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基本功,体悟太极之理

2016-12-02

我们经常会听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很多人认为拳是拳,功是功。光练拳不行,还要去练其他“功法”。那么,功和法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修炼基本功法,体悟太极之理。

修炼基本功,体悟太极之理

太极拳运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瑰宝,它独特的价值体现在:一,太极拳运动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精髓,它显著的养生功效,倍受习练者和医家推崇;二、太极运动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形象体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倾心参悟,并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三,太极拳功夫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高级技击术,神妙莫测的技击效果,使众多武术爱好者为之叹服和倾倒,并以之为个人武术修为的目标。

目前,海内外习练太极拳者众多,而多以演习套路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盘架子”。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人们身着太极服,演习着舒缓的太极拳,也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然而,太极拳深厚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当被问及“何为太极拳”?习练者往往无法作答,就是练了十年二十年、拿过比赛冠军的资深爱好者,也都无法给予准确的解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太极文化的缺失。习练太极拳不明太极之理,不遵理而行,虽行拳千遍,也只能流于“太极操”的误区了。

现在,广泛流传的各式太极拳套路是太极先贤们毕生武学造诣的凝结,一招一式都蕴藏着精妙的攻防技法,而这些技法都是在练就深厚的“太极劲”的基础上施展的,非深悟太极之理者,不能领悟其精髓。所以,习练太极拳应从学习太极理论,修炼太极功法入手。习练太极功法的过程是在知道(学习相应的太极文化知识——生意)、行道(习练合于理的功法动作——生形)、悟道(在运动中顺应规律——知行合一)、证道(最终体现顺应自然规律的效果)。只有悟得太极之道,再习太极拳套路,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经常会听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很多人认为拳是拳,功是功。光练拳不行,还要去练其他“功法”。那么,功和法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所谓“法”就是方法,就是载体。而所谓“功”,就是内涵,就是本质。而所有的“法”都是修炼那个“功”的载体。因此,所有的“拳”都是“法”,而“功”是通过这些“法”要练出来的内涵的东西。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无功之“拳”就叫“花架子”。不懂功,只练法,就会法没着落,练错了都不知道。这时的法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许多人为了养生健身而练习太极拳,结果却练出了各种毛病,把身体练坏了。

要练功“就要先知功”。也就是知道通过“法”这个载体在练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怎么练这些东西,并且练出来后会保留在自己的身上,在自身起到我们所希望的那些作用。所以陈鑫“太极拳十要”中阐明:“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这里的读书就是“明理”。理清法明然后可以言拳。就是说"理"是拳的根本。循理而行谓之功,练拳才能真正有意义,才能产生所要的效果。

太极拳运动讲究“用意不用力”。“用力”就是在做动作,而这个动作在做什么,在运行什么规律,在遵循什么规矩(这里的规矩绝不是现在许多人认为的动作的位置、高低、大小、轻童等外形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如果一概不知,太极拳这个“法”就成了无“功”之法。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就和其他的“用力”进行肢体的运动没有任何区别了?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这样的规律和规矩,并有意识地按这些规律和规矩做动作时,我们就是在“用意”了。所以,练太极总说“意在先”,就是这个道理。而正确的意识的产生又来自于正确的“理”的认知。所以拳论上说:“宰乎心者,理也。”无“理”不生“意”。在对正确的“理”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了正确的意识,并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肢体合乎规律和规矩的运动,练拳就是在练“功”了,太极拳才真正回归到了“头脑功夫”和“心意”功夫,其独特的养生功效才能得以真正地体现。

因此,真正的太极拳修炼,“理、意、形”三个方面是贯穿一体,缺一不可的。“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在这次“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把李建伟老师传承于几位太极先辈的一套“太极6式基本功法”在“理、意、形”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地讲解和分析,并传授给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使大家在“明理、用意”的基础上修炼具有内涵的太极拳功夫,不枉大家在太极拳追求之路上的辛勤和努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