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教案

2017-06-0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面是小编为你带来学期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心理学—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

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被认为是社会学科。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一本著作。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 、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以及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的学科。

2.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 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包括:

(1)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喜悦、愤怒、哀伤、恐惧等 (3)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行动 个性心理包括:

(1)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

(2)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3)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三、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或一般趋势。

四、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受到了严峻挑战。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人才就成为从事学前教育教师教学的根本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为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也应跟上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 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科技的进步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科技的进步为教学提供了现代化, 信息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运用, 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学的一大问题。同时,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使学生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爆炸的现实,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已显得力不从心, 很难将现在丰富先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及实践应用展现给学生,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招生规模扩大, 班级规模增加。随着目前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校招的学生人数增加, 班级规模扩大, 使原先一些不愿学习, 不会学习的学生随大流进入。班级规模的扩大导致教师不认识学生, 极大增加了教学难度, 教学中 的师生互动难, 教师很难了解每一个学生, 难以达到“因材施教”。这种形势给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

3.主体性教育和有效教学思想的应用。主体性教育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 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级参与, 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双边互动。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要达到有效教学, 就应保证学生有学习兴趣, 能自我激发动机, 有自主权。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要“如何教”, 而且要关注“如何学”, 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心, 关注学生需求,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改革原有教学模式, 站在专业发展的角度去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部分陈旧、繁杂。目前所选用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材体系陈旧, 内容僵化, 并且理论性太强, 教材中的内容是从抽象理论到抽象理论, 讲授时难以选择有效教学方法, 只是从书本到书本, 从概念到概念。虽然经过几轮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已做了相应的调整, 但仍有一部分内容稍显陈旧, 新的研究成果吸纳的少, 内容编排得不好, 有些庞杂, 应用性知识相对较少, 缺少体系。在教学中, 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应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建设,体现系统性, 整体性和应用性。

2.教学方法单一, 师生互动少。教学方法非常多, 但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虽有课内见习活动, 但次数较少。虽有多媒体的使用, 但多是文字搬家, 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单一的讲授法往往导致教学信息传递单向化,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一学期讲完一本书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只是按时听课, 或是记录重点, 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参与较少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缺少表达自己的机会, 沟通和交流少, 教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不了解, 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求知欲不强。

3.教学中理论讲授多, 实践少。大部分教学内容仍是围绕教材, 以课堂为中心进行, 实践活动较少。学生虽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 但对实际理论缺乏应用, 对实践活动缺乏理解和分析。理论讲授中也存在不足, 对概念理论的解释抽象的阐述多, 操作性阐述少; 对心理现象描述的多, 分析、解释的少; 要求学生概念原理掌握多, 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少。学生在学习中只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 缺少在现实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改革的措施 1.合理增减教学内容, 构建有效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一部分相对较陈旧、繁杂, 应用性知识较少。为使教学内容适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为就业做准备, 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进新的研究成果。

三、加强教学改革的措施

1.合理增减教学内容, 构建有效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一部分相对较陈旧、繁杂, 应用性知识较少。为使教学内容适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为就业做准备, 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 注意剔除旧的教学内容, 引进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 了巨大的进展。教学中, 对于已经过时的知识应进行适当删减, 尽量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纳入教学, 使学生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新发展, 体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其次, 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对以往教学内容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重新构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横向, 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心理发展各过程的总特点; 纵向, 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实践中的应用。采用横向与纵向交错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能较好反映该学科内容, 而且也便于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2.建立融洽互动的师生关系, 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也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 以学生为主体, 必须改变原来“ 一言堂”、“满堂灌” 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建立双向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让学生共同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乐学、好学。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宽松、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表现,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面前不摆权威, 而要以友善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 形成学生主动发言, 共同讨论的气氛,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 但无完法, 贵在得法”。教师教学中可根据内容不同采取“讲授+讨论”、“讲授+案例”、“讲授+演示”、 “讲授+见习” 四种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中概念、原理等理论性较强和一些有争议的看法, 可采用“讲授+讨论”, 提出一定的问题, 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规律可采用“讲授+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案例来阐明理论或分析教育实际中如何利用一些心理发展规律。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和发展模式可采用“讲授+演示”,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的操作流程以及发展的历程,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