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社会责任研究论文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不再奉行股东至上 的管理模式,而是越来越重视与企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与社会责任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与社会责任研究论文范文一:浅谈企业相关利益者和社会责任
【摘要】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对企业提出的新课题。本文就企业相关利益者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和财务分析谈些粗浅看法。
一、企业相关利益者以及社会责任的界定
(一)企业相关利益者
企业首先是资源的集合体,不同参与者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某种要素(资源)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的权力和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正在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结构正从“资本逻辑”转向“共同治理逻辑”,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知识参与者将成为除传统股东外企业极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来看,企业除了传统的对企业股东负责外,还要承担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益相关者是指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社区、民间社团和政府等。企业要想持续经营,仅仅考虑对股东负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考虑到环境和社会因素,并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来看,可分为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必须要履行的,第二层次是社会期望或企业自愿履行的。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来看,第一层次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在第二层次包括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二、现行企业财务分析——相关利益者财务分析
现在被企业广泛采用的财务分析体制是基于企业相关利益者的财务分析,即体现“财务就是资本运动及其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经济关系”,也可以说是资本循环与周转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分析过程。这是在把资本看作企业最稀缺资源条件下的分析。利益相关者财务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而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杜邦分析体系是现今最为广泛采用的财务分析工具。
从杜邦分析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扩展企业四个层面上的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
主要分析数据有:资本负债率=负债/资产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二)营运能力
主要数据有:存货流动比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全年平均值)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其它数据还可以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盈利及成长能力
盈利能力主要数据有: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成长能力主要数据有: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 (四)社会评价
主要数据有:市净率=每股净值/每股收益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缴增值税,应交营业税及其附加,应缴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
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所得税)/平均资产总额
三、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指标构建
社会责任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基于能耗及环境方面的指标。
(一)单位收入研发费
单位收入研发费用是指每单位收入里研发费用所占比率。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知名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研发部门里有四千名博士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这比我国很多知名大学里的教授还要多。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这一指标还不到1%,这也是我国企业很难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
我国企业现在发展大多还停留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能源材料消耗大,相对产量低。我国已经提出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企业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发展,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将能直观地反映这个过程的转变。这一指标使企业材料耗用减少,相应企业产量增加了,也就意味着将能提高企业效益。
(三)材料用废率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很多材料只能一次性使用,废弃材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废品材料也可能会成为影响环境的因素。因此材料用废率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的成熟情况,数值高则生产水平低,材料耗用量大,对环境的污染可能也就增加;数值低则生产水平高,材料耗用量小,对环境的污染可能也就减少了。
(四)单位收入耗能量
能源问题是每个企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今我国每单位产品的能耗量是日本和美国的好几倍,对于我们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能源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因此单位收入能耗量必须纳入社会责任财务分析体系中去。而且我们也看到我国现在对一些行业已作出了能耗标准体系,对不达标企业要求进行相应的治理。
企业与社会责任研究论文范文二:浅谈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
【论文关键词】企业办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 乡镇企业
【论文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悄然兴起于世界各地,近年来在中国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令人联想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有过的国有企业办社会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乡镇企业办社会的模式。文章对这两种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得出针对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一些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之风越吹越猛。当这股西风伴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号角吹进中国,并在中国渐成趋势之时,很多中国本土的企业才刚刚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企业剥离办社会的切肤之痛。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完成企业剥离社会功能的旧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又要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新时代要求,倍感压力。中石化就是这些企业的典型代表,在探索中重新定位企业的社会角色。在从2004年开始的国家剥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计划中,中石化是重点试点企业。
而同时,在中国蓬勃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中石化又是开路先锋。同样在2004年,在由中国石化、清华大学和BP集团联合主办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中国石化副董事长王基铭作了“中国石化恪守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演讲,代表企业做出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和重新定位都能像中石化这么积极面对并应付自如。在经历了企业办社会之累和剥离企业社会功能之痛的中国,社会责任对很多企业来说有杯弓蛇影之嫌。这就注定了,在中国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必然会有浓重的中国特色和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中国路径。
一、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
(一)国有企业办社会
“企业办社会”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外,承担很多理应由社会负担的职能,如办中小学校、公检法、医疗卫生以及一些社区服务机构等,这些存在于企业之内的非经营性职能就被称为“企业办社会”。
国有企业办社会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客观必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企业大都崇尚“大而全”、“小也全”的经营模式。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国际上东西方两大阵营处于冷战之中,中国出于“备战备荒”的考虑,兴建了很多的三线企业,地处偏僻的山区,远离城市,人们“衣食住行”甚至“生老病死”的问题都需要企业来解决。还有许多工矿企业也是平地而起,社会职能因企业需要而建。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刚刚开始时,社会事业发展不配套、功能不到位,政府社会保障服务不健全。社会应企业而生,社会与企业同建,很多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一开始就承担了许多社会功能。每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职工的生活后勤都由企业负责。为了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企业必须肩负起社保、医疗、卫生、教育等各项社会职能,“低工资,高福利”是国有企业统一的经营模式。在国有企业改制之前,企业有自己的食堂、学校、医院的情况很普遍,“社会办的除火葬厂外企业都在办”。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着大量社会职能的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个体,而像是国家的一个行政单位,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企业所有的利润都上缴国家,盈亏都与企业无关;另一方面,企业又要代替国家对职工的生活做出安置,这实际上是企业与政府职能的一种错位。以社会职能为主的非经营性资本占用企业大量资金,造成企业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
据研究人员的粗略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非生产性资产占到国有企业总资产的35%一40%。从湘潭钢铁集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企业办社会给企业带来的沉重的社会性负担。湘潭钢铁集团年产330万吨钢,销售收入106亿元人民币,但是2004年其退休人员的补差工资和内退工资约6000万人民币、教育附加费2000多万人民币、自办教育3000多万人民币,医疗费用2000多万人民币、城建费用4000多万人民币,各种社会性负担总共高达2亿人民币。便是经过20年的体制改革,在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自办的中小学还有1.1万多所,自办的医院6100多所。国有企业每年缴纳城市建设费和教育附加费约500亿元,同时每年用于办社会的资金支出达456亿元。
企业办社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中国工业企业建设初期阶段的客观条件下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起到了创造企业经营条件、稳定职工队伍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办社会形成的这些非经营性资产却成了企业不可承受之重,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成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分离具有社会功能的非经营性资产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建立现代化新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二)乡镇企业办社会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慢慢放下了企业办社会的包袱,但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另一种新的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当国有企业艰难地分离着自己的非经营性资产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些乡镇企业却主动地投资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承担一些公共职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大型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其中一些乡镇企业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之后,凭借着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开始兴建公共设施,建立健全的村民保障生活体系,“‘办子弟学校’、‘造职工宿舍’、‘给保底工资’、‘授予终身员工’等曾被视为有损企业竞争力的做法,开始悄悄地‘复辟”,这与国有企业分离社会功能的潮流形成了鲜明对比。
乡镇企业办社会比较有名的是浙江横店集团。自1993年起,横店集团在当地投入了近20亿元进行城市建设和旅游景点建设,建起了体育馆、电影院、游泳池、煤气储备站、仅桥梁就建了35座;办了全国第一个乡镇企业大学和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另一个新型农村山东荣成的西霞口不但为村民建立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的生活保障体系,还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建起了老年宫、妇女之家、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
这些乡镇企业“造城”,大举进行社区建设让人们看到“企业办社会”的轮回,为什么在国有企业卸下社会职能包袱的同时,这些乡镇企业却自愿选择去承担这些社区建设的重担呢?在对这两种不同时期出现的“企业办社会”现象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发现他们还是有着根本不同。
(三)两种企业办社会的区别
国有企业办社会与乡镇企业办社会虽然都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对它们的比较也引发了我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新思考。
首先,两者出现的背景不同。国有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中央在财政上统收统支,企业经营不计盈亏,中央政府对企业和社区往往同时兴办。国有企业办社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免除职工后顾之忧的作用。乡镇企业办社会是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出现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后,在乡村开始的社区公共产品的建设。 其次,国有企业办社会是分派给国有企业的任务,即使企业的经济目标不能实现也必须完成;而乡镇企业办社会是在首先实现了经济责任后再自愿地有选择地承担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全面开展社会职能的建设是政府指令也是历史环境所迫;而乡镇企业的社区建设是自愿的,因地制宜、各有特色,是现阶段对社会福利制度的一种有效补充。
再者,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受益者只有本企业职工和家属。尤其是像中石化这样垄断性国企,企业办社会成为企业福利的一部分,所以这些企业甚至不愿对社会功能进行剥离;而乡镇企业办社会却往往造福一方,例如横店集团在20年来直接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20多亿元,使横店基本具备了一个小城镇的框架,横店集团的发展也吸收了当地及周围乡村70%以上的劳动力。横店影视城带动了当地旅游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正成为横店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启示
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企业被要求与社会职能相分离,减少社会职能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企业被要求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将外部性带来的社会成本内部化。这两件看似矛盾的事情同时发生在中国,给~些面临新时代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惑。中国企业历经了国有企业办社会、国有企业脱离非营业性资产再到乡镇企业办社会这样的过程,企业社会责任似乎是“新瓶装旧酒”了。但是,在厘正国有企业办社会之谬的过程中,以及在对国有企业办社会和乡镇企业办社会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加接近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并得到一些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成功的启示。
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独立体,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的实现是首要目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一定要以经济责任为基础和前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国有企业办社会,企业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结果企业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又做不好自己不该做的事,导致社会职能成了企业发展的桎梏,甚至成为企业生存的拖累。而乡镇企业办社会成功的关键也在于企业实现了经济目标,有了经济基础和实力来参与社区建设。
企业应以适当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是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而是要搞清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办社会就是对企业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认识不清,结果就有可能出现国有企业一边在勉为其难地大力兴办“社会”,一边却连生产合格产品这样最基本的责任也担当不起的局面。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企业的行为不应超过自身的边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同理,否则会回到“企业办社会”的老路上来。
剥离“企业办社会”就是重新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划清企业边界。中石化和中石油这样的央企,一方面要剥离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又要加大力度承担社会责任,其实是不矛盾的。这些垄断企业理应更合理地承担大范围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承担对本单位职工的社会责任。而乡镇企业办社会是按市场化的思路来办社会,和企业的特色结合起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模式。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以企业和社会实现双赢为目标。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起步阶段之后,国有企业办社会成为企业实现经济责任的沉重包袱,国有企业办社会因为妨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而被叫停。而乡镇企业办社会之所以存在还被叫好就是因为它没有以自己的经济效益为代价,正如横店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徐文荣所说“我们企业办社会不是纯粹的公益性了,而是要让这里产生出效益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样也是只有在企业和社会双赢的前提下,才可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长期规划的一部分。
三、结论
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教训和乡镇企业办社会的现实榜样,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决策肯定会有影响,有过“企业办社会”历史的中国也会有中国特色的对待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
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沉疴,会影晌企业对自己社会角色的正确定位;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责任矫枉过正,会导致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上的偏差。企业仍未完全走出“国有企业办社会”的阴影,对企业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的成本和负担心有余悸。而公众对经济转型期企业的社会角色的心理期望也在发生变化,从企业办社会时期对企业的过高期望,到剥离企业社会功能时期的放弃期望,再到企业社会责任时期的适度期望。
当社会还未完全摆脱企业转型的后遗症之时,当企业剥离社会职能而社会福利体系尚在重建之时,当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社会角色都在探索定位时,当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正在进行着重大调整和重组之时,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注定是一个敏感话题,也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难题,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任务会更加艰巨。
而乡镇企业办社会的自发之举,让我们看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新思路和希望。乡镇企业办社会以有偿运作的方式既造福了社会也方便了自己,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也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硬性强加的社会责任只会重蹈“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覆辙。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一定会有中国的特色和实现路径,不能一味套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模式。企业社会责任的成功推广一定要建立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与企业的特色和经营状况相结合,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企业与社会责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社会责任毕业论文
2.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论文
3.企业道德社会责任论文
4.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5.关于社会责任的论文
6.社会责任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