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2017政府工作报告

2017-03-28

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苏州市下辖县级市,小编为你整理了昆山2017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昆山2017政府工作报告篇1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昆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按照“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要求,坚持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主线,以“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专项教育活动为抓手,以强化依法、高效、特色服务为重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80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 ;工业总产值9000 亿元,增长3.3% ;服务业增加值1355 亿元,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4.8 亿元,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 亿元,下降4.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 亿元,增长10.1% ;进出口总额834 亿美元,下降1.6% ,其中出口538 亿美元,实现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60 元,增长8% 。荣获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两个第一。实现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七连冠”。

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重点改革稳步开展。 昆山试验区第三次部省际联席会议顺利召开,新获国家层面先行先试政策12 项,新增省政府支持举措16 项。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启动运作,10 家企业合同登记9400 万元,提款7594 万元。10 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柏庐、亭林、青阳、震川4 个中心城区管理片区实质运作。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国家试点有效实施,市场监管、商务和交通运输实现一个部门一支队伍执法。文商旅、水务集团完成组建,创控、城投、交发等国有企业得到整合。台协会换届顺利完成。全国第一个“侨之家”落户工研院。

简政放权深入推进。 部门职责、职责边界等6 份责任清单完成编制。精简审批事项184 项,精简比例21% ,审批提速4.7% ,网上审批率70.9% ,提高5 个百分点。智慧政务信息平台上线运作,公安出入境业务等实现全城通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启动建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省内率先实现“三证合一”全覆盖,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个数分别增长10.9% 和41.7% ,注册资本增长52.6% 和51.2% 。

资源效率逐步提高。 工商、质监、食药监等职能实现整合。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成立运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已批未开发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清理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淘汰“三高一低”企业151 家,腾出土地5198 亩,盘活存量用地6333 亩。内外资新出让地块投资强度分别提高18.6% 、14.7% 。单位建设用地产出地区生产总值、贡献财政收入分别提高1.4% 、6.7% 。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成为首批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

二、狠抓转型升级,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提质增效加快步伐。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算好土地、人口、生态、公共服务和差距“五本账”,设立不少于20 亿元专项资金,出台规划、土地等配套措施,实施932 个“十个一批”重点项目。完成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00 亿元、4100 亿元,分别增长5% 和4.8% 。43 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4.1 亿元,友达光电6 代低温多晶硅、之奇美偏光片研发生产基地、东旭光电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0 家。机器人产业促进中心成立运作,全市技改项目中“机器换人”项目172 个,完成投资73 亿元,占比分别达51.7% 和36.5% 。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8 家。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五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顺利召开。金秋经贸招商、上海招商月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1 亿美元、注册内资260 亿元。I.T 集团、雅高美华、华拓金融服务等总部项目落地。新增商业银行、证券营业机构各2 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1% 和4.4% 。上海股权托管中心企业挂牌孵化基地加快建设,人民银行“三中心一公司”、上交所花桥后台中心落户。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跨境商品展示中心投用。东阳澄湖村、好孩子商贸入围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和示范企业。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零售商大会暨展会、昆山电子电机暨设备博览会等展会成功举办。金鹰国际、首创奥特莱斯等重点商业项目开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4% ,提高1.1 个百分点。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1 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超90% 。新增示范农业新品种41 个,1 家企业获评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鲜活农产品直供社区示范工程有序推进,开设农产品社区直供店6 家、线上线下模式社区智能生鲜柜直供点30 个。高效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5% 。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力最强城市排名中位居第11 位,名列县级市之首。阳澄湖科技园、工研院资源高效整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昆山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评价中名次上升10 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第五,企业上缴税额增长率全国第一。与清华、南大、浙大等院校合作进一步加强,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4 个。科技镇长团完成交接。“合同研发项目管理”扎实推行,订制储备成果转化项目73 个。新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 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 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5 家、高新技术产品356 个、中国驰名商标2 件。新获专利授权10500 件,其中发明专利1625 件。好孩子口袋车获中国专利金奖。8 家企业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1 项、发布国际标准1 项。1 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 人、省双创人才14 人、省创新团队1 个、省双创博士5 人、省外专“百人计划”3 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7 人。昆山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跻身全国优秀行列。创新股权投资母基金运作良好。科技创新券贷款业务得到推广。两岸青年创业园成为首批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启迪众创工社等众创空间投入运营。20 家游戏企业成功进驻花桥手游孵化园。

三、优化空间形态,城乡区域统筹协调推进

规划布局更趋合理。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多规合一”深入推进,红线管理从严实施。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心城区、城南等重点区域“六线”,以及住房、市域单元、城中村更新配套、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专项规划,强化用地、生态、水系、文化、基础设施等规划控制。完成开发区、城市西部地区等重点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快速路网系统优化与关键节点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互通良性发展。完成傀儡湖、庙泾河、夏驾河等重点区域生态布局和绿色廊道控制规划。开展庙前、赵陵、绰墩山等特色村庄规划,“一村一规划”实现全覆盖。

设施功能更加完善。 130 项重点实事工程有序推进。成立市路桥工程建设指挥部,重大工程代建制度稳步推行。中环快速路开通,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上海轨交11 号线花桥延伸段接驳体系不断优化。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 线昆山段、苏昆中环无缝对接等前期规划基本完成。马鞍山路东延以及祖冲之路、震川西路等改造顺利实施。西部公交换乘中心完成建设。落实国家开发银行棚改融资220 亿元,推进以动迁安置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安置房35.5 万平方米、2428 套,竣工80 万平方米、5456 套。分配经济适用住房161 套、廉租房8 套,发放保障性住房货币化补贴269.1 万元。公积金贷款户数和发放金额分别增长92.9% 和161% 。完成老小区天然气改造105 个、24731 户。

城市管理更显精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 ”行动全面完成,整治项目746 个,创建省级示范社区3 个、示范路2 条。推进“城市环境大家管、市容秩序大提升”五项治理,实行中心城区、管理片区两级督导整治。完善中心城区“一把扫帚扫到底”等环卫机制,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1 个,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实施交通排堵促畅项目35 个,依法查扣违法“三小车”25860 辆。完成300 公里管线数据竣工探测入库。推进社区“减负增能”工程,优化“四份清单”,推行区镇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双向履约评估机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1 家,居全省首位。

四、强化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实效

民生实事工程进展良好。 调整年度实事工程总投资至951.8 亿元,推进道路改善、水环境治理等七大类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4% 。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6 所,新增学位2 万个。成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昆山开放大学筹建工作顺利推进。出台新市民子女公办学校积分入学办法。西部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市老年医院投入使用,市三院病房大楼、市康复医院二期顺利竣工,东部医疗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前期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 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启动基层卫计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公立医院招聘人员备案制管理。扎实做好人感染H7N9 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顺利通过“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验收。市福利院异地新建筹备工作启动。首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启用。落实民资兴办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和民办养老机构补贴资金408 万元。新增日间照料中心8 家。社会救助服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建成。健全军人抚恤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考评。执行保供稳价政策,全市物价保持平稳。

富民增收工作不断深化。 发放居民创业小额贷款3.4 亿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5% 。11380 名城镇失业人员和2345 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城镇登记失业率2.05%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财政补贴政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提高100 元。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0 元。完善生育、失业保险体系。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健全村级集体“三资”监管制度。推进“一村二楼宇”建设,开展新一轮40 个经济薄弱村帮扶。新建新型集体合作农场16 家,经营面积1.4 万亩。深化农村“三大合作”组织改革,向4653 户农户发放干股红利553.5 万元。完成184 家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惠及12.6 万户、42.5 万人。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确股工作基本完成。

公共安全管理全面加强。 落实“四有四必”要求,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全面构建,13 名企业责任人被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并受到刑事追责。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区镇安环局(所)设置、人员和设施配备实现全覆盖。抽调2700 多名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八月份安全生产检查月活动,深入推进“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企业三级标准化建设,规上企业三级标准化达标率提高20.2 个百分点。开展15 个行业专项整治,加强电梯、危化品、瓶装燃气等领域管理,年度86 项三级挂牌督办隐患全部消除。整合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监管职能,实现“一个部门管全程”。成立市检验检测中心,开展食品药品、农资等领域专项打击行动。试点“公众评判庭”自治机制,启用阳光信访系统,信访积案结案率85% 。建立救援物资协议储备制度,组织应急救援演练1005 次。深化群租房集中整治,整改隐患1827 处。圆满完成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16+1 ”会晤各项安保任务。

五、注重内涵品味,城市文化形象日益彰显

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推进“道德之城、乐仁昆山”建设,实施“好家风好家训‘昆山人家’品牌建设工程”,开展餐桌、旅游、交通、网络、观赛文明专项活动,评选“我推荐、我评议昆山好人”28 名,第四届“感动昆山”道德模范人物17 名,入选“中国好人”1 名、省“美德好少年”1 名。新增造血干细胞志愿者189 人,成功捐献者5 人,登记入库数和捐献数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扶持志愿服务引导项目24 个,推进社区特色品牌项目化运作101 个,评选最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好邻居36 名。“六五”普法全面完成。开展首届法治模范家庭评选,举办第三届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组织法治主题活动2296 场。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题馆,创建法治学校319 所。成为省科普示范市。森林公园被命名为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新增慈善工作站21 家,汇爱残疾人服务中心、柏庐街道义卖捐助中心投入运作。发放残疾人专项救助金1627.8 万元。开展第四届公益创投活动,组织实施项目47 个。市公益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纷呈。 成立昆山当代昆剧院,引进昆剧表演艺术家3 名。第六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昆开幕。市档案馆新馆即将竣工。昆仑堂美术馆成为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组织周庄、锦溪、千灯三大古镇水乡联合申遗。新增省级非遗项目4 个。设立群众文化创作“琼花奖”。举办“昆曲回故乡”等群众文化和文艺活动2000 场,13 名学生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推进,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首份英文版市域地图正式发行。完成“10 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任务。组织中德青少年足球训练营,举办万人国际徒步大会、中欧男篮锦标赛等“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近600 场。成为首批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意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争取国家、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151.5 万元,扶持项目数和资金额均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18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1% 。1 部作品获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3 家企业入围中国“印刷百强”,7 部原创动漫影视片在央视及各大院线播出。组织乡村休闲旅游(上海)推介会,大力发展民宿、休闲旅游产业,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8% 和8.2% 。水之梦水上乐园开园。荣获最美中国·绿色生态、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周庄古镇亮相米兰世博会。天福社区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六、突出保护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严格新引进项目一票否决制,劝退项目8 个。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改善工程769 项,落实生态环境建设资金120 亿元。完善水网、路网、绿网“三网一体”生态格局,先行先试一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全省首批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推进绿化“增量提质”,启动亭林园、森林公园、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观改造,实施中环绿化景观生态修复、东城大道南延等道路绿化工程,加大沿湖、沿河、沿路以及镇村绿化,新增绿地570 万平方米、县级公益林1599.8 万平方米。完成6 个美丽村庄示范点、6 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新增省级水美乡镇1 个、水美村庄10 个。锦溪湿地公园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巴城湖水利风景区通过省级验收。

环境治理富有成效。 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90 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1 家。在全省首次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改造电网。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 。105 个河道断面、吴淞江流域水环境、阳澄湖生态优化等项目全面完成,双洋湖生态修复、南部水乡岸线整治有序推进。落实“河长制”,疏拓浚河道91.4 公里,整治黑臭河道10.7 公里。位列全省骨干河道管护项目绩效评价第一名。推进48 个重点村、52 个特色村及27 个一般村污水治理。三类以上地表水比例63.6%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276 个,淘汰燃煤小锅炉26 个、“黄标车”8146 辆。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70% 。

执法监管重拳出击。 督促100 家环保部苏南督查中心交办企业完成整改。对26 个环境突出问题挂牌督办,完成率76.9% 。实施工业污染源分级分类管理,加大重点污染源企业排查,检查整改企业1238 厂次。开展化工企业、电镀行业、水源地、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汞污染、洗桶业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小化工企业11 家,立案处罚企业222 家。明确五大类40 项突出环境信访调处职责分工,环境信访调处体系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新《环境环保法》,创新环境公益诉讼模式,加大环境违法查处力度,依法刑事拘留13 人。

七、推进职能转变,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 公布市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推行政府采购全流程上网和公开透明运行,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市人大一号议案,提升全民法律素养,打造“尚法昆山”。认真办理市政协一号提案,积极创建省食品安全城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3 件、政协委员提案206 件,满意率分别达98.5% 和97.7% 。办理市长信箱、数字城管、“12345 ”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来信来电46 万件,投诉处置满意率达97.3% 。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组织召开民生领域专家论证会、市民听证会、恳谈会。规范性文件备案率、备案规范率和及时率均达100% 。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延伸至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 。

作风效能进一步提升。 深入开展“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专项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四项机制”、“六项制度”,担当意识和依法、高效、特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村村到、户户访”、“三访三解三促”等活动扎实开展。取消、停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3 项。新增市级机关五星级服务品牌6 家。57 家单位向社会公开承诺。依法破解三毛酒店拆迁等老大难问题,推进震川路茶座超范围经营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勤政廉政进一步深化。 突出职能整合,统筹推动机构改革。坚持政务公开,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信息网上发布。加强会议差旅、因公出国(境)和公务用车管理,“三公经费”下降18.3% 。办公用房规范到位,公车改革按期完成。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形成预警和动态监控新机制。加强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升。拓展延伸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域。严格勤政廉政规定,规范公务、商务接待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查违纪违法案件,筑牢廉洁从政防线。

昆山2017政府工作报告篇2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昆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以“稳中快进、又好又快”为总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主动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努力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奋进,不断加强经济运行组织,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稳步提升城乡统筹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工业总产值8520亿元,增长6.5%;服务业增加值1080亿元,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30元,分别增长15.1%和16.9%。实现台湾电电公会“大陆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四连冠。连续四年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连续八年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荣获2012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稳增长促转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基本构建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86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550亿美元左右,均实现正增长。一般贸易占全市外贸总量的比重达13.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2.6%,新增注册内资251亿元,增长0.8%,其中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0个、超亿元内资项目25个。实现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6.8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2亿美元,分别增长100%和53.8%。本外币贷款余额1880亿元,比年初增加274亿元,增长17.1%。昆山开发区国批2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综合实力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第四。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验收。昆山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1.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花桥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1.8%,成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跃居“中国服务外包园区十强”第二名。机器人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获批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申报争取工作全面开展。

转型升级再创佳绩。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80亿元,增长1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2.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扎实推进“3515”计划,完成新兴产业产值2800亿元,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5%,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接待国内外游客18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8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2.4%。新增高效农业6000亩,新认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无公害农产品95个、绿色食品18个,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9%,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第七届中国零售商大会暨展会、第三届昆山电子电机暨设备博览会、2012海峡科技论坛、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2012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全球总决赛等大型会展活动。设立昆山创新股权投资母基金,成立信用再担保公司、创业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40家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及其管理公司入驻。龙灯化学、鲜活果汁返台上市上柜,华恒焊接顺利过会。上海农商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相继设立分支机构。外资、内资亩均投资强度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8%,科技人才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6.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阳澄湖科技园获批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第4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在美国硅谷设立。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8人、省创新团队1个、省双创人才9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1人、高技能人才1.7万人,2人成为首届江苏技能大赛状元。每万劳动力拥有高技能人员603人、研发人员200人。全市人才保有量达28万人,人才贡献率46.9%,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新认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6家、民营科技企业123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高新技术产品571个。AB集团技术中心跻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产学研项目83个、产学研联合体68个、研发机构157家、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新增专利授权1.9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5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2件。设立首个国际标准化工作组。昆山企业主导起草国家标准18项。好孩子童车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正新橡胶玛吉斯轮胎通过国家出口免验产品现场审查。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加强与清华、北大、华科大、西电、北航等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成功举办江苏海外之友昆山行、百名海外博士昆山行、清华大学昆山周等品牌活动。

二、拓功能优环境,现代化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项目建设与功能完善同步并进。开展全市域规划研究、中心城区核心区城市功能策划等工作。编制各区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改善规划、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完成周庄、锦溪、千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120个保留村庄规划。文化艺术中心一期、体育中心游泳网球综合馆投入使用。老年大学等项目顺利推进。实施长江南路、黄浦江路南段、城北大道等道路改扩建工程。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延伸段进入铺轨阶段。新辟、优化公交线路61条,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300个,改造柏庐路等公交优先车道。实行公交乘车刷卡优惠,取消公交夏季空调费。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到21.6%,公交车公营率100%。新投放出租车120辆、公共自行车3000辆。建成人防工程9.4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75%。

智慧引领与城市管理有效结合。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成为全省首个全面推进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入围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依托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平台,探索开发呼叫综合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停车诱导和计时收费系统,积极完善勤务指挥系统,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张浦列入国家级智慧城镇建设试点。组织实施环境整治“十大行动计划”,新建6个区镇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发挥市长信箱、民声110和数字城管热线等信息平台作用,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生态建设与环境改善全面推进。大力实施“蓝天”、“清水”、“绿地”、“宜居”、“静城”五大工程,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2.8。严控扬尘污染,严禁秸秆焚烧,区域限行高污染排放机动车。新增270辆新能源公交车,完成1120辆出租车“油改气”工作。建成5个细颗粒物(PM2.5)空气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4%。开展阳澄湖东部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吴淞江流域整治、七浦塘拓浚和老城区控源截污、黑臭河道整治。新铺设污水管网87.8公里,新增生活污水日处理量4万吨,三类以上地表水比例提高到54.6%。实施城北大道、长江北路等主干道路绿化工程,开展京沪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及生态绿廊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6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45%和19%。巴城成为国家园林城镇。周庄入选全球最美小镇。改造竣工27个老居住小区103万平方米。楼道照明工程惠及40万居民。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道路硬化等领域,开展全市自然村庄环境专项治理,905个村庄达标率100%。关停19家重污染企业,培育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8家、清洁生产企业74家、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0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42吨标煤,下降4.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8.3%、12.4%、9.2%和2.5%。

三、重民生增和谐,现代化的社会事业更为协调

富民增收取得新成效。出台新一轮就业创业促进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2.3%,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免费培训劳动力3.3万人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3.1亿元,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500人。出台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政策。深化农村“三大合作”组织改革,新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55家,推广村级联合发展模式。村均集体经济总收入579万元,比上年增加110万元。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8.3万名并轨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90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70元。加大社保扩面力度,新增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20万人。稳步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孤残儿童供养标准。基本社会保障综合指数达99.6%。新增农产品平价直销区4家、直销店9家。向6500户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19亿元,放贷户数和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1.9%、63.8%。定向销售限价商品住房650套,分配经济适用住房404套、廉租房36套,对557户低收入、低保家庭发放住房补贴254.7万元。安置农村动迁户5462户。开工建设限价商品住房2092套、经济适用住房500套、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农村动迁安置房373万平方米。民生保险工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公共服务实现新突破。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2%。昆山杜克大学(筹)获批挂牌。西部高级中学等30所学校开工建设,建成5所中小学、13所幼儿园。新增省优质幼儿园1所。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组织280名教师进行校际置换式轮岗交流,开展外来工子弟学校支教活动。新增省特级教师2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8名。评选首批星级教师397名。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级医院复审,市第四、第六和千灯人民医院成为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成为二级专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筹建工作基本完成,公共卫生中心开工建设。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18.6万份,建档率达81.2%。“全民健身行动”项目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实现国家卫生镇全覆盖。完成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1.3万人。新建养老机构2家、日间照料中心40家,新增养老床位1706张。建成“惠民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服务百日行”活动。出台残疾人代步电动轮椅车购置补助办法。获评中国公益慈善七星城市。

社会管理得到新加强。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完善“一支(委)一居一中心一办”管理体制,推动社区服务从政务服务向公益、便民服务转变。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成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扎实推进“六五”普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着力营造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认真组织食品药品集中专项整治,成功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全面开展“四项排查”,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2%。深入实施“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完善。编制、修订应急预案361件,开展应急演练106次,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成效显著,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得到巩固。

四、树品牌创特色,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建成区镇文化设施项目41个、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11家,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人均拥有公共文体设施面积4.9平方米。举办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式、国际啤酒节、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月等活动,免费放映流动电影4000多场,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800多场。实景版昆曲《牡丹亭》成功上演。昆山小梅花戏曲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出版《顾炎武全集》。《昆山市志(1981—2010)》通过评审。启动赵陵山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确定3月14日为“祖冲之纪念日”。周庄、锦溪、千灯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承办全国蹦床锦标赛、田径锦标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大型赛事16场,开展绿色骑行、万人徒步等群众性体育活动450余次。中国橄榄球队训练基地正式落户。

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开展“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活动,营造文明新风尚,唱响时代主旋律。启动“道德之城、乐仁昆山”建设,组织“畅行2012—文明交通共铸”、“公共文明行动日”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文明素养培育、公共环境优化、志愿者服务等城乡文明共建。举办行业文艺汇演、欢乐文明百村行、市民大讲坛、周末音乐会,开展“我推荐我评议昆山好人”、“诚信,从我做起”、“三评三讲”等活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以“同创同乐、共建共融”为目标,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包容、认同”的台商大陆“精神家园”。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教育,被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原创动画故事片《山猫和吉咪》获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国家少儿精品一等奖、“金蟹奖”最佳产品开发价值奖。原创动画电影《兔子镇的火狐狸》获省“五个一工程奖”。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组织参加香港国际影视展、深圳文博会、首届中国(苏州)创意博览会等活动,文化企业对外交流扎实推进。首创青旅两岸城、急水荡综合体等旅游项目正式开工。完成版权登记作品7285件,增长43%。通过全国版权示范城市验收。

五、强服务提效能,现代化的政务管理日趋完善

行政服务更加便捷。进一步健全审批业务信息共享和部门间网上协同办理审批机制,行政审批服务再提速19.6%,网上审批率提高到50.4%。9个行政服务分中心挂牌运作。深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电等实际问题。建设“苏州阳光便民·昆山网络平台”,开通“昆山发布”政务微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共受理市民来信来电9.6万件,办结率超过98%。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延伸至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星级服务品牌13个。

行政行为更加规范。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完成新一轮规范性文件清理。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承接与省辖市相同的行政管理权限。推进张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设置“一办六局一中心”政府架构,下放665项行政处罚权和135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深化政务公开,梳理行政职权5338项,细化34大类、134小类信息公开事项,政府公共服务上网率92%。完成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03项。举办140个村(居)重大事项听证会331场次,涉及金额3亿元。办理人代会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251件、政协委员提案251件,满意率分别达99.2%和98.4%。

行政监察更加有效。在全省率先出台现代化指标体系督查和问责办法,有效落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建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村级勤廉绩效考评系统,实现市、镇、村三级电子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全覆盖。完善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新设置200个电子监察点,对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实行全过程监控。开展机关厉行节约专项治理,规范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公车购置及运行、会议、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费用保持零增长。拓宽审计覆盖面,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援疆、外事、科普、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对口协作、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认真分析找差距,齐心协力抓落实,扎扎实实补短补软补缺,取得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态。

一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必须始终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昂扬斗志,着力强化分析研判、组织开工开业、协调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环境,坚持不懈地推动企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千方百计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机遇中推进发展,在发展中增创优势。改革创新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必须凝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以改革破藩篱、谋出路,以创新强动力、促转型,推进资源整合、功能突破、制度完善,探索率先发展新思路,落实科学发展新举措,拓展创新发展新途径,激发永续发展新活力。改善民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导向,扎实推进富民增收多元化、文化生活多样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一体化,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惠及民生、功能设施贴近民生、社会事业给力民生、生态改善润泽民生,让市民百姓真正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现代化。队伍建设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理念,从理论素养、战略眼光、应对能力等方面,着力增强招商选资、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等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力打造关键时刻敢于负责、重大问题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善于攻坚的良好团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来,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快冲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这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结果,是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热忱支持、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同志们,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昆山发展的海内外投资者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昆山2017政府工作报告篇3

一、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提速工程,持续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转型升级提速,既是化解当前经济发展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必须更加突出质量效益,着力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产业品牌化发展,实现经济质量、发展速度、产出效益的同步提升。

注重项目带动,做强经济实力。引进储备一批优质项目。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加快引进重大产业链项目、科技项目、新兴产业项目、总部经济项目,确保新增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0个、超亿元内资项目20个。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抓好152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工业投资33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投资210亿元,尽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扶持壮大一批骨干项目。持续加大外贸运行组织力度,发挥好外贸龙头企业的带动支撑作用,增加进口总量,提升加工贸易,扩大一般贸易,发展服务贸易。引导企业通过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兼并重组等模式加快“走出去”,寻求更大市场,实现更好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技改项目。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流程再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扩大产业竞争优势。盘活利用一批存量项目。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开展项目用地专项调查,推动用地二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注重结构调整,做高产业层次。提高新兴产业比重。深入实施“3515”计划,推进新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联网、软件和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小核酸、机器人、可再生能源等产业成果转化,尽快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打响服务经济品牌。抓住“营改增”试点机遇,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壮大服务业总量规模。组织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交易会、第八届中国零售商大会暨展会、20xx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全球总决赛等展会,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会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商业、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拓展需求市场,培育消费热点,提高消费比重。巩固主导产业优势。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向高端环节攀升,引导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发挥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昆山)农业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多形式发展规模经营,扎实推进粮油、水产、果品、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精准绿色种植业、精品生态水产业、健康高档园艺业、休闲养生旅游业,努力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具有昆山特色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注重集聚发展,做优园区功能。坚持统筹开发,强化资源整合,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区镇联合发展。引进高端产业,培育优质企业,整合优化布局,增强承载能力,推动昆山开发区加速向城市综合园区转型。发展品牌销售、保税物流、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推动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变。提升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人才集聚水平,推动昆山高新区在创新载体、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深化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推动花桥经济开发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继续保持领先。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努力在商贸流通、金融创新、产业融合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统一规划、资源开发、项目策划,推动旅游度假区组团式、一体化发展。围绕上下游产业链项目集群,提升功能平台支撑能力,推动各特色产业基地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打响品牌。

二、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引领工程,加快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人才引领,既是推动昆山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坚持科技人才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自主创新与就地转型紧密结合,以人才建设带动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促进内生增长。

广聚资源增动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紧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趋势,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加速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加快组织一批科技攻关,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开发一批创新产品,提高科技支撑发展能力。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00个、高新技术产品300个、产学研项目50个。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加快推进金融街、基金园、财富广场等金融机构集聚区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做大创业投资、股权基金和产业基金规模,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上市企业梯队培育力度,新增上市企业2家。

广纳人才增活力。持续深化引才招才活动。精心组织国际精英创业周、海外“昆山日”等活动,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确保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人以上,全市人才保有量超30万人。不断完善育才用才机制。加强政企、校企合作,畅通人才交流培养渠道,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引领支撑作用。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研究生工作站5家。着力打造留才聚才高地。整合放大各类人才扶持政策效应,不断健全人才学习深造、子女就学、保健就医等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出成果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广搭平台增潜力。增强载体辐射能力,加大阳澄湖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等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促进政府、企业、院校的协同创新,开展研发机构、产业化项目、高端和高技能人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新增国家级创新载体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以上、研发机构100家、产学研联合体40个。增强对上争取能力,依托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高度融合,努力在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评价转化等方面谋求突破。瞄准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载体,全力以赴做好科技政策、科技项目和科技资金的对接工作,力求获得上级更多更大的支持。增强创新服务能力,放大国家知识产权局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审查员实践基地效应,加快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百强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科技中介管理服务机构。确保新增专利授权量1.4万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主导起草国际、国家标准20项。

三、大力实施城乡一体统筹工程,着力建设现代魅力城市

城乡一体统筹,既是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抓手,也是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的有效途径。必须更加突出城镇发展质量和功能品质,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推进产城融合,不断实现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优布局。按照总体规划和“一核五城”空间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城市现代化引领产业现代化理念,优化空间形态,创新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的同规划、互促进。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修编湿地普查和保护、城市照明、户外广告、环卫市政、蓝线保护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提升科学规划水平,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延续性和权威性,严格落实资源环境保护、重大基础项目、公共安全保障、民生公益设施等强制性内容,认真执行规划公示、专家论证、市民参与等程序规范,提高规划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突出设施配套提品位。全面启动老城区更新改造,明确5年、10年工作目标任务,务求在提升城市形象、疏解交通压力、拓展休闲空间和凸现水乡特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博物馆、文博园、文化艺术中心二期、档案馆新馆等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进城市综合体、专业卖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提升现代商贸业态档次。加快实施沪宁高速昆山高新区互通、马鞍山路东延、中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路桥工程,确保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延伸段通车运营。建设公路应急处置中心。新增、更新公交车300辆,新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向区镇、农村、社区延伸拓展。认真执行老居住小区改造标准,完成15个、50万平方米的老小区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套,扎实推进动迁安置房建设,不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突出协同创新强管理。确立区镇主体地位,发挥街道、村(社区)的基础作用,努力构建市镇联动、部门协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城管”格局。强化路长责任,优化网格管理,引导市民参与,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运用智能手段,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交通管理,维护良好通行秩序。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十大行动计划”,加大工程运输车辆整治力度,加强油烟噪声扰民、无证无照经营等专项治理,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等长效措施,实现村庄环境管理高效化、专业化、社会化。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市场化的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实现住宅区物业管理属地化、全覆盖。

四、大力实施民生保障优先工程,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感受

民生保障优先,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必须更加突出富民惠民利民导向,围绕“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工作目标,多途径促进就业创业、广覆盖完善社会保障、均等化提优公共服务、全方位创新社会管理,持续提升市民幸福感、社会和谐度。

多渠道提高富民增收水平。扎实推进收入倍增计划,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努力实现居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坚持促进就业和引导创业并举,注重劳动者素质培训提升,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援助机制,力争就业困难人员100%获得就业帮扶、户籍人口100%拥有就业保障、新增劳动力100%接受职业培训。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稳步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扩大入股规模,提高分红比例。按照“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要求,支持村级集体经济抱团、联合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更好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价格监管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多领域发展优质社会事业。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注重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专业机构的合作办学,加强名教师、名校长选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办学整体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续建16所中小学、16所幼儿园,建成8所中小学、10所幼儿园,启动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江苏电大昆山学院。根据全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和紧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推进东、西部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力度。围绕“保基本、建机制、强基层”要求,实施二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市民饮食用药安全。完成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启用老年病医院,开工建设市福利院分院,新建日间照料中心25家,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加快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城乡居民方便、就近、安全地参加健身活动。精心组织举办第十届运动会。大力推进幸福家庭世代服务提质工程,促进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口家庭服务社会化。

多举措优化社会管理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核心,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行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培育新型社会组织,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水平。认真做好第十一届村委会、第九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新一轮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体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大调解”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市民法律意识,深化平安昆山、法治昆山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法治进程,加大公正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积极创建消费放心城市。强化应急管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深入实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危化品、职业危害等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打响双拥模范城昆山特色品牌。

五、大力实施公共文化培育工程,不断丰富人文昆山内涵

公共文化培育,既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渠道。必须更加突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多元融合的特色城市文化。

加快壮大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发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作用,加快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等文化产业向周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巴城动漫产业基地等载体集聚,实现错位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坚持文化与科技、金融、创意深度融合,大力扶持数字印刷、文化旅游、网络传媒、演艺娱乐、广播影视等产业做大做强,全力培育本土文化龙头企业,增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引进一批关键环节企业、核心企业,引导文化产业链式发展。全力办好20xx昆山文化产业推介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月等活动,强化文化人才交流培养,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巩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促进版权产业良性发展。

加快培育地方精品文化。推进美术馆、图书馆二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流动服务常态化运行管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放大国际啤酒节、国际文化旅游节、金秋经贸招商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品牌效应,举办首届昆台中秋灯会,赋予昆山水文化、蟹文化、昆曲文化、两岸文化新内涵,创作更多具有昆山特色的文化产品。深化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设,促进昆台文化融合,形成更加多元和更富活力的昆山文化特质。发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行业文化,提升广场文艺周周演、区镇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群众参与度,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好顾炎武诞辰400周年纪念、“3·14祖冲之纪念日”等活动。

加快构筑现代城市文明。全力打造“道德之城、乐仁昆山”,不断拓展实践外延,夯实思想基础,丰富昆山特色价值观内涵。推动文明创建活动向社会行业、农村社区、企业车间延伸,着力构建城乡联动的文明创建格局。研究制定公共文明行为管理办法,全面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引导、网络文明传播等文明行动,扩大“公共文明行动日”覆盖面和影响力。弘扬慈善精神,倡导慈善义举,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吸引力和感召力。发展社会公益组织,做优心理咨询服务,拓展志愿服务内涵。组织“感动昆山”道德模范人物、“昆山好人”评选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典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强化教育引导、舆论监督、法律惩戒,着力培育诚信文化,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六、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秀美宜居家园

生态文明提升,既是人民群众追求舒适优美环境的共同愿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必须更加突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将环保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生产、生活各方面和全过程,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潜力。

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绿色昆山。严格环境准入、考核问责制度,强化节能减排倒逼,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扶持环保产业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健全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培育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2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0家、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0家。坚持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科技减排多管齐下,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和热电脱硝工程,加快淘汰高排放项目,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和现场管理,提高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昆山高新区力争获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花桥经济开发区启动国家生态园区(服务业)创建。

开展综合整治,建设宜居昆山。提高环境监测监控和应急反应能力,实时动态掌握重点区域环境质量,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统筹抓好吴淞江流域水环境和黑臭河道专项整治,切实加大石浦断面治理力度,不断提升水系生态化水平。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联网全覆盖,建成污水管网63.1公里,新增生活污水日处理量2万吨。加快建设城市中水管网,推动污水处理厂水资源循环利用,扩大城市绿化、保洁中水回用量,确保中水回用率达15%。严格实施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措施,完善机动车尾气监管平台,加速淘汰黄标车,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推广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范围,推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营造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昆山。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生态管理体系。开展城乡绿化造林活动,实施长江南路等主干道路和城区绿化提升工程,深化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廊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实施阳澄湖、傀儡湖等重要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湿地公园建设,进一步扩大生态湿地面积。开展清洁、绿色社区和安静小区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建筑,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型生态社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打造低碳主题公园,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推广节能低碳的出行方式。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市复核。

七、大力实施政府建设创新工程,切实提高服务发展能力

政府建设创新,既是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必须更加突出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服务理念,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和执行落实的能力。

坚持科学高效依法行政。深化省直管县、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加强部门协同,归并审批职能,减少程序环节,提升行政效能。不断强化行政指导,全面推行服务关口前移、指导沟通交流等制度。继续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定期清理和实施后评估。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试点,完善行政复议和应诉衔接机制。严格财政预决算管理,控制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经费支出。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代会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求真务实为民理政。大兴敬业实干之风,扎实开展基层调研和工作研究,多谋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之事,真正做到察实情、谋实招、重实干、求实效。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施政和为民服务本领。开展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发展决策提供更多详尽准确的信息资料。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部门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行政服务便捷高效。深化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全力营造依法、诚信、规范、高效的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努力打造敢于自我加压、敢于创新求变的良好机关形象。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强效能监察、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有序推进实事工程和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建设,切实增强行政公信力。

坚持标本兼治廉洁从政。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用好网络问政平台,广泛收集舆情民意,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整合各类交易平台,建设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注重各项制度的程序性设计,强化动拆迁、涉农政策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加强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跟踪和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持之以恒开展纳税人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改进文风会风,减少应酬庆典,提倡轻车简从,努力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为我们吹响了奋进号角。让我们在中共昆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高水平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共同开创昆山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