恨而死。
高老头是太没有信仰,又太没有理智了。缺乏教育,导致了他的最大错误——没有对人性透彻认识。他错看了巴黎人,没认出那自私、冷血的嘴脸;他错看了儿女,没认出那无良、轻薄的心;他错看了自己,没认出那教子无方、逃避现实的自己。在深层上,他是笃信金钱的,与上文提到的心灰意冷的法国人一样。他错误地认为,爱孩子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而当那少有的父爱渴望一点心灵上的、精神上的慰藉,他又怎能得到?他可从未将这些东西带给女儿啊,又怎么能奢望她们回报呢?
《高老头》与其他许多巴氏名著一样,在默默中悲惨,在平凡中壮烈。这是尊严死亡时的壮烈,我们在自己的错误中酿成悲剧。
读高老头有感篇二
最近,闲来无事,见舍友书橱上有这本《高老头》,便借来读读。我想这本书,很多同龄人都在中学时读过吧!以前听别人说起这个书名,以为就和《伊索预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那些书一样,都是讲童话故事的,讲一个关于姓高的老头他的奇闻异事。其实不然,读作品时才恍然大悟,这是讲父爱的故事,然而这种爱却带有罪恶感。
巴尔扎克是闻名世界的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用他的笔给我们在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现状,而《高老头》却是巴尔扎克长篇小说中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是作者用三天三夜的时间一气呵成的。作品发表后,就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影响,这就足以看出他的份量。
故事发生在沃盖公寓,一个19 世纪初巴黎某个神秘的角落。这个公寓里住了一些特别奇怪、身份不明的房客。作者选择的这个环境就让人感到这儿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一些悲剧。故事的主人公高利尤老爹是一个生活简朴、衣着简陋的老头,听人们说他以前做面粉生意,赚了一大笔钱,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现在竟沦落到如此地步,自己的生活过得特别凄惨,但经常有两个如花似玉的贵妇来探望他,并且每次来了以后,两个女人都会把房门关起来,和高老头在里面悄悄地说话,这种行为就让其他的房客感觉特别的怪异,当我读到这时也很差异,这两个女人到底和这个穷困潦倒的高老头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是朋友的话,那也应该伸出援手帮助一下他的这位老朋友啊,让他的生活过的稍微好点。如果是其他房客猜想的那样,那两个女人是高老头的情妇,但这种情况立即被排除,养情妇是要很多钱的,而高老头现在似乎连自己都养不起,怎么有能力去养别人呢?慢慢的往下看去,心里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这两个女人是他的女儿,而且都是社会上有名的贵妇,但是他们奢侈的生活和日常的开销都要让他们的父亲来承担。这真的让人匪夷所思。老头就把自己赚来的金银细软全卖掉,来满足女儿的需求,以至于到了如此落魄的地步。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女的爱,这种溺爱,模糊了老头的眼睛,也麻痹了女儿的心,两个女儿在他心里的地位超过了金钱,而老爹在两个女儿眼里的价值充其量就是金钱而已,一旦积蓄花完了,他就没有半点存在的价值了。以至于老头临死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女儿陪在他的身旁,这时他才清醒了,原来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什么回报都没有得到,唯一的就是孤独与悔恨,慨叹自己养了两条狼,两条如此恶毒的狼。但一切都来不及了,最终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作者用戏剧化的手法,为我们在现了当时社会金钱是怎样扭曲亲情的。为了金钱可以抛开血缘,不顾骨肉情深,人和人之间变得如此冷漠,这真的让人寒心啊!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能只有物质上的繁华,更要有精神上的富贵。记得徐志摩说过一句话:“我们要做精神上的贵族,物质上的平民”。人类社会不能有这样“伟大的、高尚的、无私的”父亲,而应该有更多真正爱自己儿女的父母。
读高老头有感篇三
读完《高老头》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触是:多么可怜的父亲啊,多么可悲的现实啊!而书后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 是的,在19世纪上半期的巴黎社会中,人与人的那种金钱关系实在是太普遍了。这令我们感到多么的悲哀啊!
《高老头》这本书,以巴黎社会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百丑图,是资本阶级的真实写照。书中写出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父亲(高老头)高里奥把毕生的心血倾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但最终却因为贫穷,被女儿抛弃,直到临死两个女儿谁也不愿来看自己的父亲,带着遗憾病死在医院黑暗的病房里。在父亲下葬那天,连块埤也是两个大学生当了手表资助的。他以前是那么富有,可结局却如此的悲惨。
高老头的父爱,让两个女儿踏入上流社会,却也正是由于他的溺爱,使两个女儿抛弃了他。“6点钟,高老头遗体下了墓穴,周围站着女儿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钱买来的简短祈祷词刚念完,那些关事便与神父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在高老头的葬礼上,他的女儿也没来看他一眼。可怜的高老头!还有他那可怜的父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终也只能折服在金钱脚下。
有人说,高老头的女儿太可恶了。但我认为,如果高老头对女儿的爱转化为教育而不是宠爱,那么女儿现在应该懂得珍惜父爱,应该懂得如何善良、真诚待人。然而,许多人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心地善良、毫无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会中立住足吗?
高老头的遭遇是许多当时社会中人们的一个最真实的缩影。他的结局是法国贵族社会失去人性的一种杀戳。他生前的光辉带着痛苦与回忆,永远藏在那座孤独的坟墓中……
而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头唯一的朋友,那个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后来也因禁不住上流社会和金钱的诱惑,蜕化成不顾一切去弄钱的野心家。“他看着坟墓,洒下了年轻人最后一滴眼泪。这是神圣的感情在一个纯洁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一滴刚落地便立即飞到天上的眼泪。”这滴眼泪在那个金钱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可是在这滴真诚的眼泪过后,“他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广场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宫的穹顶之间,那里便是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喧嚣的蜂窝,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里的蜜汁一口吮尽。”即将上演的又是金钱之间的交易和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出卖自己的种种悲剧。 对于现在,过去的那个巴黎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其实,它那时种种的一切,仍潜伏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对于拉斯蒂涅,我不禁感叹:人啊,为什么那么经不起诱惑呢?我想这与人的本性有关吧!
《高老头》这本书使我真正了解到:拥有权力获得利益只能带来片刻的欢愉,不是永久。我们应该学会主宰金钱而不是被金钱主宰。并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问问自己的良心,因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卖了他,那么良心的谴责将让你得不到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