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出发的优秀散文作品

2017-06-05

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出发时,最困难的时刻就已经过去了。那么,出发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出发的优秀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有关出发的优秀散文作品:现在出发

曾经,遥望天上的星,默默地问:我可否能成为那颗最闪耀的星?

也曾经,凝望门前的海,默默地想:我一定要越过这片海洋,去到那无边无际的尽头。

更曾经,几渡重洋,可依旧迷茫,迷茫在海里,迷茫在陆上。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几度回眸,几度回眸。

扔掉了最耀眼的星,踏着最坚实的地,回到了最初的那片海。

站在曾经的家门口,静静地聆听海的声音。

和煦的风轻轻地掀起我的长裙摆,柔软的沙温暖着我的赤足,顽皮的浪牵绊着我的脚步。

清冽的鸥鸣,你是否在对我说,我的女儿啊,是你回来了吗?

是啊,亲爱的母亲,您可否还能拥抱这个风尘仆仆、沧桑疲惫的孩子?

虽然我得到很多,但我把自己弄丢了,把快乐弄丢了。

好孩子你一直在我怀里。

我的孩子,你要把大海和陆地都放在心里,张开你的臂膀,拥抱它,融进它,你将是最快乐的。

来吧, 孩子,与我一起,现在就出发,一刻也不要停止!

有关出发的优秀散文作品:人生是一次有一次的出发

他在电话的那端说,与你相识,或者这次与你擦肩而过,也许都是上苍的缘定,四十年前的不期而遇是生命在烟雨空蒙中的邂逅,那么此番的匆匆而过也许就是我们彼此的宿命……

去年,十月浅秋的一个午夜,我乘坐的列车路过辽宁大石桥,我用电话把他从梦境中唤醒。他的惊诧令我动容——他好久不言语,我能听见他哽咽的声音在咸涩的海风中飘过来……这注定是一个无眠的夜晚,于他、于我都不可能逃匿于纷扰的尘世。

四十年前与徐志华相识,纯属偶然。他是湖北xg人,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不堪忍受欺凌,赌气流浪到武汉,被我们村里一个在外跑江湖的人带回来帮他带孩子。他长我四岁,油黑脸,有着一双张国立式的眼睛,也许是饱有江湖经历,他的眼神里满是忧郁和戒备。

玩伴们的纷争中,他从来不选边站队,所以,他没有对手,也不和任何一个人结盟,甚至看不出他的是非判断。一个外来的野孩子没有本钱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他只能用他的中庸游走在他不熟悉的世界里,用他后来的话说,他自己就是一叶扁舟,经不起风,抗不住浪,风起随风飘,浪来随浪走。

兴许是性格投缘,不长时间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他给我讲薛仁贵征东、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替父从军……我很佩服他,他的肚子里似乎装满了数不清的故事。一日,徐志华说,借我一竿毛笔吧。我有些诧异,一个流浪孩,要毛笔做什么?

他说,练字。我给了他一支毛笔,一个小砚盘,一块砚墨。他很感激,他说他写毛笔字是不用砚盘和墨水的,并从兜里掏出一本卷了边的小人书《草上飞》送给我。那是一个只有学校,没有教材、没有教育的年代,我从来没见过《毛主席语录》之外的任何课外读本,《草上飞》是我此生读过的第一本“文学书籍”。

去年,我在接受“草根文学网”采访时,记者面对我所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书籍是《草上飞》的回答时,竟然莫名其妙。一个80后的记者,当然不可能知道《草上飞》,更不知道在一个文化荒漠的年代里,一本小人书居然也能滋养一株幼苗的成长。

他每天在“弟弟妹妹”们睡觉后,便在河岸边的柳树下,将一块洗的干干净净的灰砖搁在树根上,蘸一笔河水,在灰砖上临渊而书。他说,这是穷人的练字法,不需要纸张,不需要墨汁。

那时,最时兴的文字是毛主席诗词,他写的却是《百家姓》中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蒋沈韩杨”,那份神情仿佛就是古代临水而歌的一介破落才子。一日,我送给他一本没有封面的柳公权的字帖,他愣住了,不一会,他涕泪四流:“不能要的、不能要的……”他用袖头擦了眼泪,转身走了。对他的动情,我莫名其妙。

那时,正值“文革”期间的“清理阶级队伍”,徐虽年少,也无阶级问题,因为来无法统,也要被清理出村。第二天就要走了,我们两人坐在村西头的柳树下,把用一个上午检回来的烟屁股拆开,重新卷成“喇叭筒”,一支接一支、一口接一口地猛抽,彼此没有一句话,抽完后就地一躺,头烈痛,干呕,一点黄水都没有。

突然,徐志华哭了,他强压着情绪,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卷雷样的声音在他的喉咙里打滚,开怀恸哭对一个漂泊的流浪儿都是一种奢侈。他告诉我,他家是地主,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因为喜欢写繁体字,被认为是指望国民党卷土重来,被红卫兵打断了右臂……我知道,他的哭,不只是伤离别,他的痛苦是悲恸于去路未知,江湖难料,此去经年,何方才是安放他生命的净土?

我不知道我是怎样回家的,也不知道徐志华第二天是怎样走的。早上醒来,他的“养父”给我送来一本毛边的《不死的王孝和》,书中夹有一张纸条“jm,也许是永别了,谁敢说再见?”我来不及擦眼泪,飞快地跑到村头轮船将要经过的地方,等候徐乘坐的那艘轮船。

由于水浅,船速不快,老早就看见了船的影子,就迟迟不见来到我的面前。我不知道徐志华是否如我这样情痴痴的有所期待,他是否就在面向我的船舷?好在河道弯曲,只要他有心与我挥别,不管他在船的哪边,都能相见的。

突然,我看见一个黑影在甲板上跳蹦着,不禁眼泪泫然,蹲在地上哽咽起来。少顷。听见徐的哭腔:“jm!jm!站起来!”我立马起立,追着轮船一路哭跑,没有一句话。徐用沙哑的声音重复着一句话“我还要回来的!”

轮船快到村东头时,几个同村的光腚玩伴也和我一路猛追:“志——华!志——华!”

我们追不上轮船了,在一排柳树下,我们几个抱着树干嚎啕大哭,我泪眼婆娑地看着轮船越行越远、越行越小的影子,觉着此生怕是再也见不着他了。从来漠视儿童情感的几个成年人,见我们这摸样,一阵嘻嘻哈哈:“苕狗日们的,比哭祖宗还伤心啊!”

此后,志华没有回来,在外谋生的我,偶尔回家也没有和儿时的伙伴提起这桩往事,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有这段记忆。1984年,我在xg市医药局与人谈起这段经历,朋友建议:“何不在《xg日报》寻友?”启事登出来不久,志华在xg林业局的堂弟和我联系,说志华在1982年辽宁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辽宁大石桥一所中学教书。

我立刻电话过去,除了普通话中还有孝感口音外,就是惊奇、意外、邀请、期许以及老婆孩子之类的问询,没有哽咽和心的颤抖。这种颤抖是我的设计中应该有的过程啊!放下电话,有些失落。真的,有一种不如不寻、不如不知的感觉,有一种愧对记忆、愧对回忆这段经历时的激动。

但青涩的记忆毕竟是纯真而美好的,一段温婉的情节不是说放下就能毅然决然放下的。1987年11月,我去辽宁兴城参加一个年会,我电话告诉他,如果方便,能否来兴城一聚?他“哦——”了一声,便是长长的沉默。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唐突,难道世间真有一种相见不如怀想的感情?可我是怀着无论如何要见上一面的愿望的,我的旅行包里还有见证我们友情的《草上飞》、《不死的王孝和》。可是,他的沉默似乎又在告诉我时间可以消磨一切的残酷。“如果不方便,我过来吧?”电话那头传来一阵饮泣:“我过来。我过来。”

11月5日,是辽宁放暖气的日子。他来了,一身风霜,一脸疲倦,忧郁的眼神中弥漫着无法遮掩的困顿。他说,他有过婚姻,却没有家庭,结婚不到一年夫人死于一场车祸,生活的磨难似乎消耗掉了他所有的激情,但当话题转到他的语文教学、他的学生,他的激情四射让你无法回避他正在燃烧的生命。

他说课堂就是他生命的城池,学生就是他的世界。我一直以为深藏于他生命中的忧伤和怅然,会让他远离洒脱、淡然、淡泊,甚至漠视人间的温情,但它如数家珍的教学过往以及那份怡然自得的陶醉,我又不得不敬重他的豁达、他的明察生活真谛的能力。

我说,徐兄,我服你了。他淡然一笑,笑得冷峻而又有些惨然:“过日子罢了,梅花三弄古今愁,丛菊两开他日泪,心灯不灭,眼前总有亮光。”他接过我递过去的《不死的王孝和》,手摩挲着封面,两滴眼泪洒落在他的手背:“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不死的。”像是凭栏独语,又像是内心告白。

去年,夫人到大连学习,我殿后而行,火车经过大石桥时已是凌晨4时,我拨通了徐的电话。如果不是火车上报站的声音,他是不相信我到了大石桥的。“你从天上来啊?”我仿佛觉得他似从被窝里突然弹坐起来了,他的这分激动让我两眼有些潮湿。

后来在与他断断续续的联系中,我知道他辞职了,办了一所免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专门招收四年级以下的农民工子女……因为办学资质和经费问题,他的学校已难以为继,他抵押了两居室贷款,他还在四处化缘……

他知道自己的那份执念也许就要嘎然于明天,但处在困苦中的农民工子女又不断地蝶化出他的过往,他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明知道没有希望还要苦苦追寻,明知道天涯路尽,却无法转身……

我因为事务在身,没能前往,但在大连的日日夜夜,心,没有轻松过。我知道时间的铁砂纸无法打磨掉他对生活的那份热忱,但残酷的现实何以能够承载他的那颗向善之心——他有限的积蓄让他的武训之路能走多远呢?

回来后,胡乱写了一首《大石桥》,所有过去的细节,都被还原得比事实本身还要逼真------那醉烟的感觉、临水而书的场景、那走送之间的渴盼,都鹰一样从时空的隧道里向我扑来……“一个无桥的所在/何以石桥冠名/一段四十年的心路/何以找不到回程/一夜无眠的青鸟啊/怯近怯远/海风染过的鹤颜/会不会涂改我的憧憬/你的声音好咸/能就着蓠蒿下酒/一盅、两盅/滴滴都是失眠……有些伤感、缠绵,不知就里的人,还以为是男女私情之作。

天涯未远,江湖岁月不再清晰,也许我们不再相逢于红尘,但因为你,不仅温暖了我对于大石桥的记忆,而那截青葱岁月,似一囊香籽微醺着属于你我的文字。我们行走在渐行渐远的天涯之路,但对于江湖情怀,对于你之不死的执念,比每一个日子都要鲜活,即便稍纵即逝,惟其美好、灿然,纵一刻,也千秋。

有关出发的优秀散文作品:带着感动出发

只要有生活,就会有感动。往往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生的一件事,一瞬间,都会让我们流下感动的泪水。

那是一个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马路那边一群人围在那儿,我跑过去,挤进人群,看见一个残疾人的前面有一张纸,上面的内容就是向人介绍自己的悲惨遭遇和不幸。过了一会儿,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人说:“归根结底还是乞讨么!”也有人说:“我们应该献出一份爱心,帮帮他。”那位叔叔知道有人误解了自己,他拿出粉笔,在地上写:我要用我的双手,来养活自己,以卖画为生。看了这段文字,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大家对眼前这个人不只有同情,还有感动,敬佩。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前来买画的人源源不断。

回想刚才的情景,我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生活中,许多人仅仅因为一次打击,一次失去,就萎靡不振,只想靠别人的帮助维持生活;而那位叔叔不同,他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是他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大家对他作品,人品的认可。

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她没有因为失去视力和听力,而变得孤僻,走不出无尽的黑暗,放弃一切,是她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她的传奇人生,她的传奇人生也将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坐在窗前,回忆往事,看着慢慢飘落的树叶,心中不禁万分感慨。生命如此多的感动,为了一件是事而感动,为了感动而哭泣。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让泪水流下,让传奇演绎。

猜你感兴趣:

1.关于出行散文

2.有关去旅行的经典散文

3.旅行散文

4.关于行走的散文

5.关于旅行的优美散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