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17-02-14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一:基于网络环境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摘要: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世界带来的便捷、快速、丰富的服务项目,树立“面向职业世界、面向生活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

一、凸显实践教学环节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实践教学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从而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体经验的综合教学活动。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方式,从内容上分可分为两种:一是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它侧重于培养胜任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般包括基于课程内容的课堂内实践性教学和课堂外能力形成性实践环节,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课程作业(阅读、写作、讨论等)、实验、实习(设计),课堂外能力形成性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各类校外基地实习以及毕业作业(论文或设计)等二是社会策略性知识的实践教学,它侧重于培养在岗位上从事工作直接需要的社会人文素养,包括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实践环节。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需求

在教育“普教化”传统思维下,所有的教育模式趋同化,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教学相对是薄弱环节。在今天,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后,大学教育模式也开始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是研究和发展学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理应走出‘象牙之塔’,建立起一种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树立一种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既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大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教育不能仅仅在教育内部,要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里考虑”,汉语言文学作为高等教育核心专业,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已经是时代的共识。汉语言文学教育要实现从研究向服务社会生活、解决社会人文矛盾的转向,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企业产业转型加速,个人需要不断发展,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才能保证个人专业岗位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的教育中,学生的生存状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学生有着不同于任何一代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磨砺和职业经验,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呈多样化,有不满足于生活现状的,有的在大学甚至中学就开始创业的,有需要提升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有重新与社会化职业对接的;有的本身就从事着繁忙的工作,渴望更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总之,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需要,因此他们渴望学习目标具体化、职业化,注重相应岗位的实用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比前代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近年来,社会用人单位一般都要测试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不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就业后会难以适应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得不另谋出路或待业。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合理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级适用人才。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它不仅是终身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但是无论是为了满足提升自己能力的求学,还是为了满足就业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只能走向一线工作岗位,而不是进行专业研究。如果在教学中倚重理论教学,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难养成,同时慵懒、浪漫、拖拉的名士气会带到工作中。因此,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紧贴教育培养对象的基础和条件,从实际出发,把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始终定位于融理论于实践之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教育的坐标系中,它一方面培养了汉语言专业学生严谨、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一方面促使教育目标“实践一理论一实践”最终实现。社会策略性知识的实践教学是基于一定生活场景的精神实践活动,它可以组织学生接触具体社会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这些社会事实进行处理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具体社会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关联,从而产生激情、意志、超越、合作、团结等心理正能量,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策略和对人生意义的感悟。(四)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学生已经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增加面对面情景交流的机会,老师也有更多的视角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自我调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老师也能根据每个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面临的困境,提供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真正做到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完成教育任务。在实践中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建构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就能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实践教育模式的特征

借助网络共享教育资源的学习运动,经历了一个非常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2002年的开放课程(OCW)运动开始,后来又出现了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2012年,“从Udacity、Coursera到edX、Udemy,它们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卖点,对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包括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至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学习证书。这类服务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人们将这一类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称为MOOC(MassiveOnlineOpenCourse)”目前,世界各地已经掀起MOOC课程学习的风暴,我国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已经推出本校的MOOC课程,上海高校课程联盟也初步实现了上海高校间优质资源共享,并可获得学校认可学分。因此,MOOC下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开放性,由于课程教学在线学习,开放式获取知识,只要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与网络课程学习;二是透明性,以往的精品课程、公开课挂在网上可以供参观学习,但是由于无法检测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因此导致许多课程徒有虚名,实际利用率非常低。MOOC学习环境下,学习过程成为可以随意检测学习者任何一个学习环节的透明过程。由于网络教学环境的变化,因此,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也必须追随它的变化,与时俱进,从而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MOOC教学模式开放性的特点,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出学习参与者规模的可伸缩性(scalability)。

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多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模式必须通过大量研读作家作品,不同评论家的学术争鸣,以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习者鉴赏、评析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开发他们的无限认知能力,提升他们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话题的设置尽可能地贴近学位教育的结构化课程体系,因为教师提供的话题资源是学习者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如果偏离了学位教育的知识结构,太过于个性化,学习者产生的内容在群体学习路径模式下,就无法成为学习和互动的中心,这种境况下,参与实践教学的学习者的规模和课程活动的覆盖面,就无法实现规模的超越性。美国高等教育记事(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在对开展MOOC的103名教授的调查中显示,如果话题设计的贴近学位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平均有3300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注册,相当于传统课程授课人数的几百倍。针对MOOC教学模式透明性的特点,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出学习效果的可检测性(testability)。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实践过程指导教师根本无法全程跟踪指导和监督,学习效果的评价只能靠学生的自述或课堂的考核来完成,但是在MOOC教学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阅读材料发布可以周为单位向前推进,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内容设置测试内容、讨论版等环节,如果达不到老师设置的分值,学习过程将无法完成纵向推进,指导教师甚至可以随时获悉实践者在线学习的时间,这大大地改变了汉语言文学实践课程考核的随意性和人情化倾向。

三、网络环境下发展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改革

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习者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能力培养、人才规格等方面,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制定以岗位需求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专业课程,编写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材,整合并逐步优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确保它与社会职业岗位能相互衔接和贯通。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以某种符号形式存在的理论知识通常是老师和学生重点讲述、掌握的内容,在网络环境下,熟悉符号系统,并解读符号的意义,都可以由师生通过视频课程、网络互动等方式,轻松完成,因此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二)逐步建立健全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

在目前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职业能力滞后社会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已经使很多成人教育学校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实践教学考核、监督和反馈模块三级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把课程考核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老师、实践单位以及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既能调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比如,通过网络可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控,课程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等都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考核,监督它们进行的全过程;对于课堂外社会策略知识的实践,也可通过视频聊天或QQ群留言、微信和MOOC方式,与学生实践单位、工作单位建立长期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灵活的互动式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反馈回来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当做学生形成性考核的参考指标,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教学偏离社会岗位需求的情况能迅捷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优化实践教学计划。

(三)挖掘地方资源,构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实训平台

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基地要学校根据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建立单项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室等,可以在实验室建立模拟实训场景。但各级学校面临着实际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可利用的实训基地不足,且无法提供“全真化”实践场景。为此,应认真分析、挖掘当地社会的资源,开发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校外实训基地,比如各地的报社、电台、杂志社、各单位的宣传部门等均可提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平台。它们可以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汉语言文学实践性教学更接近于从业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亲历岗位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在流程操作过程中,对于岗位所需的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产生切身情绪体验,从而避免了专业技能和社会策略技能训练的形式化。校外实训平台的搭建应建立在紧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建立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尽力拓展“课程、实习、就业”加校企联合培“3+1”的养模式,缔结校企联盟,让企业参与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开展协同式培养,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逐步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封闭走向了开发,发展的重点从数量的扩张转向了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世界带来的便捷、快速、丰富的服务项目,树立“面向职业世界、面向生活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10-3011

2、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为例郑育琛;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06-3011

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

摘要:只有在网络环境开放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一个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学生才可以通过网上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发展

在当前,汉语言文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很强。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一定要逐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完善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积极寻求有效对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

一、当前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瓶颈

1.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从某种程度上看,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遇到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这是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网络流行语所达到的目的上看,网络语言的丰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量和表现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汉语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变化。而另外一方面,网络所流行的语言展现其独特的个性化,方式上也是独具匠心。网络语言在表现形式相比传统的语言来说,其语言表现形式更加独特,符合人物内心的情绪,极容易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例如,“校内体”和“咆哮体”等诸多的语言表现形式的出现,这就是表现出网络流行语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是,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不规范的语言形态,在给予受众欢乐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意识形态造成极大的冲击,尤其是体现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历史文化和群体观念等秩序方面造成严重的破坏。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异化,改变了受众对中国传统汉语的使用习惯,例如“肿么了”、“偶”等此类的流行语,这不仅仅是对汉语用语习惯的改变和颠覆,给中国传统汉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还是对正确的汉语语序和用语习惯等方面的发展造成不利。同样的,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通常体现在其具有无边界、超媒体、跨时空和数字化的特点。为激发受众写作欲望,通过这种“超文本结构”可大大拓展文字创作表现空间和个性化的表达空间。而且,在受众方面,人们更愿意使用网络平台来进行咨询,进一步接收信息,之后便进行交流,这样对纸质媒体的使用程度也就逐渐减少。从网络发展阶段来看,人们在早期的网络邮件、手机短信逐渐过渡到SNS社区网站的交流,到现在为止,人们更愿意使用微博和微信等方式来传达自身的看法,在交流方式上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2.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语言的发展给受众的地位和作用带来全新的变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络平台的传统角色。并且,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科学发展下,受众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并没有很好地同传媒主体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样就使得受众没有发声的权利。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用语习惯和书写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更多使用电子方式来进行书写,对于传统的纸质传媒逐渐淡化,这样就会造成人们一提笔就忘字,如“稀饭”等一些网络用语就是人们利用电脑打字错误而流传出来的。同样的,正是由于对电子媒介的依赖程度越大,使得汉语言文学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没有从纸质媒介中真正探究到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从而忽略了汉字独特的魅力。从长期来看,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媒体表达缺乏把关,网络传播现在日益变得自媒体化,希望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传播言语内容碎片化、谣言化。而且其传播短时间可能给受众造成影响,带来了信息上的垃圾,同样的,长久的碎片化信息可能形成一种碎片化的思维方式,显得缺乏深入的逻辑思考和思维形式,明显不利于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的发展。从新媒体环境下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并已经逐渐成为中坚力量。这种碎片化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新时期的汉语言文学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3.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脱离现实生活

在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上只是作为一种平面知识的传授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就必然决定着汉语言文学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汉语言文学的本质,即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对人们生活词语总结过程,因而也就更没有重视新一代学生对汉语言独特的感知方式。我们都知道,当前的学生都是在新媒体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习惯、感知方式和趣味性,而在面对新一代的媒体时代中,我们唯有保持汉语言文学理论教学的传统性和理论性,若没有实现汉语言文学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目标。所以,只有要充分融合汉语言文学和新媒体技术,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传播在网络平台资源中的特征

1.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必须要依赖网络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使得各种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这样就能够助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找到一切所需要的资料,这样就能够通过光盘、录像等媒介载体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极大降低了寻找资料和保存资料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按照自身学习的方式进行有效整理,融合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打造出独特的汉语言文学体系。

2.网络教学资源的可塑性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编排,这样就可以打破一定的结构顺序进行整合。换种角度看,就是可以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数据库而存在。如,我们可以加强汉语言文学口语知识的练习,将诸多名家口语集锦放在专门的地方,通过网络平台将自身所需的资料进行整合,最后才能更好地变成自身的知识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解读。

3.网络教学资源中实现对汉语言文学的互动性

通过新媒体的发展,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同样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必然要依托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任务逐一分配下去,这样不仅仅能够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对于实现汉语言文学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如何解决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发展问题

1.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上的规范,逐步引导学生更好地看待网络流行语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追求发展,使得人们在对汉语使用习惯进行不断变化。在对待网络流行语上,我们一定要辩证看待其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即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用法,衍生出新的语义,同样的,网络流行语能够为汉语发展创新了发展形势。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水平和程度完成不在同一个的档次上,在有些网络流行语上,可能符合汉语的发展规律,但是也有的不一样。在网络流行语受众主体上看,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但是学生知识水平不高,对网络流行语没有科学的认识,这样就使得网络上流传的语言没有形成规范性,严重违背了汉语言文学词语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适当地加强汉语规范化知识的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及时帮助学生,尤其是要加强初高生对网络流行语的全面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控制和吸收相应的网络流行语,主动让网络流行语符合当前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规范。

2.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主观能动性

现阶段要想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稳健发展,我们就必须要紧密依靠网络平台,打造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而且,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变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来促进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汉语言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这些方面都是显得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多媒体网络技术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信息资源库非常庞大,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便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自身个性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开发汉语言文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而身为汉语言文学教师,就必然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崭新的平台,为校园主动营造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气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上的讲解、个性化的辅导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构建。3.合作教育的运用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老师为主导,同时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播,这样对这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此,只有在网络环境开放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一个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学生才可以通过网上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尤其要注重开展多样性的合作学习活动,其中就包括辩论、评论等一些话题性活动,进而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汉语言文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刘聪颖;毕节学院学报2009-11-1516

2、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提高综合能力为视角阮畅;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0516

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