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养场管理技术
肉鸡养殖场是大规模养殖肉鸡的场所,养殖场的规模化也是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肉鸡养殖场饲养管理漏洞与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肉鸡养殖场饲养管理漏洞与解决方法
一、存在问题
1、空舍消毒不严格
鸡舍废物打扫不彻底、冲洗不干净,更有甚者根本不冲洗;冲洗后消毒时,甲醛使用数量不足,鸡舍密封差或达不到24h以上,消毒效果不佳。
2、温度控制不到位
温度是影响鸡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不严格执行温度要求标准,注定造成养殖失败。为节省供热成本,在不该脱温时脱温,难以达到肉鸡生长对温度的适宜需求;忽冷忽热、温差过大是造成鸡群感冒直接诱因,同时造成肠道拉稀,呼吸道症状、采食量降低或达不到正常标准等一系列病症;鸡群在防疫、断喙时要求比正常温度高1-2度,大部分养殖户人为将温度降下来,不但会造成鸡群拉稀(黄色粪便),而且会使得鸡群免疫效果差,甚至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个别鸡舍保温性能差,温度难以控制好;天气变化时,忽视鸡舍温度调节控制;冬季外界温度高时,不注意通风,出现热死鸡的现象。
3、扩群分群不及时
为了省煤,冬、春季节扩群速度太慢,扩群不及时造成鸡舍空气污浊,生存环境差,易于引起呼吸道病和肠道疾病,严重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扩群不及时,造成鸡群密度增加、料位水位不足,最终影响鸡只采食量。
4、饮水质量无保障
饮水管道长期不清洗消毒;饮水器中落入的饲料经过发酵腐败,鸡只饮用变质的水源,无形中将引起肠道疾病,最终导致料肉比升高;个别养殖户在4-5天就撤掉小饮水器,换成大饮水器,导致鸡只饮水不足,更有甚者,从一日龄就开始直接使用大饮水器,导致鸡只饮水严重不足,导致大量死亡;饮水器故障造成饮水器没有水,特别是温度高时给鸡只造成伤害更严重;饮水器漏水,造成鸡舍湿度过高,引起球虫病的发生;饮水温度过高或鸡舍温度太高时,出现个别鸡只洗澡现象。
5、光照控制不合理
光照过强引起鸡群啄羽、啄肛现象;活动量太大,能量消耗;光源设置不均,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6、采食质量无保障
个别养殖户在小鸡阶段喂料,采用铺设塑料纸散料喂养,数量不够或时间太短,有的直接用小料筒或大料桶,导致鸡只采食量小,部分鸡只吃不上料;饲料保存在高温环境中,维生素氧化,品质下降,料肉比提高;个别养殖户饲料保存缺乏仓库设施,不按技术规范保管,导致肉鸡采食霉变或污染饲料。
7、环境卫生脏乱差
鸡粪乱倒乱放,大量病菌经传播媒介,鸡群就会发病,直接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环境卫生不打扫、消毒,成为病菌藏污纳垢场所,随时威胁着鸡群健康;进入生产区、鸡舍无消毒设施,有的也形同摆设,人成为疾病传播的罪魁祸首;鸡舍内不能定期带鸡消毒,发现鸡群出现问题时已为时过晚;鸡粪不及时清理,鸡舍氨味、硫化氢、二氧化碳浓度大,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影响到疫苗抗体的产生,威胁到机体健康。
8、防疫免疫效果差
疫苗来源非正规渠道,质量无法保障;未按保存贮藏规范要求操作,特别在农村未有停电应对措施,造成疫苗失效;防疫操作时,稀释好的疫苗未在1--2小时内用完,不能保证每只鸡获得足量有效效价;饮水免疫水量不足或太多,饮水器清洗不够干净,免疫前后三天联续使用消毒剂和抗病毒药物,影响防疫效果。
肉鸡养殖场,如何用药
1.不同养殖模式药费使用情况
个体小型饲养场、龙头放养的中小型养殖户鸡场设施简陋,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用药习惯除了雏鸡开口预防性投药外,多依赖发病时治疗。常被疫病困扰的养殖户总结的经验是大约3天就要投药预防,中间间隔2~3天不投药心里就没底。每羽肉鸡药费在2.0元以上的多为此类养户和发病率高的养户,而此类养户鸡群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一般不到6周龄多在32~35日龄左右就被迫提前出栏。
公司+农户式养殖。放养规模较大的饲养场多接受公司统一服务。公司统一放雏、统一供料、控制部分药费(0.5元/羽以上)、有专职兽医服务指导、统一收购毛鸡等。这类养殖场用药规律多是按照公司兽医安排使用雏鸡开口药和公司要求的预防用药。由于公司规定必须用掉公司提供的(0.5元/羽药品)药费,不管到卖鸡时是否用完,都要从收购的毛鸡款中扣除这部分药费,所以养殖户在用完公司规定的药费后多数从市场自由采购药品使用,且公司专职兽医人员数量有限,一人负责十多个甚至更多养殖户,且兽医水平参差不齐,对养户的服务、管理很难做到位,因此这类养殖场处于个体散养和公司自养之间,每羽肉鸡药费多在1.8元(多者达2.0元)以内。
标准化养殖场。硬件设施条件较好,通风与温控等环境控制相对到位,除了单批次鸡雏质量过差、气候特殊与大的流行病外,大规模发病几率较低,这类养殖场不仅配有较高水平的专职兽医,且管理很到位,多是预防性用药,药费一般控制在1.5元/羽以内。
公司自养模式的养殖场。根据饲养条件和兽医技术力量不同,发病率相差较大,但共同点是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并重,药物自己采购、自己使用。这类养殖场的问题多出在对人员的管理上,老板、管理层、服务性岗位、兽医、普通员工等之间相互配合容易出现纰漏,甚至各行其是,致使管理出现混乱,鸡群时常处于无大病但又不安定状态。一般无大的疫病发生,药费多控制在1.0元~1.5元/羽。
大型集团化养殖公司,管理部门健全,责任到位,依靠制度管理,起点较高,对食品安全十分看重,要求严格;养殖量较大,对药品采购实施招标,药品使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特别重视疫苗选择和免疫接种,重视鸡舍、设备的投入和运营;对饲料研究较深,多有自己的饲料厂;对兽医队伍建设比较重视,投入也相对较高,多聘请学历较高或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兽医师和畜牧师主管生产技术。但药品一般不放在重要位置,主要是预防性投药。尤其是出口型企业首先考虑食品安全和药残,药品选择十分苛刻,注重选择相匹配的大品牌动保厂家产品,药费一般控制在0.8元/羽左右。
2.降低药费的做法
根据养殖类型的不同,要改善疫病控制效果,其着眼点也不同。个体小型饲养场、龙头放养的中小型养殖户因其饲养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所限,将被作为行业淘汰的对象。就目前而言要想提高其疫病防控效果应着重从饲养管理上着手,通过提高责任心、强化环境卫生来弥补饲养条件差的缺陷;注重舍温与通风的控制,既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又要保持舍内相对高温度的要求,杜绝温度忽高忽低落差过大,日温差不能超过2℃;尽可能减小饲养密度,减少疫病发生诱因。药物预防只抓几个关键点,无需连续投药。治疗疾病需摒弃在药价上过多讨价还价,易早治、快治,尽可能减少损失。
公司+农户的饲养场和标准化鸡棚,改善疫病控制效果的关键在于公司指派的专职兽医。在不断提高其临床兽医技术水平的同时,端正服务心态,调整防治重点,坚持“防重于治、养防并重”的原则,走出兽医防治的误区,工作重心应放在研究如何使鸡不生病方面;引导养户将工作重点放在饲养上,改善饲养环境,关键是做好预防保健。
大型自养场和大型养殖集团,重点是管理好员工,充分利用设备优势,调控好舍内环境;注重疫苗免疫没错,但重心不能仅仅放在疫苗的选择上,更要放在疫苗免疫的操作和效果上,确保鸡群具备较好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来使鸡群保持较高的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以提供足够的特异性免疫保护;除此之外,决不能忽视免疫前后等关键时的药物预防。
3.建议免疫程序
0日龄:出壳雏鸡尽早进行疫苗注射或单独注射,切断母源垂直感染,防止早期感染。
1~4日龄:进雏当天或次日全群鸡要快速、安全、高效控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等常见敏感病原感染,显著提高雏鸡成活率和整齐度且不影响疫苗免疫。
7~9日龄:7日龄左右要及时做好免疫,3~4天,以降低免疫应激和免疫反应,控制因疫苗接种引起的呼吸道症状,更重要的是激活机体免疫细胞活性,强化免疫应答,提高免疫效果。
13~14日龄:免疫鸡法氏囊疫苗时鸡群连服药物3~4天,用以降低免疫应激和免疫反应及疫苗毒对法氏囊组织的损伤程度,控制因疫苗接种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和支原体等感染,提高免疫应答水平,缩短免疫空白期,提高免疫成功率。
27~30日龄:鸡群要有效控制30日龄后因生长发育过速导致的抗病力下降、旺盛的生理代谢导致的环境恶化等引起的呼吸道病发生,进而引发顽固性大肠杆菌病等,且无药残,不影响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