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博物馆导游词
四川省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3月,1952年由“川西博物馆”更名为“四川博物馆”。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川省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篇一:四川省博物馆导游词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2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藏文物具有浓郁的巴蜀地方特色。分为陶瓷类、砖石类、金属类、钱币类、书画类、民族民俗类、碑帖类、近现代史类八大类三十余小类文物。为研究四川古代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教育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藏品包括上至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资阳人”头骨化石,下至近几年国内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包罗万象,精彩纷呈。
四川博物院目前拥有14个展厅,总面积12000平方米,包含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物、工艺美术、藏传佛教、万佛寺石刻、张大千书画、汉代陶石艺术等10个常设展览,还有4个临时展厅,用于举办各类临时展览。自2009年新馆开馆以来,四川博物院全年免费向观众开放。
篇二:四川省博物馆导游词
四川博物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南路,浣花溪公园东侧。博物院馆藏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等。博物院有青华路与浣花南路两个入口,但只有青华路入口对游客开放。
四川博物院共分三层,一层以四川汉代陶石艺术展为主,展示品多为粗旷古朴的汉代石刻艺术和陶塑艺术,这里是了解四川历史的好地方。
二层主要由巴蜀青铜馆、大风堂(张大千书画陈列馆)、中国书画精品馆和瓷器馆组成。大风堂(张大千书画陈列馆),是国内藏有张大千作品最多的地方,收藏分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写意画和大千用印三部分,尤其是临摹敦煌壁画,仿佛带你回到了真正的敦煌。
同在二层的中国书画精品馆,展示有所藏的历代书画珍品100多件,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刘松年的《秋山行旅图》和唐寅的《虚阁晚凉图》,不过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可能会被馆方收藏起来,不一定可以看到。
三层以藏佛之光、万佛寺石刻馆、古风雅韵工艺美术馆、大山回响和百年回眸构成,大多反映出四川的民风民俗。
四川博物院出来,可以去附近的杜甫草堂、青羊宫、武侯祠、锦里逛逛,都距离非常近,可以一并游玩。
篇三:四川省博物馆导游词
四川省博物馆,它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3月,馆址在皇城明这楼。1949年改名为“川西人民博物馆”,馆址迁至人民公园内。1952年改为“四川省博物馆”。1965年,由人民公园迁至现址(原“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展览馆”)至今,馆址占地面积50亩。1984年5月邓小平提写馆标“四川省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馆已免费对外开放。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历史性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建于1941年3月,原名四川博物馆,后改名为川西博物馆。1952年定名四川省博物馆。原馆址在原皇城内明远楼。后又迁至成都市人民公园。
1965年迁现址。该馆藏品16万多件,其中,一、二级文物2000多件。藏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其中出土于川东巫山县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人面形石佩,距今5000多年,以一长6厘米、宽3.6厘米的天然椭圆形黑色石块为料,正、背两面均琢雕出人的双目和鼻口,构成1个人型面庞。重庆巴县冬笋坝出土的战国铜剑,全长62厘米,无格、扁茎,剑身和剑柄一次铸成,形如柳,有“柳叶剑”之称。剑的全身铸满纹饰,除剑脊两侧的虎斑纹外,在剑基部位还刻铸出虎纹和花蒂、手臂、手掌等纹饰。这些纹饰、图案是研究巴蜀文化的珍贵资料。汉代画像砖、石刻在该馆藏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馆的“四川省历史文物陈列”和有关反映四川省革命斗争历史的文物陈列,共展出文物资料约4000件,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
素享“天府”盛誉的四川省,拥有秀丽的山川和辽阔的沃土,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反映着四川历史的发展进程,它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
四川省博物馆便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之一。
四川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3月。创办伊始,设备简陋,经费不敷开支,专业人员甚少,直至1949年底,全部藏品仅近万件。1950年改称“川西博物馆”,1952年改为“四川博物馆”。
新馆落成
易名“四川博物院”。2009年5月新馆落成后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书画、佛教造像、少数民族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革命文物皆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川省博物馆的藏品是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积累而成的。1941年,原馆长冯汉骥教授主持发掘前蜀永陵,开启了四川省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先河。
建国后,四川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时担负着四川地区主要考古任务的我馆在几十年的田野工作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资料,丰富了馆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